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職不滿一年的95后運營小姑娘和擁有5年經驗的運營老鳥競選項目負責人,你覺得誰會贏?
最近朋友很郁悶,干新媒體這一行這么多年,老板最后的選擇竟然不是他,他覺得全公司都在笑話他,真是沒法待了。
他問我,為什么?是呀,有的人做新媒體運營,一年就趕得上別人三年,而有的人做新媒體運營,三年還不及別人三個月?是什么在拉開運營的差距?年齡、閱歷、還是天分呢?
其實,這些都搭點邊,但卻不是決定因素,在我看來,關鍵是一個人的思維!
01 什么是運營
很多人都自稱運營,那什么是運營?
從廣義的角度上說,一切圍繞著互聯網產品進行的人工干預都叫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內容運營,渠道運營、數據運營,各自獨立又相互依存!
當你剛剛進入這一行的時候,其實沒什么概念,就是執行,或者你也可以稱之為——打雜的!收集資料、拍照、撰寫、編輯、校對、策劃、P圖……你哪怕有十八般武藝,也要使出三十六計的功效來。
慢慢地,我們開始參與決策,開始獨立運營,在這一過程中,有的人只做不思考,有的人邊做邊思考,差距就是這時候拉開的,想即思維,作為一個有價值的運營必須具備哪些思維,這些思維來源于哪里呢?這是我今天想要告訴大家的重點!
?02 運營需要具備什么思維
1、探源思維
- ?什么是探源思維
探源思維即在運營的過程中,探究本源,追根究底而展開的思維。
探源思維,有助于發掘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找到事物運動的內在、外在的動力,從本質上描繪客觀事物,指出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在某些方面,探源思維和李善友的第一性原理有些類似,講的都是跨越不連續的現象世界的底層邏輯。
亞里士多德說過“在任何一個系統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違反”。
簡單來說,探源思維是一個不斷問為什么的過程。
我們可以問自己三個為什么:他為什么這么做,你為什么這么做,我為什么這么做?“他”是指你的競品,你的榜樣。
前段時間,網易測試性H5哲學氣質刷爆朋友圈,一類運營人是測試+轉發,他們更多的是把自己當用戶,或者他們會來一句“我們公司也做一款這樣的產品吧”;另一類運營人是測試+思考,他們會去探究,刷屏的背后是什么,鳥哥筆記上就有很多類似的拆解類文章,就是一個探源思維的運用。
網易刷屏H5
“你”是指身邊的上級、同級、下級,從中找到第一性原理,就是找到了支配事物運動的發動機,第一性原理是自變量,其他是因變量。
記得剛入這一行的時候,上級會要求我們,如果內容里引用了別的文章的觀點,必須找出這個觀點的源頭。
找到了第一因,才能找到動力因,就像很多新媒體爆文,你要懂得篩選哪些是洗稿的,哪些是原創的,魯迅先生說過,最可怕的是拿來主義!
“我為什么這么做”指自身運營行動背后的驅動力,像我做新媒體的時候,經常會利用一些小福利來吸引用戶互動,相同價值的不同禮品,不同價值的相同方式,通過有機的組合去思考,哪一種普及面更廣,哪一種效果最好,而后把行動的有效因羅列出來,以便得出更好的果。
- 探源思維培養
拆解爆款,文章也好,產品也好,中國有句老話,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不需要長篇大論,只需要列幾個提綱,把重點拎出來記錄下來,養成習慣后,探源思維就會深刻地印在你的腦海里,甚至看到一句廣告語,你都會去尋思背后的邏輯鏈接。
2、邏輯思維
- 什么是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指將思維內容聯結、組織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
也許你有過這樣的感受,腦子里東西很多,但是特別亂,有點手足無措的感覺,那就是邏輯思維的欠缺。
邏輯思維的基礎內容是抽象與概況,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對比(求同、求異)、原因與結果;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也可以是多對一、多對多;有增、刪、改,量變與質變、相對與絕對、現象與本質的變化類型,有內因與外因、偶然與必然的變化原因;以假設法、排除法、反證法來輔助思維運用。
簡單來說,就是對過去工作的分析總結,得出經驗教訓,計劃下一步運營方向,通過與自身和競品的求同存異,得出原因和預測結果,最后以思維導圖的形式來進行呈現。
就以最簡單的微信產品為例,打開微信,在一級菜單可以看到“微信、通訊錄、發現、我”四個欄目,一級菜單下又有各自的二級甚至三級欄目,你在歸納分類的過程中,就是邏輯思維運用的一個過程。
↑微信產品邏輯框架
- ?邏輯思維培養
一是寫日報周報月報:還記得很多公司喜歡讓員工寫日報、周報、月報吧?
這是對邏輯思維的一種最好歷練,以前為了讓老板覺得自己兢兢業業,常常長篇大論的寫,以為寫的越多就代表工作越飽和,其實大錯特錯!
老板想要看的無非是你思考的邏輯能力,做事的重點主次劃分而已!
二是畫思維導圖:再小的點都有邏輯,平常不妨多畫畫思維導圖,利用工具來訓練自己的思維。
三是寫復盤文,這是很有效的方法,總結分析過去,剖析未來,幾乎把邏輯思維的精髓都囊括了。
3、敏感思維
- ?什么是敏感思維
敏感思維,也可以說是洞察思維、習慣思維,是在一定運營條件下,在長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有較大影響的洞察力。
就像一個經常接觸人民幣的人,一摸就知道真假,一個賣豬肉的,一掂就知道輕重,在新媒體運營過程中,對選題、內容、觀點、需求、形式的影響思維,即敏感思維,是一種穩定的洞察。
舉個例子,對于新媒體追熱點,敏感思維的體現如下:
- 選題敏感:當一個熱點出來的時候,值不值得追,能不能火;
- 觀點敏感:以什么角度追熱點,以什么結論、什么價值觀追熱點;
- 內容敏感:內容的重點主次怎么安排;
- 需求敏感:用戶的心理防線、精神需求是什么;
- 形式敏感:熱點用文字、純圖、圖文、短視頻、音頻……什么形式才是對熱點最好的輔助。
張雨綺和前夫復合、陳羽凡吸毒被抓、蔣勁夫家暴被拘、薛之謙喊話前任……熱搜的瓜很多,抓哪些怎么抓?
