最近,微信搜索結果廣告上線這一消息引發了互聯網人的大量關注,一方面,這一動作意味著微信摁下了商業化的加速按鈕,而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微信也加入了互聯網搜索的這場“混戰”。具體如何理解?不如先來看看作者的解讀。
微信搜一搜的商業化來得突然,但也并非無跡可尋。或者說,在大環境廣告收入普遍下降的情況下,微信也得支棱起來賺錢了。
一、微信搜索結果廣告上線,是百度玩剩下的?
最近,微信更新大多是小打小鬧,直到突然官宣上線微信搜索結果廣告,在業內引發了熱議。在厘清這到底是利好,還是新坑之前,我們得先知道微信搜索結果廣告到底是個啥?
其實說來也簡單,其展示形式為——當你在微信搜一搜搜索關鍵詞時,顯示的搜索結果中,第一條或隨后某一條內容會是相關的廣告內容,同時在該條內容的右上角會有“廣告”的小標,和其他內容區分開來。
無論你搜索的是“裝修”“汽車”這樣的大類,還是“蘋果”之類的具體品牌,出來的第一條結果都是相關的廣告內容。
按照微信官方說法,這個功能支持品牌詞、品類詞、通用詞等多種搜索詞,還可以使用“以詞拓詞”能力拓展更多相關詞。此外,廣告主可以在廣告標題和描述文案插入“關鍵詞通配符”,當該廣告得到展現時,系統會自動將原始關鍵詞替換為“觸發廣告的關鍵詞”。
比如,當你搜索“汽車”,不管你是為了啥,微信默認你有買車需求,因此拓展出“買車”這一相關詞,所以廣告的標題中就有“買車”這一關鍵詞;當你搜索“蘋果”,系統會把廣告中的“iPhone”關鍵詞替換為“蘋果”,展現給更多用戶。
在微信的生態,自然要蹭點微信的方便。微信搜索結果廣告支持原生推廣頁、微信小程序、自定義鏈接 3 種落地頁類型,可以用作公眾號推廣、銷售線索收集、商品推廣、品牌活動推廣、應用推廣和小游戲推廣。
這意思就是,用上這項“鈔能力”,無論你是推廣公眾號、小程序、小游戲,甚至是其他自定義鏈接,都能在搜索結果中占據前列。
圖源:“微信廣告助手”
看起來是不是有點眼熟?
沒錯,這和百度搜索、360搜索,搜索出來的結果前列總是廣告內容,如出一轍。
所以,微信搜索結果廣告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競價廣告”之一,向平臺交費,讓自己的內容在搜索結果中往前排,是大部分搜索引擎都會使用的變現模式。
走到商業化這一步之前,主要入口一直置頂在微信會話主界面上的搜一搜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只能夠搜索本地的聊天記錄還有通訊錄里面的聯系人信息;
第二階段增加了網絡搜索能力;
第三階段,借助小程序,引入更多內容,搜索流量提升139%,占小程序DAU68%。
盡管不少人還記得微信團隊曾經多次表示過的,微信一直堅持產品原則。但一個產品的發展存續,顯然還需要賺錢吃飯,商業化無可厚非。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此舉釋放的信號,以及可能造成的影響。
二、微信搜一搜,能虎口奪食嗎?
微信中可供商業化的產品都開發得差不多了,這次輪到了搜一搜。
其實微信對搜一搜寄予厚望,從今年1月份的公開課演講上就可見一斑。公開課信息量密集,而搜一搜被單獨列出來講,這可是公眾號都沒有的待遇。當時的小標,頗有宏圖壯志——用微信,搜所有。
微信當然是有些底氣在的。年初的微信公開課上,官方透露搜一搜的MAU(月活)就已經高達7億,長尾搜索詞占比20%+,逐年提升,“一方面是比較長的自然語言的表達,更接近大眾用戶比較真實的搜索意圖;另外一方面是比較低頻的跨越,使得搜索詞的分布更加廣泛和多元。”
顯然,合并了搜狗、進一步掌握搜索生態邏輯的微信搜一搜,已成氣候。
所以,背靠微信生態的搜一搜,在搜索詞上下功夫,推出了微信搜索結果廣告,將7億流量進行變現。再結合騰訊在8月17日公布的2022年Q2財報中提及,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12.991億,搜一搜還有更多想象力,而商業化是把想象落地的路徑之一。
那么,微信搜索結果廣告的上線會造成什么影響呢?
