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運營新人如何高效快速成長

    我從2016年6月開始接觸運營相關工作,但到了2018年8月才算是正式走入運營入門的門檻。其間看過若干本書籍,上過若干課,看過無數的“運營干貨”,踩過一些坑,走過很多了彎路。用了兩年的時間才入門運營,實在是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但是想到可能有很多想轉行運營或想從事運營的學生們,可能在像我之前那樣孤獨摸索著前進;因此,就想分享一下自己入門過程中的經驗和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運營新人如何高效快速成長

    本文目標人群:運營小白或新人,運營老手請出門右轉。

    以下為本文結構:

    運營新人如何高效快速成長

    本文結合自己學習、入門運營的經歷和思考,從思維和提升方法兩個角度,與大家共同探討運營新人如何快速成長!

    一、 掌握一些必備的運營思維

    1. ?運營人需要掌握的通用思維

    1.1 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顧名思義,就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思維。

    或者更廣泛地說,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當前它已經成為了現代營銷領域的一個關鍵性思維,其本質就是尊重用戶、獲取用戶的心智。一切以用戶中心,解決用戶的痛點,滿足用戶的需求。

    用戶思維是我們運營人員必須具備的基礎底層的思維之一,我們在做運營活動策劃的時候,需要基于用戶、場景、需求的視角去考量方案的合理性,以用戶的視角考慮整個活動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關注用戶需求、照顧用戶的體驗。

    能把自己當成一個小白用戶,換位思考,讓活動的方案和過程都考慮清楚,這樣的活動才能最大限度地放大活動的效果。

    1.2 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夠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系統制定行動方案,并采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開展。

    我們將這段話簡單闡述就是我們在做事的時候要遵循“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個系統的流程,并將其養成潛意識習慣。

    具體流程如下:

    運營新人如何高效快速成長

    結構化思維給我們提供到了解決問題的系統化、高效化的思維方法,它能能幫助我們快速鎖定問題的核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甚至可以說:結構化思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本領。

    同時,結構化思維不僅能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也能大大提高我們溝通表達的效率。

    當我們具備了結構化思維,那么我們說話、寫作、溝通的時候,就能夠按照一定的邏輯(歸納法、演繹法、類比法)和合適的結構能將自己所要表達的信息清晰地傳遞給聽眾,讓聽眾快速理解你所要表達的信息。

    結構化思維是可以鍛煉培養的,我們可以通過刻意訓練養成結構化思維,在這里一時半會很難說清楚,因此建議大家學習兩本書,《結構思考力》和《金字塔原理》。

    2. 產品思維

    產品思維有兩個核心: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核心宗旨和以迭代優化為導向的工作路徑。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核心宗旨意思是要基于場景洞察用戶需求,因為用戶本身一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產品或運營需要洞穿表面數據看到背后的真正需求。

    以迭代優化為導向的工作路徑,則是說一個產品需要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摸索前進,不斷地基于用戶的核心需求去優化迭代產品,讓產品的功能不斷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那用戶思維和產品思維差別在哪里呢?

    用戶思維強調的換位思考,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而產品思維強調,要基于用戶的核心需求、基于產品的本身,結合所處的環境和擁有的資源,不斷優化當前及未來的資源配置,去一步步地迭代產品。

    舉個例子,產品經理收到一條反饋,說你們產品的某個功能不行,需要改進。

    一個有產品思維的產品經理不會立馬考慮在下一版本里改進這個需求,而是先考慮這個需求對產品的價值高不高,涉及到的用戶數量多不多,開發成本高不高,競品的情況是怎樣的,這個需求有沒有在規劃等等各種因素,要經過深思熟慮才去評判這個需求優先級。

    產品思維對于我們運營來說也至關重要,因為運營本身就是類似產品經理一般,是需要以用戶核心需求為宗旨,基于各種環境下不斷優化運營資源配置的一個工作,有了產品思維,我們就能最大程度理解用戶、理解所處的環境和所擁有的運營資源,基于產品本身定位和運營節奏做出合適的運營策略調整。

    3. 《運營之光》中提到的4大運營思維

    (1) 流程化思維

    流程化思維告訴我們思考問題首先要回歸流程進行思考,先有流程,再有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當我們拿到一個問題之后,會先回到流程中,先把問題的整個流程梳理出來,然后再從流程中尋找潛在的解決方案。而對普通人來說,則可能會直接拍腦袋給出一個解決方案。

