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B端產品需求深似海,想打造一款好產品,離不開高效地需求分析。本文作者總結思考了多年的B端產品經驗,輸出需求分析方法論,希望能夠幫助小伙伴建立自己的需求分析框架,提高需求分析效率,打造有價值的優秀的B端產品。
本文探討的需求分析環節指識別用戶需求,確定產品功能的過程,僅探討繪制產品原型之前的需求分析環節。
一、需求分析總體流程
1. 第一步:收集需求,尋找產品/功能目標
無論是日常工作還是需求分析,先明確宏觀目標。對于產品具體功能來說,就是要定義出要不要做、做什么的問題,可使用以下方法找到產品目標。
1)識別需求觸發原因,根據不同需求觸發原因收集需求。
- 內部存在具體問題,需解決:無論是別人或自己提出,都需使用3W2H挖掘深層次的需求;
- 出現競品壓力,想提升產品競爭力:若是別人提出,邀請對方進行分享,若是自己提出,需要進行競品分析;
- 市場出現新趨勢、新政策,想把握潮流抓住機會:若是別人提出,需要邀請對方分享,對新趨勢、新政策的看法,并查看行業標桿,對其進行分析查找機會;若是自己觀察到,需要收集資料進行仔細研究;
- 市場出現新技術,想把握機會:若是別人提出,需要邀請對方分享;并分析技術發展路線、應用趨勢(解決什么問題),從中收獲靈感;分析技術已有應用業務,看能解決什么問題,查找機會;
- 市場出現新人群,代表著產生新的需求,想把握機會:需要分析新出現人群特點及需求,查找市場機會。
2)根據收集需求,分析識別業務支持目標、關鍵干系人。
3)根據收集需求,分析識別系統可解決客戶用戶什么痛點,公司已有條件是否具備解決條件。
4)根據收集需求,分析問題對應市場人群,已有解決方案行業前景,競品情況。
5)綜合以上分析,結合公司情況,分析對公司價值如何?是否現在要做?
6)總結匯報,根據以上分析,識別用戶需求及其最大痛點,發現產品目標機會,匯報公司內部領導,領導拍板確認業務目標才能做。
沒有產品目標,后面的工作都是浪費時間。
2. 第二步:分析現狀,識別問題
產品/功能目標確定的情況下,開始詳細問題分析,為策劃產品做準備。
對外來說,客戶用戶對現狀不滿,產生具體問題,才會產生需求,對于B端產品,一般會有一些已經在運作的解決方案,當前解決方案不能滿足用戶預期,于是產生了一些問題;對內來說,公司對內不滿,產生具體問題,才會產生需求。
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 分析場景中涉及的關鍵術語、數據實體概念是什么(是什么,如何計算的)、來源是什么、相互之間關系是什么。弄懂基礎業務術語概念是弄懂業務的基礎;
- 分析了解現有哪些解決方案,重點與非重點用戶、場景、流程有哪些,有什么具體問題與弊端?
分析的具體手段有:
- 需求調研
- 數據分析
- 競品分析
- 用戶反饋
- 聽取領導建議
第一步和第二步邊界是非常模糊的,有時是在詳細分析現狀的情況下,重新發現產品功能目標,有時是在分析完現狀之后,發現產品功能目標有問題。總體處理原則是,先定義出要不要做,再決定是否詳細分析,提高分析效率。
3. 第三步:產品總體方案設計
總體方案設計是在產品設計之初或設計較為復雜的功能時,全盤考慮,設計產品總體方案,把握產品宏觀方向,避免一步錯,步步錯的局面。具體操作如下:
1)根據現狀分析結果,考慮公司情況,戰略目標定位,設計產品整體架構、產品形態、核心流程、功能組合,達到用戶目標,解決現狀問題等宏觀問題,具體包含:
- 總結出【產品定義】,抽象描述解決什么人什么問題,確定產品邊界;
- 梳理出【產品形態】,產品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 推演出【核心業務流程】,不同角色用戶怎么使用系統達到業務目標;
- 梳理出【具體功能模塊及其價值】根據前面幾步,分析出具體需要哪些功能及各模塊目標價值,與競品產生差異化;
- 規劃出【產品愿景】,結合公司現有情況和意愿,錨定出希望產品未來達到什么效果(如希望做垂直行業第一?);
- 規劃演進藍圖,根據產品愿景、功能業務價值、及公司現有情況,規劃產品演進藍圖,決定先實現哪部分,后實現哪部分;
