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趙征宇,日日煮產品戰略副總裁 來源:GrowingIO 2019 增長大會上海站
大家好!我叫趙征宇,來自日日煮。
我有大概 15 年的產品經歷,早期在 1 號店、百姓網、點融負責產品和增長,去年加入日日煮。我自己還是攝影師,所以我一半時間在做產品增長,一半時間在拍東西,這是我大致的背景。
這是我第三次來 GrowingIO 增長大會,簡單回顧和總結一下:
- 2017 年,我講了很多團隊搭建的內容。怎么去搭建增長團隊?增長團隊有哪些角色?預算怎么分配?(參考文章:點融產品 VP 趙征宇:增長是一個探索人性的過程)
- 2018 年,我講了很多技能培養的內容。增長團隊成員應該怎么去培養技能,應該注意什么東西。(參考文章:與 167 位增長經理共事后的經驗總結:10 條產品力原則)


每次分享結束后很多人加我微信聊,我發現大家都有這樣一些問題,我總結為三大“不夠”:人永遠不夠,時間永遠不夠,錢永遠不夠。我不知道你們做工作的時候,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觸?今天我想結合我現在的一些工作去分享,怎么把之前講的增長內容落地到你們自己的企業。
我接觸了那么多的人,發現很多人開始增長之前就已經產生誤區了。所以,今天的主題叫《增長前傳:如何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增長方案?》這是講增長之前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說你加入一個增長團隊馬上就要開始做增長了。
反而增長往往是相對容易的,但是你到底往什么方向去增長,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前言 - 增長誤區


錯誤的增長起始點
很多同學對增長的認知就是開始做用戶增長,我覺得增長的起始點并不在這里,而是你研究怎么增長的初期階段。


我把這種關系定義為認知區和增長區的不同,今天我分享的就是認知區的內容。




這個時候,你需要去重新認知、分析下一步怎么去做。這個瓶頸有時候會很長,很多公司可能一個波谷就再也沒有起來了。
所以,我們的團隊在認知區大概會做 4 個認知,去搞清楚我的企業到底該怎么做。接下來的所有東西都會根據日日煮的真實故事改編,數據經過脫敏處理。
1. 認知行業定位
1.1 為你的北極星找一個角度
如果讓你做一個 BP 講你的公司怎么發展,一般都會有下面這種圖;把你的對手羅列出來,呈現在一個多維度象限上。


像我們做食譜的,“豐富度” 顧名思義你的平臺里面有多少可以被烹飪的菜譜。“愉悅度” 表示有多少人看了之后覺得能做、喜歡做、會一直做。我們可以把市場上很多產品變成一個小點點,放在這個象限里面,圈圈大小代表每款產品的用戶數量。
在這里,你第一步要想的是:你的企業未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一家公司?到底是成為一家用戶體量很大、但質量并不一定 OK 的公司,還是成為一家把事情做精的公司?這是用戶增長所要考慮的第一個認知。
但這個時候你可能會無從下手,往往我們會選一個不存在的選項。我們可能會想著去突破,我們既要做豐富度又要做愉悅度;因為這件事情沒有人做,我們會去研究值不值得做。如果值得做,是不是做出之后,會不會有更大的用戶量。
1.2 爬蟲是一個幫助你了解世界的好幫手
爬蟲是干什么的?
我用偏電商的兩個維度,銷售和價格,去替換剛才的豐富度和愉悅度。我們去爬競品上所有的公開信息,并且把它結構化,我們每天去分析每天這些點的變化。(不要在意圖中的數據,均已處理過,不代表任何現實產品)


所以,你不停去看這些數據以后,發現你們兩家的業務模式是不一樣的。很明顯,一家沖低價商品,一家做高。通過這些爬蟲的工具,可以幫助你做上面那張圖你應該做的事情,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質量是多少,所以爬蟲可以幫你做這件事情。而且分析出來的象限會非常客觀。
2. 認知用戶訴求
- 用戶主動告訴你,想讓你給他提供什么服務。
- 用戶給你看他在干什么,往往是數據分析,你會看到用戶希望你給他提供什么樣的服務。
2.1 產品問答模塊
我們先講講用戶怎么說,他有什么訴求,接下去全是實際案例,我覺得相當實用。


大家知道日日煮有近萬的高質量視頻食譜,這些食譜不是平白無故去拍的,每一個食譜都有對佐料、食材、配料的充分調研。這周到底要拍哪幾個食譜,拍之前我們還會再做一次調研。
我們沒有做之前,大概知道哪些菜會受人喜歡,哪些菜不會。所以大家提高了我們去拍一個食譜的成功率,這是今天第一個想推薦給大家的一個實際案例,強烈推薦大家使用。


這里有一個回答量很低的問題,大家可以猜猜我們問了什么。日日煮要去團建了,應該干嘛?完全無關,你可以看到回答量很低。大家可以再猜猜,回答量高的是什么?都是菜。
所以你通過這個回答總量,也知道你的用戶到底具體想看看什么,這是我們所說的用戶告訴你。這比你去全網發問卷,問一些你都把握不住的問題要高效的多。
第二個手段就是拉微信群,也是做內容的公司特別強調的手段。
我們大概會按照 DAU 2%-5% 的比例把部分用戶拉到微信群,操作比較簡單,無非是一些基本的管理。我相信在座大部分同學都有在做,但一定要拉。


