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做新媒體時會遇到很多困難,例如和領導意見產生沖突,往往領導不懂行,公司的新媒體運營模式有問題。
下面講講幾種典型案例。
1 工作產生矛盾
新媒體是一種新興媒體,它承載了新聞、資訊、評論等信息內容。
它和用戶之間是相互的關系。新媒體和產品項目本身沒有關系。產品項目和用戶之間才有關系。
領導什么都不懂,強迫發廣告、產品介紹、項目介紹等。
以為粉絲會轉發這些內容,甚至還以為這些內容能漲粉(蜜汁微笑)
想要漲粉,就得少發廣告。
老板要賺錢,就想多發廣告。
這兩件事是很沖突的,必須在兩者之間達到一個平衡。
有的公司會按照固定的排期發布原創內容和廣告;
有的公司前期不掙錢,后期會商業化。
2 領導亂做決定
領導一句話,就要你獨立寫一篇稿子。
寫一篇不錯的稿子,至少要花三四個小時的時間,以領導苛刻的要求,還要再改一個小時。
其實領導應該在事前做出準確的決策,避免臨時變卦改變方案,否則會浪費領導和員工兩邊的時間成本。
你覺得很好的標題,領導非要改。
文章標題必須符合正常邏輯,和文章內容有一定關聯。領導把標題改成了四不像,最后文章沒人看,全賴在員工身上。
3 讀者需求和用戶需求
讀者需求是指粉絲閱讀文章的需求。
在一個團隊里,最應該懂這個需求的應該是內容總監、內容主編、編輯作者等。
用戶需求是指產品目標用戶的需求。
讀者需求和用戶需求是不一樣的,而領導比較懂的是用戶需求。如果領導懂讀者需求,寫文章的就是領導了。
所以,應該在讀者需求和用戶需求之間找到至少一個共同需求。滿足這個需求,就能很自然的把產品/項目,通過公眾號推廣給粉絲了。
比如對教育經驗感興趣的用戶,對教育課程也感興趣;
比如對旅行攻略感興趣的用戶,對旅行產品也感興趣。
要了解讀者需求和用戶需求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領導和員工要共同研討,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測評類時尚自媒體,就是保證了讀者需求和用戶需求高度一致。那么打開率、轉化率自然就提高了。
4 什么熱點都要蹭
強行蹭熱點,粉絲會取消關注。
領導覺得“XXXX”這個事件非常火,就要求蹭這個熱點。
但其實,可能只是主觀判斷表面很火,新媒體運營人員要通過各種工具(例如微博熱搜、知乎熱搜、微信指數等)去衡量某個事件的熱度是否足夠高。
所以如果一個事件只是小眾層面事件,在大眾層面并沒有引起轟動,可能就不適合蹭了。
強行蹭假熱點,閱讀量不會高。
一個公眾號的定位,會決定什么熱點事件可以蹭,什么不能蹭。
比如文摘類的公眾號,就不能蹭科技類的熱點;
比如科技類的公眾號,就不能蹭時尚類的熱點;
比如時尚類的公眾號,不能蹭民生類的熱點。
強行蹭熱點,會讓粉絲覺得你是為了蹭而蹭,會讓粉絲取關。
不是任何熱點都能蹭。
本質上,公眾號內容主要有三種傳播方向:
1、給粉絲看,體現公眾號的長期價值
2、給目標用戶看,超出讀者心理預期
3、給非目標人群看的,注重內容延伸度
在蹭熱點時,就應該做出選擇,寫給哪部分人群看。
5 獎罰制度
寫了一篇閱讀量高的文章,沒獎勵。
寫了一篇閱讀量低的文章,也沒獎勵。
如果是這種制度,員工就得過且過了。
優秀的公司應該實行獎罰制度,激勵員工。
達到XXX閱讀量,獎勵XXX元獎金;沒達到XXX閱讀量,扣除多少工資。
漲粉XXX個,獎勵XXX元獎金;低于XXX個,扣除多少將近。
例如視覺志以前有一名編輯@楠瓜寫過4000W+的爆文,創始人就直接獎勵了10萬元現金和一部iphone X。
獎罰制度讓人時刻保持著拼搏的動力。
寫出爆文,拿到獎勵;研究爆文規律,寫出更多爆文,拿到更多獎勵。
有能力的人會更有能力,付出和回報成正比;沒能力的人會下臺,付出和回報也成正比。
本文為@運營公舉小磊磊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