    舉個例子:有一個線下推廣APP的活動,發給用戶一張傳單,傳單告訴用戶掃碼下載APP,體驗APP的一個功能,體驗后截圖分享到朋友圈,就可以聯系客服微信領取一杯瑞幸咖啡。

    這樣一個簡單的活動,簡單的流程大概就是如下圖:

    運營新人如何高效快速成長

    一般如果只是單純按照這樣的思路執行整個活動,估計會沒什么效果。如果想要降低用戶在每個環節的流失,提升整個活動的轉化率,則可以基于整個活動的流程進行思考和分析,看看我們能在流程的那個環節做出對策來處理用戶流失:

    運營新人如何高效快速成長

    類似這樣,基于流程化思維思考一個問題,得先界定清楚想要得到結果是什么(如案例中降低用戶流失率,提高活動整體轉化),然后在流程中梳理清楚,這個問題從開始到結束的全流程是怎樣的,會經過哪些環節。

    最后,再看看在每個環節中間,我們做哪些努力,有助于解決問題,達到預定的目標。

    (2)精細化思維

    所謂的精細化思維也可以說是精細化管理能力。

    精細化思維一種拆解思維,是指一個人能通過一定方式和手段,能把一個很大的問題拆解為無數細小的可執行的細節,并且能夠做到對所有的小細節都有掌控能力。

    精細化思維關鍵點在于“精細”,要求我們做事的時候要對問題無限拆解,善于“大事化小”。

    比如,我們在做一個運營活動的時候,能夠把一個大的項目分解成很多個小的可執行執行步驟,根據活動的執行流程,系統化地規劃好每個細節,做成一個活動(項目)執行SOP,然后嚴格按照活動執行SOP推動項目的進展。

    如下圖,是一個線下沙龍活動的執行SOP:

    運營新人如何高效快速成長

    同時,我們在安排日常工作的時候也可以運用精細化思維把我們每周、甚至每天的工作都安排成一個SOP執行表,把自己工作從90%的未知狀態,變成75%以上事情可掌控,培養自己對運營的掌控感。

    所謂SOP,是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即標準作業程序,就是將某一事件的標準操作步驟和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來,用來指導和規范日常的工作。SOP的精髓,就是將細節進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話來說,SOP就是對某一程序中的關鍵控制點進行細化和量化。

    (3)杠桿化思維

    杠桿思維意思是說我們在做運營活動的時候,需要關注某一個可以作為杠桿的事項,把它做得極致完善,然后利用它去撬動更多的事情和成果發生。

    仍然以上面提到的傳單地推活動為例,該活動的下載量=渠道覆蓋人數X轉化率。

    轉化率是由各種不確定的因素確定的,如流程、文案、獎品的吸引力、運營人員的干預力度等等,因此轉化率在執行時將所有因素已經做到無法再提升的時候,它就是一個固定的數字。

    而我們可以關注渠道一下渠道,是不是在當前我們選好了確定的時間、地點和發放傳單的目標人群后,能否找到再擴大渠道覆蓋人數的點?
    沒錯!就是用戶在轉發朋友圈的那個動作。

    如果我們能在用戶進行轉發這一關鍵環節做得極致,充分利用用戶朋友圈的擴散效果,那么渠道覆蓋的人數將是幾十甚至幾百倍地提高,這樣活動的效果可想而知是非常成功的。

    (4)生態化思維

    黃有璨說過“好的運營,無非就是在不斷‘做局’和‘破局’。”

    “做局”和“破局”說的就是生態化思維。所謂生態,就是一個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為價值、和諧共存、共同驅動其發展和生長的一個大環境。例如一個社區,大家經常就某一個話題進行討論,大家能給其他人創造、提供一些價值,只要稍稍維護,這個社區就能良性發展下去,那么這個社區就是一個生態了。

    那么如何讓自己有生態化思維呢?

    最重要的是能梳理并理解一個生態間的各種價值關系,了解它是如何存在并運行的然后建立起一些生態的概念和模型。
    例如下面關于內容社區的基本邏輯:

    運營新人如何高效快速成長

    在這樣內容社區中,主要有內容生產者,內容消費者和管理團隊三個主體,管理團隊負責搭建好社區、制定社區規則和負責管理社區,內容生產者生產內容,貢獻內容到社區,普通內容消費者消費這些內容并積極互動、活躍社區,這就是一個社區最簡單的生態。

    社區成熟之后,哪怕運營人員不再管理,社區也能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

    二、 運營新人如何快速成長

    2.1 在運營操作實踐中成長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不管你的運營知識理論自認為學得多么好,最終還是要回歸運營實戰的,只有經歷過實戰的“鞭笞”,你才知道現實有多么的殘酷,自己有多么淺薄。理論具有普遍意義,而現實環境是復雜多變的,在實踐中“輸出”,才有更好地“輸入”。

    那么在實踐中如何“學以致用”呢?