沒有敏感思維的運營人會說,娛樂圈的事情不符合我公眾號的調性,可具備思維的人,就會從中發現自身的點!
和女性有關的公眾號,也許會寫如何做一個三觀正的女人;情感號們也許會寫,怎么做一個好前任;婦聯們都出動開始寫家暴知識普及了……具備思維,處處都是素材!
- 敏感思維培養
我一開始實習的時候,老板讓我們不間斷發帖,從每天10個網絡帖子到每天60個,以有效用戶的互動及推送首頁的概率來評判是否過關,這就是一種敏感思維的訓練方式。
一種最簡單的方式,你可以每天發微博,找人互動,去尋找一種網感;
還有就是訓練取標題,以一個中心的方式去取標題,比如互問互答式的類型標題,你要找出至少十篇不同的內容,來取相同類型的標題;
另外,預測熱點,也是一種訓練方式,你把在網絡看到的還沒有火的內容做一個預測,哪個能上熱搜,一定要記錄下來,然后讓事實幫你驗證。
同一類型標題的不同內容
4、發展思維
- 什么是發展思維
發展思維也可稱之為目標思維,全局思維,是指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是一切從系統整體及其全過程出發的思想和準則,從客觀整體的利益出發,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問題、想辦法,做出決策。
小時候跳遠,老師常常會說,不要看腳下,看前方,看得遠才能跳得遠,古詩有云:“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也是同一個道理。
當初我接手一個公眾號做運營,有一段時間,迫于KPI的壓力,為了吸引眼球,發了非常多的負能量新聞,以至于很多人來問我,我的城市是否水深火熱。
中間也有不少人來提醒我,這樣是不對的,但是因為短時間來說,效果非常好,閱讀量漲得很快,我一度自信自己的選擇,可慢慢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用戶體驗感變差,整個號的調性下降,閱讀量也做不上去了。
這就是缺乏發展思維的典型表現,原定的目標變成了KPI指標導向,失敗是必然的。
發展思維是讓我們組建戰略架構組成,確定目標,考慮問題時由點及線,由線及面地放大格局去思考,這是一種從微觀拉伸到宏觀,再從宏觀聚焦到微觀的思維過程,讓計劃服務于目標,讓執行圍繞目標。
比如,一個視頻,在分發的時候,就要作出目標規劃,資訊客戶端、在線視頻網站、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根據每個平臺的調性,來預估效果,不能因為某一個平臺的失敗,就去否定一個視頻,也不能因為某一個平臺的火爆,就確定這個視頻的成功。
- 發展思維培養
定目標,作規劃,在限定時間里,將你的計劃實施,看是否達到預定的效果,從而來檢驗自己的思維方向是否有偏差。
5.、數據思維
- ?什么是數據思維
數據思維是根據數據來思考事物的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量化的思維模式,是重視事實、追求真理的思維模式。
數據是運營逃不開的一步,就拿微信公眾號來說,一次傳播、二次傳播、打開率、轉化率等,每一個數據都至關重要。同時,數據也是運營人和老板匯報的重點,說的舌燦蓮花都不如一個數據來得直觀有效。
數據思維有三步:對比、分析、結論。
對比,除了自身在時間上的對比,還有和競品的對比;分析是在對比的基礎上,探究原因;結論是在分析的前提下,獲得一個解決辦法。
在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上,打開率代表了你的忠實用戶數量以及標題的吸睛程度;二次傳播率代表了你內容的深度;轉化率代表了你一篇文章的變現價值。根據數據,找出每一個步驟的不足,從而改正提升。
一件商品標價1000元,貴還是便宜?如果是一本書,貴啊;如果是一件衣服,稍貴;如果是一部手機,很便宜!
數據思維,是在拆解、解讀的基礎上,去作出判斷,得出結論!貴了如何壓縮成本,便宜了是否存在劣質情況,這就是數據背后的運營。
- 數據思維培養
我認為數據思維是最難培養的,我們常常在數據誤區沾沾自喜,看著一大堆數據,覺得很有成就感!然而到目前為止,在數據思維這一塊我依然非常欠缺,有的大咖,他通過各種表象數據,能夠分析出對方的運營人數、運營重點、運營方向。
而我們很多時候只會說,哇,他們的閱讀量好高哦~
現在有很多數據工具,我的建議是,你在不具備數據思維的時候,先不要使用,是,如果手工進行數據分析會浪費很多時間,可是成功沒有捷徑,你只有通過手工記錄、分析,將得出的結論與各種工具得出的結論去對比,才能知道你的數據思維,是否有效!
03 總結
綜上,我認為一個有價值的運營不是靠時間來決定的,而是靠探源思維、邏輯思維、敏感思維、發展思維、數據思維來決定的。
探源思維是一個問為什么的過程,就像寫一篇拆解文,你可以追尋最初的來源;邏輯思維是一個歸納總結的過程,就像寫復盤文;
敏感思維是網感訓練的過程,看你是否每次熱點都能抓得準;
發展思維是一個統籌目標的過程,看你的計劃和目標是否匹配;
數據思維是對比量化的過程,是驗證其他思維是否準確有效的最佳途徑。
思維是想的過程,只有將每一個過程融會貫通,才能有一個理想的結果~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