拉群干什么?第一,一些好的活動在群里面傳播,這樣加群的人會覺得有一定的信息。第二,我們還有一些測試版的功能,群里的人會用,把槽點直接吐槽給我們。我們的群非常活躍,每天有不同人在里面提問題,甚至怎么做做菜,我們都會回答他們。因為對內容平臺來說,用戶的忠誠度是非常重要的。
2.2 應用市場差評
你們看不看自己在應用市場的差評?我只看差評,因為現在好評沒法看。
其實我們更喜歡看對手的差評,剛剛上面的問卷數據你自己是有桿稱的,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如果有一個體量跟你相當的對手,你知道他哪里做得不好,絕對是一個短時期彎道超車的機會。


很可怕,我有看到過一個競品,最近兩個月沒有一個差評。這時候作為產品經理是壓力最大的時候,因為你有差評,人家沒有差評,而且人家用戶規模非常大,這說明他的產品真的有可取之處。這個時候這個對手在我的 action ?list 里面優先級一定是很高的,他在做什么、版本更新了什么,一定是你要非常小心的。
搖一搖反饋的第三方服務,你們用過嗎?
相信你們在微博很多地方會收到差評,用戶說視頻點不了。這時候產品經理幫不上忙,因為你不知道他的手機號,沒法聯系他。聯系上了,他說又好了。這種情況肯定遇到過,搖一搖可以很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用戶裝了 APP 以后,會在合適的時機告訴他,你可以搖一搖聯系我們。


比如這個用戶希望首頁視頻不要自動播放、根據網絡播放,然后用戶搖一搖聯系我們。到底當時是因為 APP 問題還是自己環境問題,這都一目了然,可以省去很多你們聯系用戶的時間。
3. 認知下個階段的目標
3.1 留存分析找到魔法數字
又要用到象限了,象限超級好用;因為任何三個維度都能組成一個象限,可以把你要做的事情分輕重緩急直觀地列出來。強調一下,下圖中的數據是打亂的、脫敏的,大家關注內容就好。


你們要知道, APP 整體留存率是由不同功能的留存率最后疊加出來的。以前,大家糾結我要看日留存還是周留存;現在,你更多要思考是看整個 APP 留存還是里面某一功能的留存。這個會讓你更加你明白,你到底在做什么。
有些大廠,一個 APP 背后有好幾萬人在支持,你讓這好幾萬人只看一個留存率指標顯然是不科學的。我們要去找自己該看的,把核心功能拆解成一個個模塊,用 GrowingIO 幫我們去做數據分析、找到每一個功能模塊的留存率。
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怎么做?
下面這張圖是很常見的分群留存圖,是我自己畫的。左邊坐標軸代表這個分群的人數,右邊坐標軸代表這個組的留存率,橫軸是這個功能被使用的頻次。


我們再反過來去看這些群組留存率,怎么樣。
你發現 Group 5 留存率似乎比 Group 4 的人高了30% 左右,留存提升 30%是很厲害的。這種情況下,你們會去做什么呢?很明顯,Group 5 跟 Group 4 相比無非就是多用這個功能 1-2 次而已,可能就差一點點了。
例如,產品上多加一些提示,或者多用一些召回,或者把你的算法用的更好一些,可能很多人就會進入 Group 5 了。從現在數據來看,Group 5 的留存率就會有一個陡增。所以,作為產品團隊這時候很值得去做一些事情,讓更多人進入 Group5。
3.2 GrowingIO 產品實現方法
大家用過「分布分析」這個功能嗎,GrowingIO 3月份剛發布的,很實用。以前我們要做出上面的圖需要導出原始數據,然后自己來分類整理作圖。


我把等分的人群全部創建分群,然后看每一個分群的留存,就得到了我最開始做的圖。這樣全部做完后,你就可以找到一個簡單的留存增長點。
當你發現好多可以做的事情時,你就要思考優先級的問題。我們把所有可以提升留存的機會點羅列出來,按照難度和留存提升率兩個維度進行拆解,然后放在下面的坐標象限上面。


4. 認知用戶構成


這個圖也不難,一般我們會看用戶跟我們的關系,主要是兩種利益關系:
- 他在我這邊花了多少錢(Money Spent)
- 他在我這邊花了多少時間(Time Spent)
既愿意在你這邊花錢有愿意在你這里花時間的,一定是最棒的用戶。不愿意花錢又不愿意花時間,但是他來了,是你未來的潛力。很愿意花錢但是沒時間,挺有錢的。很愿意花時間但是沒錢,這是大部分 APP 重要用戶所在的起點,叫忠實粉絲。忠實粉絲一直很喜歡你,總有一天你要從那口帶里掏一點錢,大概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我們一直都在看這張圖,看最近幾周用戶比例怎么在變化,因為什么功能而發生了變化。最后我們剛剛做的所有事情,一定會讓自己的用戶比例發生極大地變化。提高留存到底是什么意思,說到底就是超級用戶所占的比例在增加。
5. 總結
- 你要搞清楚哪個角度去增長;
- 問問用戶需要什么;
- 看看用戶怎么做;
- 最后看看用戶是不是真的那么做的。
Sean Ellis 《增長黑客》這本書大家看過嗎?書里面有一個調研很有意思,叫做產品的不可或缺性調研。如果這個產品明天沒法用了,你的用戶會怎么來回答你?用戶到底是說,我好失望啊,還是說有點失望,還是說無所謂,還是說早就不用了。
你們有沒有調研這個問題?我們有調研過,很刺激。那個調研上線了以后,數據不行你要下線掉的。最后我們沒有下掉,因為我們做到了。
Sean Ellis 說如果有 40% 甚至更多的用戶說他會很失望,說明你的產品已經具備了一定行業里的不可獲缺性。這個時候再去做增長,比你之前去做增長會爽很多,而且流失率很低,用戶數量和活躍度會一直往上走。
今天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