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作為女生,如何快速適應產品經理角色?

    本篇文章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驗為例,幫助產品萌新們答疑解惑。如果你也是一個剛上路的產品萌新,不妨來看看擁有多年經驗的產品經理怎么說。

    作為女生,如何快速適應產品經理角色?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尼采

    作為一個而立之年的女產品經理,在部門也算是“老大姐”一般的存在,在工作中,特別是帶人中我接觸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萌新產品拋來的各路問題,特別是萌新女產品拋來的各路問題。

    帶了幾個新人,清一色名牌大學畢業生/碩士,有的已有1-2年的產品工作經驗,但是在產品工作中還是會略顯稚嫩。

    在此,想寫一篇文章,把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及在和萌新女產品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各種心得,特擬一篇文章,惟愿能夠對各小妹妹快速進入產品經理角色提供幫助。

    大致有以下幾個場景暴露出問題:

    1. 我沒有XX端豐富的經驗,我怕我做不好;
    2. 那個研發GG對我好兇,我不敢給他加需求;
    3. 我對XX業務/XX行業不了解,我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4. 為什么你知道XX知識,我不知道?XXXX(e.g.區塊鏈、神經網絡、并行研發等)這是啥意思啊?
    5. 和研發交鋒的過程中,只能以“這樣子頁面比較好看、這樣子用戶體驗好一些”來進行溝通,對研發毫無說服力;
    6. 領導在會上說的是啥意思啊,XXX我沒有聽懂,你覺得領導是想要A還是B。

    特別申明:

    首先,我不是女權主義者,沒有《lean in》里謝麗爾把很多問題都簡單歸為男女性別潛意識。但是,女神謝麗爾在《lean in》里寫的女性性別中的“冒充者綜合征”我在初入職場時候也曾深深體會過,覺得自己不配得、不自信、無法給予自己及他人承諾及確定性。但是,并不能說明,“冒充者綜合征”是女職場人,特別是女產品經理必須面對且難以擺脫的夢魘。

    其次,作為一個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產品,我對于產品及生活的洞見還停留在這個年齡及階層的視角,更高決策者視角,我目前尚無法給出。還望見諒。也許哪天回頭翻一翻曾經寫過的博文,也會笑自己此時的稚嫩與粗淺。

    最后,下述操作親測有效。包括但不限于女萌新產品,男萌新產品及未入行想入行的產品,都可以按照此法操作。

    以下是正文介紹部分:

    1. 我沒有XX端豐富的經驗,我怕我做不好

    首先,問這個問題的人,通常都對自己不夠自信,或者說你和你的上級沒有就這個任務的來龍去脈溝通清楚。既然你的上級已經把這個任務分給你了,就說明以下四種原因占一種及以上:

    1. 內研產品,大膽嘗試,勇于試錯;
    2. 不是核心項目及核心模塊,沒有需要入門很久才能掌握的復雜邏輯;
    3. 有你的上級替你把關,你怕啥;
    4. 部門里沒有人比你更適合;

    所以,基于上述,內心的害怕及擔憂指數大大減掉。

    在2017年初,我也應邀加入了一個自己前所未有的挑戰——做一個大型房產網站的0-1,包括網站前端、OP后臺、及話務系統。

    在此之前我既沒有房產行業經驗、也無大型網站0-1的經驗,僅僅當一個助理產品做過一些UE設計,和邊角料的產品。

    復盤2017年做網站0-1的歷程,當時我只做了三件事情:

    1. 與產品總監(你的直系匯報領導)打好交道,做好溝通,向上借力,把能調度的資源都調度起來。期間,因為領導安排了其他員工講解業務要點、各個角色日常工作、安排需求討論會。在開會時,因為是新人,有事會聽不懂,所以就手機錄音反復聽。

    2. 了解一個行業,從了解競品開始,查看競品、研究競品、臨摹競品。當時為了進行競品分析,保存了Alexa排名書簽,至今仍不時關注。

    3. 內部學習,勇于借鑒,拒絕閉門造車。在Q1提交完前臺UE后,后臺的UE完全不知從何下手,就索性在另一位產品前輩的UE基礎上進行合并擴充。而我倆的UE,構建了整個OP系統的0-1。

    話務系統,由于公司沒有也沒有做過話務系統,索性我從400供應商后臺查看及借鑒其內容。并與話務運營人員溝通對接其日常的操作流程,在雙周構造出一個輕量級、好用的話務系統。

