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內,產品需要達成什么樣的目標。


這段時間最爆炸的財經新聞之一:農夫山泉的赴港IPO。據農夫山泉近期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說明書,2019財年,公司營收分別達到240.21億元人民幣,同期凈利潤為49.54億元,凈利潤率達到20.6%。
各大媒體最震驚的,不是這家公司的年銷售額(畢竟一年200億銷售規模的企業不在少數),而是高達50億的凈利潤!要知道,素有港股“小茅臺”之稱的維他奶最好的一年銷售額也不過75.26億港元,凈利潤率常年在接近10%的水平徘徊。
而農夫山泉的“農夫山泉有點甜”、“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等十分洗腦的廣告詞,曾令民眾調侃:農夫山泉是一家被賣水耽誤的廣告公司。大眾的關注點,幾乎都在這家公司的營銷能力上。
但,精于營銷的公司在業界其實并不少,利潤有這么高的公司可真的不多。麗莎阿姨掐指一算,此事定有乾坤,懷著濃烈的好奇心,我去查找尋農夫山泉的各種信息...
不找不知道,一找才發現,這家公司除了營銷能力,更NB的是產品規劃啊!!!這簡直是教科書一般的產品矩陣規劃。
壹
我們先看農夫山泉這家公司的產品全家福,作為一家1996年就成立的公司,24年的時間,6類產品,80款飲品這樣的產品規模是不算大的。
年銷售額在農夫山泉2~3倍的娃哈哈集團,產品種類差不多是農夫山泉的10倍甚至更多。
克制,是我在農夫山泉產品規劃里看到的第一個關鍵詞。
貳
再來看看農夫山泉的產品發布時間軸,從1996年公司創立,單產品運作6年后才開始推出第二款產品“農夫果園”,今后基本上是每1~3年推出一個新品,從來不會在同一年推出2款以上不同種類的產品。
節奏,是我在農夫山泉產品規劃里看到的第二個關鍵詞。
叁
農夫山泉的IPO招股書,飲用水產品銷售額占比為59.7%,茶飲料占比13.1%,功能飲料占比15.7%,果汁類飲品占比9.6%,幾個產品品類里,每一個品類的銷售額都占比10%以上,沒有任何一個在“吃閑飯”。
肆
科普時間
1、不同時期我們的目標是什么?
2、我們應該如何達成這個目標?
拿產品矩陣舉例,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可能會需要以下四種產品:
旗艦產品
是為了提升公司形象和品牌調性而存在,它一方面代表公司的技術、營銷最強實力,提升整體的調性;另一方面當然也可以是盈利最高的產品。例如農夫山泉的高端玻璃瓶裝水系列;華為手機的P系列就是這樣的產品定位。
護城河產品
主要是為了競爭存在的,用于保持市場份額和與新進入的競爭對手對抗。用用戶視角來理解,就是便宜好用的高性價比系列產品。例如農夫山泉的380ml瓶裝水系列,華為的Nova系列就是這樣的產品定位。
流量型產品
就是真正給企業賺錢的產品,符合絕大多數用戶群體的需求。例如農夫山泉的550ml瓶裝水,華為的榮耀系列。
差異化產品
或者說叫新產品。一個企業要長期生存下去,必須要持續投入研發新品。新品并不是天馬行空的新品類,而是按照現有產品邏輯,拓開思路去找更細分的場景,更聚焦的人群等。
弄清楚了一個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也就自然清楚自己的產品該如何組合,什么樣的發展階段該做什么樣的產品。如此,一個企業的產品線規劃才有了節奏感。
所以真正的科學家其實比“想象家”更有想象力。我想特別引用一句玻爾的話: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