對于創作者來說,勉強算是一個新的流量入口。相比此前捉摸不透的搜一搜展示規則,如今可以明確的是,想要排在搜索結果前列并非做夢,只是需要一些“鈔能力”。
這個功能對部分提供實用功能和資訊的本地號、希望增大曝光度的廣告主更加有利,可以更合規地在前排推廣自家商品和服務。而且,這是基于用戶搜索結果的展示,用戶群體更加精準,有助于提高轉化。
同時,根據微信對搜索詞的重視,或許可以合理猜測,當文章的標題和內容,乃至賬號名稱等,都含有明確關鍵詞時,說不定會有更大的可能被匹配給用戶。所以,擁有某個關鍵詞的賬號矩陣,在微信加碼搜一搜后可能更有優勢。
對于平臺來說,首要是變現意義,其次是作為加入互聯網搜索混戰的宣告。
微信搜索結果廣告的上線,實際上是在內憂外患的壓力之下,被動和主動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根據騰訊今年前兩個季度的財報,業績不算樂觀。其二季度總營收同比下滑3.1%,廣告收入僅為186億元,同比下滑18.4%,歸母凈利潤甚至同比下滑同比下滑17.3%,不及市場預期的1356億元。在營收增速進入負增長的當下,騰訊亟需新的內部增長點,微信的搜一搜便是其中一個馬前卒。
而騰訊看上微信搜一搜,也是受互聯網各大平臺瘋狂布局搜索引擎、掘金搜索市場的大勢的影響。且不論市場份額近70%的百度搜索,今日頭條近幾年在搜索上的動作也是頻頻。產品創新固然重要,跟風不掉隊同樣重要。
從2019年開始,今日頭條先是做站內搜索,彼時就已經有無數媒體認為是在硬剛百度;接著是2020年上線“頭條搜索”App,試圖整活全網搜索,開屏slogan就是“頭條搜索、搜羅全網好結果”;2021年推出“抖音搜索”外部入口,今年1月加碼獨立搜索產品“悟空搜索”,形成了自己的搜索產品矩陣。
雖然今日頭條的搜索至今都沒有真正打出什么水花,畢竟無數前車之鑒都說明了,擁有既定流量之后,再把某個功能獨立出來做成App,是很難成功的,畢竟事關用戶心智和市場教育,唯有植根原有平臺,才有可能利用上龐大的流量。比如騰訊失敗無數次的短視頻,最終在微信土壤孵化出的視頻號成功了。
但是今日頭條的幾番折騰仍然在搜索賽道上擁有了一些姓名,騰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當微信搜一搜成熟之際,便是時候全軍出擊了。
說盡利好,唯獨對用戶來說,微信搜索結果廣告或許會引起部分抵觸情緒。畢竟在百度競價廣告里受的苦,可不想在微信搜一搜再經歷一遭。這也就對微信搜一搜的廣告審核分寸提出了要求,畢竟其面對的是近13億月活用戶。
在年初的公開課上,微信對搜一搜的定位是“微信生態的連接器”。這在當下的互聯網環境中,這幾乎是一個精準的定義。
各大平臺都在做自己的搜索,雖然要撼動百度很難,但很明顯地把過去集中的搜索流量分流了。大家已經習慣了在微信上搜索文章資訊,在抖音上搜索短視頻,在微博搜索時事和娛樂熱點,在小紅書上搜索樂活攻略……大約只有工作的時候,才會在百度上搜萬物。
因此,平臺搜索本質上是打通自己生態里的內容,為創作者提供流量入口,為用戶提供有效的觸達路徑。而這一切,最終都指向了流量和變現,至于能不能做得和百度一樣大或許不太重要。
本文為@微果醬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