- 推導出【產品原則】,一般對產品經理而言,指產品生產原則-需求處理原則。不同產品階段有不同的產品原則,需要根據當前產品階段及其目標,推導出當前階段產品生產實施原則;
- ……
2)工作溝通匯報
與領導、關鍵客戶等產品關鍵決策人進行討論匯報,確保產品宏觀方向的正確性,獲取資源支持。匯報內容,需連帶“第二步:分析現狀,識別問題”分析結果一并匯報,提高方案說服力。
功能較為復雜時,特別注意先匯報總體方案,再開始產品細節方案設計,避免總體方向不正確,多次返工情況。
4. 第四步:產品細節方案設計
總體方案確定后,開始進入方案細節設計。
1)細節方案設計具體步驟如下
- 確定設計方案目標,明確功能解決什么具體問題;
- 研究競品功能和使用場景;
- 設計用戶使用當前產品場景,梳理場景下需求,整理核心場景和核心需求;
- 基于核心場景、核心需求,結合當前系統已有歷史功能,推演所需系統功能;
- 設計差異化具體實現方案,具體功能邏輯;
- 評估細節功能價值(使用kano模型、時間管理四象限、ICE排序法等方法進行評估),規劃具體功能優先級和演進藍圖,確定哪部分是當前要實現的,哪部分是后面實現的,哪些是不必要做的。
2)工作溝通匯報
細節設計完成,需要向用戶、領導同事討論確認細節方案。溝通時特別注意描述功能的場景和價值,確保當前產品方案可行。細節方案確認后,可開始原型設計。
二、不同需求類型處理要點
針對不同具體需求,在同一需求處理流程上,有不同需求分析要點,需要結合需求分析流程靈活運用。一個需求可能同時屬于下面幾種不同類型,需要將以下不同需求類型要點組合運用。
1. 協作類需求處理要點
協作需求,指多角色多用戶之間通過系統交互,達到業務目標的需求。
1)收集需求,尋找產品/功能目標
協作類產品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 想通過系統優化已有流程,提高效率、節省成本、降低風險等;
- 想通過系統,擴展已有業務渠道;
- 想通過系統將個人知識能力固化,轉化為組織能力。
2)分析現狀,識別問題
對原始業務總體進行分析,包含以下分析:
- 用戶原始業務目標分析;
- 組織結構分析;
- 管理利益關系分析;
- 根據目標和干系人關注點,梳理系統涉及的所有原始業務流。
對業務流涉及的干系人(用戶角色)進行訪談分析,通過以下維度進行分析:
- 根據KPI詢問其核心工作關注點
- 基于工作主題詢問其核心關注點
- 基于工作階段詢問其關注點
3)產品總體方案設計
根據業務目標和干系人需求及原始流程,設計系統流程,提高業務方工作質效。
4)產品細節方案設計
- 根據系統流程,分析關鍵業務專家使用場景需求;
- 對部分場景模型化,設計具體功能方案。
2. 管理支持類需求處理要點
管理支持需求,指產品需要支持客戶的管理類需求。實際業務場景中,主要是業務方領導層針對工作流過程或結果的管控,想通過系統實現數據信息化,輔助管理決策。
1)收集需求,尋找產品/功能目標
管理支持類需求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 事前風險避免,通過增加管理流程、數據預測等;
- 事中風險控制,通過設置“規則”和審批;
- 事后總結優化、通過數據分析。
2)分析現狀,識別問題
與領導層管理者進行溝通,識別管理者管控點,對原始場景需求進行分析,可查看參考原始的管理文件、報表等。
3)產品總體方案&細節方案設計
對管控點進行分析,得出功能方案。
3. 數據處理類需求處理要點
數據處理需求,指處理業務數據需求,如一些大數據系統,系統之間有數據交互流轉。
1)收集需求,尋找產品/功能目標
無
2)分析現狀,識別問題
除理清數據實體概念、計算方式、之間的數據實體的構成、關系、流程之外,還需重點關注考慮數據來源、數據量、數據跟隨業務流轉動態變化關系。
3)產品總體方案&細節方案設計
私有化部署或其他需要帶數據交換的系統,需要全流程考慮數據協作交換場景和方式。
4. 運營監控類需求處理要點
運營監控需求,指為了客戶或公司本身提出的需求。
1)收集需求,尋找產品/功能目標
無
2)分析現狀,識別問題
無
3)產品總體方案&細節方案設計