    2. 那個研發GG對我好兇,我不敢給他加需求

    在初入職場時,我曾經也有如此的困惑。好的研發,基本上會告訴你“是什么、為什么、為什么不能按你說的做”;而差一些或者配合度低的研發,基本上就是“不會寫、實現不了、和你領導商量下”。

    其實研發是無民事行為能力者,也就是說,他們的最大需求:

    • 不加需求;
    • 不加自己搞不定的需求;
    • 不讓研發組長知道自己搞不定;
      所以,漸漸地,產品層面提需求,我漸漸地養成了習慣
    1. 盡量實現成本最低(先把產品現狀了解清楚,需要研發改幾個表幾個字段);
    2. 技術難點幫他找CSDN;
    3. 告訴他需求的來龍去脈及重要程度;
    4. 與研發老大搞好關系。

    當然了,研發老大也不是傻子,一般搞好關系也都是雙方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所以,與研發老大搞不搞關系也是看個人習慣,此非必選項。

    3. 我對XX業務/XX行業不了解,我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這個與Q1完全一致。如果你的興趣在此,對于行業的需求有明顯的感知(所以教科文衛未來是互聯網的重頭戲,個人預測),花1-2個月認真研究競品,認真看行業的文章(加幾個大V博客及公眾號)即可。

    在此說一個小竅門,每一個垂直行業的業務或運營人員,都覺得IT人員對于業務不了解,所以在日常與其溝通時多用內部詞匯,e.g.在房產行業我與各位大佬開會用“案場”、“圈經”等,導致專業度瞬間加分。

    與其他人溝通時他們會覺得你是自己人,進行需求溝通也順暢的多。

    4.XXXX(e.g.區塊鏈、神經網絡、并行研發等)這是啥意思啊?

    此就是普通產品經理與資深產品經理的分水嶺了。——知識圖譜。

    解決方案:

    1. 創建自己的博客,定期寫學習內容(所以我致力于并且長期駐扎在人人PM社區);
    2. 了解行業動向,關注業內趨勢。“鳥哥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互聯網觀察”“騰訊大學”“G.P.A”等公號我都開啟了消息push,以便早上上班時候還能看點東西;
    3. 如果是沒有研發及IT功底的產品萌新,可以關注“給產品經理講技術”的書及公號。可以幫你系統的補齊產品所需的一些技術知識;
    4. 當進階一層時,由向產品高層匯報變為向管理高層匯報時,需要用他們的語言系統進行溝通。此時就得補商學院、及一些管理學的只是,推薦得到、或各種大IP讀書會。

    5. 和研發交鋒的過程中,對研發毫無說服力

    解決方案:

    1. 畫用戶故事地圖(不知道的自行百度),用以檢測自己設計是否合理,并梳理如何與研發溝通需求來龍去脈;
    2. 告訴研發缺了這一環或者不這么設計會有哪些后遺癥(用戶找不到方向、尷尬停留、主管感覺是丟數據等等),研發很怕做個東西預后很差,所以把后遺癥說清楚,其必然會按照你說的來做;
    3. 培養UED美感、推薦站酷、推薦設計圈,也可買幾本日式美學、設計美學、設計之下書籍來進行系統性學習。

    6. 領導在會上說的是啥意思啊,XXX我沒有聽懂,你覺得領導是想要A還是B?

    在此比較慚愧,我用的是笨方法——錄音。

    開大會的時候用手機錄音即可,1v1溝通時候可以用錄音筆記錄需求。之后反復聽,反復琢磨。

    當然,此時涉及到向上管理的內容,譬如你需要知道:

    1. 領導安排任務的意圖、及目的;
    2. 此任務的重要緊急度;
    3. 你的匯報周期及計劃;
    4. 你需要交付哪些內容(UE還是UI還是demo);
    5. 一旦有突發情況及時匯報(計劃變動、人員變動、任務變動等等)。

    上述是個人作為一個過來人的肺腑之言。基本上都是親測有效的“套路”:

    1. 產品經理的核心是交付成果、交付確定性;
    2. 產品日常工作的核心是保證交付;
    3. 產品設計的核心是排除不確定性、研究用戶操作的確定流程;
    4. 產品即心法。做產品其實就是修心之路。

    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萌新需要對每一個需求、每一個溝通、每一個決策都抱著誠意,即終有一天成為產品大牛。

    加油!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0)
    運營喵的頭像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18-10-29 13:09
    下一篇 2018-10-30 14:15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