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綠書”的破圈,?及一系列的功能變革,?公眾號生態逐漸從封閉的私域,轉變為結合公域流量的雙向流量場。
“小綠書”最大的優勢之一在于?無限次發表內容,打破了公眾號和服務號發表次數的限制,?能夠更高頻次和范圍觸達現有及潛在粉絲。對于以公眾號、服務號為主要觸達渠道的品牌來說,這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在剛剛發布的《“小綠書”運營指南》中,系統梳理了?“小綠書”三大功能優勢?、三個組合玩法、五個進階技巧,及一份“‘小綠書’爆款案例庫”,歡迎?下方訂閱見實會員,獲取這份白皮書?,同時獲取全系列40+期白皮書,免費參與私域開年大會,及更多會員專屬權益。
01
公域流量入口開啟,優質內容擴圈
過去,無論是服務號還是公眾號,品牌觸達粉絲的途徑較為局限——若粉絲沒有主動關注品牌賬號,品牌內容只能通過粉絲的二次分享間接觸達。
而現在,“小綠書”只要內容質量足夠優秀,就有機會通過平臺算法被主動推薦給更多潛在用戶,實現?“優質內容主動尋找用戶”?。微信正嘗試突破這一限制,逐步開放公域流量入口。
目前,微信已經為“小綠書”提供了多種流量場景支持,雖然部分入口仍在逐步放開中,但趨勢已十分明確。主要涉及以下四個場景:
場景一:微信“發現頁”里的“看一看”的“圖文”模塊,內測中。
“看一看”新增了“圖文”場景,主要展示“小綠書”內容。用戶可以體驗到類似刷“小紅書”的沉浸式圖文瀏覽體驗。
見實也關注到了視頻號在內測的另一調整。2024 年 1 月,有用戶稱視頻號可以發布圖文,發表后也會出現在微信發現頁的看一看里的“圖文”專區。雖與小綠書分數不同板塊,但都為圖文表現形式,之后可以期待一下是否會有更多調整。
“圖文”場景里的“小綠書”與被內測用戶的視頻號主頁(圖片來源:截圖)
場景二:服務號消息盒子內的“看一看”模塊,逐步放開中。
打開微信服務號入口,在“通知”、“關注”板塊下的“看一看”模塊,主要展示“小綠書”內容,為品牌和個人創作者提供了新的觸達場景。
同時,在“關注”板塊內,信息流的顯示形式也在不斷演變中,當前的趨勢是突出“小綠書”圖文和直播,這也是微信官方在 2025 年 1 月 9 日的微信公開課上強調的兩個運營重點:?圖文帶貨與服務號開播?。
折疊后的服務號,“關注”板塊內的信息流變化,推文的頭圖經歷了“變小”到再“變大”的轉變,中間陸續插入小綠書、再插入直播,最終形成當前(2025 年 1 月 15 日)的局面——文章大頭圖展示、“小綠書”圖文、直播分布其間。
服務號內的“看一看”里的“小綠書”與“關注”板塊內容(圖片來源:截圖)
場景三:公眾號消息盒子內的“看一看”模塊,逐步放開中。
打開公眾號消息盒子,向下滑動至“看一看”模塊,該模塊主要展示“小綠書”圖文消息,同時還涵蓋長文章、直播等多種形態的內容。
點擊進入任一圖文內容,繼續向下滑動至評論區下方,會發現“更多內容”的入口,點擊進入后,便可瀏覽公眾號生態內更多的“小綠書”內容。
公眾號消息盒子內的“看一看”與“更多內容”推薦區(圖片來源:截圖)
場景四:公眾號“小綠書”圖文評論區后的“更多內容”推薦區,逐步放開中。
這一功能主要體現在公眾號的單條“小綠書”內容的評論區后,為“更多內容”推薦模塊,集中展示更多相關內容。其推薦邏輯上已經實現了品牌與其他賬號內容的聯動,進一步拓展了觸達范圍。
例如,見實發布運營相關的知識,推薦內容模塊可能會將其他相關賬號的內容推送給用戶,實現沉浸式學習。
公眾號“小綠書”圖文評論區后的“更多內容”推薦區(圖片來源:截圖)
“小綠書”的入口逐漸開放,也與平臺近期的一系列動作相呼應。例如,2024 年 11 月,微信正式將“訂閱號”更名為“公眾號”,更新后,公眾號與服務號在主頁面進行了明顯區分,以便用戶能夠迅速識別賬號屬性。
這一命名調整不僅提升了辨識度,也似乎暗示了其公域屬性的增強——內容?“不用訂閱也能被看到”?。微信這一嘗試,正在逐步改變以私域為主的內容分發邏輯,讓更多品牌和創作者可以在公域場景下實現優質內容的規模化傳播。
對于品牌來說,如何利用“小綠書”的公域流量入口,實現更高效的用戶擴圈和流量轉化,?成為新的運營重點。
更新后的公眾號和訂閱號有明顯標識,可一眼分清(圖片來源:截圖)
02
“小綠書”圖文內容可低成本帶貨
“小綠書”的變現能力提升,與兩個關鍵變化密切相關:?一是微信小店上線,打通了變現鏈路?;?二是服務號開放個人注冊?,降低門檻賦能個體創作者。
這些變化,加之“小綠書”內容形式的靈活性和平臺的流量傾斜,共同推動“小綠書”成為品牌和個人在微信生態中擴展公域流量、提升私域變現的重要工具。
微信小店的上線:打通變現鏈路,強化變現能力
2024 年 8 月 25 日,微信小店正式上線,進一步打通了整個微信生態鏈,服務號和公眾號的“帶貨”能力明顯增強。?品牌可以直接在“小綠書”推廣微信小店商品?,這一動作不僅可以實現內容變現,還能獲得平臺流量推薦,為公域流量的變現帶來更多可能。
隨后,在 10 月下旬,?服務號和公眾號的評論區也開放了掛載商品的能力?,并具有跳轉功能。這種變化再次增加了變現鏈路,進一步完善了內容到交易的閉環。
創作者可以在留言區發布帶鏈接的內容,包括小店商品、小程序、公眾號文章。
此外,“小綠書”和“小紅書”在流量分布上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評論區的作用日益凸顯。在“小紅書”中,許多用戶通過評論區“截流”,例如根據評論區的求購意向來判斷內容傳播的效果。
在未來的運營中,如何充分利用評論區的互動價值,提升流量轉化率,將成為值得深挖的關鍵方向。而此刻評論區也可以發表圖片內容,整個評論區環境可見的更加活躍。
服務號個人注冊:降低門檻,賦能個體創作者
2024 年 10 月底,?服務號開始開放個人注冊?,為個人創作者提供了低成本的入局機會。只需積累 100 粉絲,個人賬號即可申請開通帶貨功能,綁定微信小店或優選聯盟商品。這一變化同時提升了公眾號平臺內容生態的豐富性,推動微信內容電商形態的進一步發展。
企業的銷售人員甚至可以以個人名義注冊服務號,通過圖文內容帶貨,發展 KOS(關鍵意見銷售)的能力,進一步在線上獲取公域用戶。這種模式不僅為個人創作者、中小商家,也為有大量銷售員的企業打開了新的銷售通道。
個人用戶服務號注冊入口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