根據核心運營目標分析所需指標參數,梳理現有系統數據,查看是否能得出相關指標參數,根據復雜度查看是否需要建立數據模型。
5. 維護、產品質量類需求處理要點
指產品維護,保證產品正常運轉的一些非直接面對前端用戶的需求。
1)收集需求,尋找產品/功能目標
從威脅入手,逆向思維,識別對系統危害最大、頻率最高的場景。
2)分析現狀,識別問題
無
3)產品總體方案&細節方案設計
無
還有更多的需求類型,不同需求類型,總體需求處理流程類似,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三、不同產品階段需求處理原則
任何產品都存在著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的不同導致了產品目標的不同。為了使產品效益最大化,針對不同具體產品生命階段,處理需求時,需要遵循一定的總體原則。
1. 新生期需求處理原則
新生期,類比人類的嬰兒期。對于產品,指從0到1打造產品時期,階段目標一般是快速迭代驗證可行性。此階段需求處理原則是:
- 多與客戶用戶溝通驗證產品;
- MVP快速迭代(成本最小化+快速迭代),開發出滿足最小業務全場景閉環的B端產品快速推向市場;
- 若時間非常有限,先先滿足正向需求,最后滿足其他非正向需求,如對某數據的管理,先實現數據添加、刪除,滿足基礎的正向需求,后實現數據修改等非正向功能。
2. 成長期需求處理原則
成長期,類比人類的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對于產品,指業務持續增長時期。階段目標一般是聚焦業務,擴大并做好產品和服務,打造口碑優勢。
此階段需求處理原則是:
- 服務好已有客戶,保持好需求溝通頻率;
- 重視產品運營需求,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和范圍;
- 多研究競品,尋找產品解決方案差異化,打造產品亮點。
3. 成熟期需求處理原則
成熟期,類比人類的成年壯年時期。對于產品,指產品收益穩定時期,階段目標一般是保持優勢,延長產品成熟期,建立產品或業務生態。
此階段需求處理原則是:
- 多研究競品,持續保持產品優勢;
- 擴展已有產品業務,探索新可能,建立產品或業務生態。
4. 衰退期需求處理原則
衰退期,類比人類的老年時期。對于產品,指產品即將失去生命價值走下坡路的時期,此階段目標一般是轉型,探索新可能,少做當前產品優化開發。
此階段需求處理原則是:
- 維護已有系統穩定,確保能正常使用,維護好客戶用戶關系;
- 少做功能,節省資源用于其他有價值的產品;
- 基于當前產品業務,探索新可能。
5. 任何產品階段需求處理通用原則
無論產品處于任何階段,處理需求可遵循以下通用原則,幫助完成產品階段性目標:
- 以重點客戶、重點用戶、領導核心需求為導向;
- 基于當前產品目標&公司商業目標設計產品;
- 功能方案設計,盡量使用戶使用方便(如流程簡化、提供指引幫助等);
- 功能方案設計,保證產品穩定運行是基本盤;
- 功能方案設計,考慮未來擴展性;
- 功能方案設計,模塊清晰,盡量少耦合。
產品生命周期不完全同于人的生命周期,不一定完全遵循“新生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流程,可能剛度過新生期由于公司業務調整,產品直接進入衰退期,也有可能產品在衰退期由于公司業務調整的重視,重新投入資源,讓產品重新進入成長期
四、總結
本文以需求分析總體流程為主體,說明需求分析整個過程,又以處理不同類型需求加以要點說明,最后將需求分析放置于整個產品生命周期,說明在不同產品生命周期處理需求需要把握不同總體原則。
相信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框架體系,處理大多數需求能都游刃有余,高效打造出一個有價值的B端優秀產品。希望能給到小伙伴建立自己的需求分析框架一些啟發。
如果小伙伴有其他建議,歡迎留言溝通~
本文由@但但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