    我認為:首先要有意識地培養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包括之前提到的結構化思維、產品思維和黃有璨提出的四大運營思維),并在運營實踐中運用這些思維去發現并解決問題。

    同時,要重視運營活動后的復盤總結。無論我們是從事哪一模塊的運營工作,要是能在運營工作中不斷復盤總結工作,能在一次次的實戰中試錯、復盤、積累經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快速地提升。

    2.2 如果沒有實踐的機會,就積累案列

    那么,對于想要轉行的運營小白同學或者大學生們,如何沒有實戰的機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呢?

    這里有個很好的方法就是積累案例:意思就是通過分析人家產品的優秀運營案例,并通過不斷積累自己的案例庫來促進自己提升。我認為案例的積累可以靠我們去“主動積累”和“收集積累”。

    主動積累:意思是主動分析人家的優秀運營套路(案列),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理論或者查資料去分析人家案例的底層邏輯、運用的套路和成功的原因。例如之前支付寶的中國錦鯉的抽獎活動,可以參考資料分析這個活動為什么會活動獲得成功,為什么能形成一個營銷熱點。

    “收集積累”:意思是直接學習運營大咖、大號們分析過的案例,將別人分析好的案例研究好、學習透,吸收為自己的知識和想法,為自己所用。
    一般每當出現刷屏級別的營銷案例,都會有不少的大咖進行研究分析,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直接去學習和歸納總結。但是網絡上的信息一般參差不齊,我們還得辯證地看待、選擇合適的素材。

    2.3 ?努力學習(閱讀、上課等)

    某位成功人士說過:“人不一定終身受雇,但必須終身學習”。學習永遠是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之一,不少成功人士將“終身學習”奉為一生踐行的箴言。

    作為一個運營新人,通過學習獲得進步,再合適不過!不過我這里所說的學習并不是從網上搜羅各種“運營干貨”存上幾十個G,然后……(大家都懂的)。

    學習就是靜下心去鉆研一本書,掌握一個知識點,化為己用。

    學習的途徑多種多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就我認為,閱讀和上課最基本途徑。

    (1) 如何學好一本書?

    注意,這里說的是“學”好一本書,而不是讀完一本書。讀是“看完”就過了,三五天后把書上的知識可能就忘得一干二凈了。而“學好”是指按照一定方法,花上大量的時間去專研一個知識、把它掌握、記憶并融會貫通。

    至于如何學好一本書,或許有多種方法,市面上有很多關于讀書指導的書籍,大家可以選一本學一學。

    我個人在閱讀的時候會習慣拿上一支筆,打開電腦Xmind,邊看書邊在書上寫寫畫畫,每看完一個章節,就用戶思維導圖將書的關鍵知識點拆解出來,把書讀薄,方便以后復習。

    如下圖,是我學習《參與感》一書的時候對書中知識點拆解的節選:

    運營新人如何高效快速成長

    (2) 為什么需要上課?

    因為,上課可以說是系統學習運營理論知識最快的途徑了。

    而當前的事實是:很多公司對運營新人沒有系統的培訓課程,大部分是老人帶新手,新人總是在迷茫中踩著坑進步。

    大學內也沒有專門的課程教學生運營知識,因此許多運營新人在成長過程接觸的運營理論和知識是碎片化的,不系統的,這就很容易造成運營新人在成長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對于大部分的新人來說,要學習系統完整的理論知識,就得從外面的教育機構尋找課程來學習。

    近年來,由于產品經理、運營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市面上涌出了不少關于產品和運營相關的課程,這些課程的質量和服務參差不齊,需要大家去辨別,在這里個人推薦起點學院和三節課這兩個機構的課程,他們在業界的口碑都較好,課程也比較適合互聯網運營新人的成長。

    寫在最后

    運營新人的成長路上或許會充滿艱辛和困難,但是我相信,只要將基本的思維能力鍛煉好,同時在運營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踩坑、不斷總結復盤,一定能快速地從運營新手轉變為運營老手。在此,愿大家共勉!

     

    本文由@Hiphop村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2)
    運營喵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18-12-03 21:14
    下一篇 2018-12-18 13:21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