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設計的流行趨勢“勢不可擋”,越來越多的后臺系統也開始使用這種討人喜歡的設計風格;但是扁平化設計在PC端后臺系統的設計上卻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可忽視的問題。
扁平化設計風格是我入行時就接觸的風格,并且我對它非常喜愛。這種設計風格讓人的視覺非常舒服,我曾一度認為“至簡”就是世間萬物發展的趨勢。
而如今各種設計風格,漸變色設計、2.5D設計、流體漸變設計,孟菲斯風格等,在移動端的設計中流行起來。這些設計風格的流行,很大程度是為了彌補扁平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單調。
一、問題背景
之前大四實習的時候,有幸參與了某國企大型系統上線后的用戶體驗調研,以下簡稱為“系統”。
系統的迭代相比于上一版本,除了功能上的優化外,在視覺上也做出了非常大的改動;之所以說是非常大,是因為優化后的視覺規范完全扁平化(類似于下圖),并且為此投入巨大的精力,不僅輸出了全新的UI組件,還為此單獨開發了一整套的前端組件。
在收集和分析用戶體驗的問卷數據中發現:有部分用戶表示:“原來的系統雖然很丑,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很爽”。
當時我只是單純的認為:“新系統存在一些功能上的bug,或者用戶習慣”等因素的影響,用戶才對老系統的操作有一絲留戀。
事情過去許久,直到后來有一天,我遇到一款丑丑的軟件“CINEMA 4D”,我才似乎理解當初用戶對丑丑的老系統的一絲留戀。
這款來自德國的3D軟件,圖標五顏六色,對比色的運用使人很難感受到統一帶來的舒適,加上內陰影的使用,軟件本身充滿著厚重的德國工業風,但這款設計風格似乎從過去穿越而來軟件,卻在實際的操作上有著非常好的體驗(除了我,還有身邊同事也這么覺得)。
或許是對比色帶來的視覺突出、又或是內陰影帶來的按鈕的真實感、又或是大家對于扁平化風格的視覺疲勞?
但是這款軟件真的很“好用”。
于是我開始收集和觀察各大操作系統,發現即使Photoshop CC2018版本相比于之前的版本已經非常扁平化,但是在操作界面,具體的按鈕和邊框依然保持著偏擬物化的感覺。
另外,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Mac os系統的視覺細節,無論從圖標還是到具體的系統界面,完全扁平化是絕對不存在的。
Adobe和蘋果這樣的公司,在視覺風格的探索上是極為認真和客觀的,它們的系統界面也沒有完全扁平化。
所以個人認為:之前的項目中將老系統視覺直接改為完全扁平化的風格,設計迭代太過于用力,或者可以說是一種錯誤的決定。原因就是只考慮到了扁平化設計的種種優點,而忽視了其缺點所在。
二、完全扁平化不適用于PC端的后臺系統設計
其實可以對比“移動端產品”和“PC端后臺系統”的實際使用場景,PC端后臺系統的操作對視覺依賴更多。也就是:用戶在使用后臺操作系統的時候是長時間持續性的,在使用中,視覺的疲勞會很快降臨,“視覺扁平”所帶來的缺點顯而易見,所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更加符合之一使用場景。
另外扁平化風格本身有很多優點,例如更加干凈和簡約,但是扁平化本身卻有著一些不可忽視的缺點。
三、后臺系統的扁平化設計應該注意
扁平化本身更加干凈和簡約,但扁平化本身的視覺對比不夠強烈,在扁平化的基礎上,進行視覺上的優化,才是后臺系統UI設計正確選擇。我們可以借鑒過去系統設計的部分元素,例如在扁平化的基礎上增加視覺的對比度和擬物感。
PC端后臺系統的視覺設計核心:扁平化讓系統更加簡潔,整體視覺看上去很舒服,但是在扁平化設計的同時,一定要增強視覺上的對比度。
例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增強界面的視覺對比度:
- 增強按鈕的視覺重量。可以通過漸變,按鈕外陰影等樣式增強按鈕的立體感。
- 適量增加圖標的擬物化,豐富情感。圖標過于簡化的同時,還會增加用戶的學習成本。
- 輕微漸變。漸變可以豐富頁面細節,漸變還可以營造自然中的光線照射感。
- 卡片陰影。卡片陰影在移動端的使用非常廣泛,pc端的卡片陰影同樣可以營造較好的立體感。
- 不用“無豎線”的表格樣式,表格是后臺系統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組件,有的表格樣式為了整體看上去更加干凈簡約,表格沒有豎線只有橫線,但是在實際中不如橫豎線都有的表格好。
- 一般UI設計中,除了運營banner中采用對比色,來突出模塊,很少用到對比色。在系統設計中,運用對比色搭配,雖然損失整體頁面的美感,但是強烈的對比,在實際的操作中將起到好的作用。
- 注意避免大間距,和較大的文字間距。不同于其他頁面的設計,系統設計的界面更加注重實際的操作,比如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在有限的空間中,可以獲取更多的內容信息”。
以上只是我總結的一部分方法,其實可以按照我上面所說的設計核心理論,將其運用到實際的PC端后臺的視覺設計中。
最后:“PC端后臺系統”幾乎是每個企業或者產品所涉及的,希望本文可以對PC端后臺的視覺設計有所參考或幫助。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