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運營喵:用正確的方式思考問題,做好該做的事

    觀察工作生活中的人和事,會帶來很多有趣的感悟。未必有多深刻,但也都能映射到日常的產品運營工作中。最近感受,很多事還用不到專業或高深的知識,只要用正確的思考方式,再做好該做的事就可以了。

    運營喵:用正確的方式思考問題,做好該做的事

    01

    雖然在做用戶增長,但已經不想公開討論了,因為真正懂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還是在盲目追求概念的階段,認為用戶增長是秘技、是藏寶圖、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把H5裂變當作增長的全部,這也是為什么大家喜歡看滿是國外增長案例的原因,因為裂變和國外增長案例更符合秘技藏寶圖鑰匙的特征,看起來讓自己覺得很爽,也讓自己充滿希望。但當大家蜂擁而至去聽別人講裂變,但自己卻一次也裂不出來的時候;當大家發現國外案例根本無法復制到國內的時候,就知道這么想是有多扯淡了。

    到底為什么用戶增長的概念這么火呢,兩個原因:

    • 從客觀情況說,現在獲客難且成本高,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得到足夠的用戶;
    • 從主觀角度說,這是一種精神寄托,讓自己和同伴們相信公司是有希望的,其實還是心虛無助。

    所以,根本上來說,用戶增長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新的工作方法、新的目標和行動項的串聯。真正難住我們的,是這些,而不是具體的方法,這也是近期在和幾個超級app的增長負責人聊完的共同感受。

    如果你不知道用戶增長怎么做,你只需要思考:有哪幾類用戶?在哪些場景下使用你的產品?他們會有什么樣的需求?使用路徑是什么?會遇到什么問題?

    把以上情況逐一列出,多次體驗,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也能發現很多問題。這就是我說的,正確的思考方式。

    02

    說到梳理用戶使用場景和路徑,就不得不說一下這個案例。滴滴女乘客遇害的那段時間,劉潤寫了篇文章叫《滴滴的產品經理,請你進來看一下》,后來很快到了10W+。內容很簡單,就描述了一個場景:他要去機場趕飛機,使用滴滴時遇到的問題。

    對于滴滴來說,這個場景很常見,劉潤站在用戶視角客觀的描述了使用產品的感受,同時提了幾個產品建議。重要的是這些產品建議是非常合理的,且還是站在用戶視角提出的。

    摘抄如下,大家感受:

    1. 把司機的聯系方式,留給乘車人。
    2. 呼叫中心可識別乘車人手機號,自動轉接。
    3. 自動判斷爽約風險。
    4. 給每位客服,發一面“微笑鏡”。
    5. 給高級客服,提交功能需求的權力。
    6. 所有新產品,自己的公司必須最先用。

    滴滴的產品經理一定會覺得汗顏,甚至丟人。原因不在于自己的技術或政策難題,而在于送機這么常見的使用場景,居然有這么多問題,能讓一個用戶提出這么多改進建議。

    這樣的問題理論上可以避免,只要滴滴梳理出所有用戶使用的場景,以及有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后自己逐個多次的去體驗,就能定位問題和給出解決方案。

    我問了幾個在滴滴做產品的朋友,大家的反饋是做過這樣的梳理,但可能特殊的情況太多了,所以還有遺留問題。這里不管劉潤說的是否準確,也不管滴滴是否已經做了。我想表達的是,對于滴滴來說,梳理用戶使用場景的體驗,并盡量做到極致,這是正確的思考方式,也是應該做好的事。

    03

    要想做好應該做的,就要用正確的方式思考問題。把「國足」作為案例來說,這就是老百姓的笑話。每次輸球后,連損帶罵的人比贏球后喝彩的人多很多。春晚節目里一罵國足,觀眾高興的像中了500萬。

    其中有一個嘲笑姿勢,是說:為什么十幾億人里就挑不出11個踢球的?

    這個問題乍一看挺恐怖的,我們來拆解這個問題,試著用正確的方法思考。如果目標是挑出11個優秀的球員,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 條件一,踢球的人足夠多,可供挑選的范圍足夠大,這樣挑選出優秀人才的機會就大。繼續還可以拆解為兩點:第一是有足夠好的群眾基礎,老百姓得真的喜歡和懂球,這樣真正參與得人才會多,才會有更多得父母正確得培養自己孩子踢球;第二是得有踢球得條件,比如球場和時間。
    • 條件二,專業培訓和職業聯賽運作的要足夠好,這樣才能把挑選出的優秀人才鍛煉出來。這塊我不懂,就不說了。

    所以,我們的群眾基礎不行,沒人踢球,也沒地方踢球。你真正的去球場上看一下就知道了,而且如果真的愛國足,就不會拿來開玩笑了。

    總結,我們不需要很難專業的知識,不需要高深的觀點,只把問題拆解成上面兩點,就知道答案了。這就是我說的,用正確的方式思考問題。

    04

    很多人問我運營該怎么做,怎么入門,用戶、活動等等有什么好的方法,怎么可以快速的進階,怎么才能短時間內漲粉或者提高用戶量。

    這些問題,我都不知道,我也不認為有具體的方法和公式可以套用。

    雖然我可以說幾個「聽起來很爽」的案例,讓你感覺自己滿載而歸。等到你真正干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成功案例只適用在當時的情況,不可復用,對自己沒有價值。雖然我不知道怎么套用方法,但我知道做好運營需要遵循的基本規律,其實根本不高深,就像上面分析的中國足球的案例一樣,還輪不到專業方法的地步。

    或者,更像是服務業,比如海底撈。他們的思路很簡單,如果拼口味本身,中國美食博大精深,且每個人差異很大,很難比別的飯店有明顯優勢,所以干脆比服務。

    做好服務,就是換位思考顧客有啥需求。比如:隨時找到服務員、手機保護膜充電器、頭發繩、等位時的服務以及疊紙鶴抵現等等,這些都是讓顧客爽的。get到這些需求,其實并不需要專業的技能,難的在于做好。

    做互聯網產品其實比做服務業簡單,只要你能get到用戶的需求,后續要做好就沒那么難,至少沒有服務業那么復雜。重點是,雖然所有人都知道用戶體驗重要,用戶需求是決策源頭,用戶是上帝,但誰真正做到了?

    有幾個人見過自己的用戶,跟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玩、交朋友?有幾個人天天把玩自己的產品,每個細節模塊,每個頁面都輕車熟路?

    還有人說:我不是目標用戶,所以沒用過自己的產品。真想上去抽幾個嘴巴,這是你的工作,這是你的職責。領這份工資,就必須做好這件事,你沒資格選擇。

    這就是做產品運營時,我們應該做到的事,是最基本、最基本、最基本的。想想吧,當我們對著別人大談用戶體驗、用戶為中心、用戶需求的時候,我們為此做過什么。

    05

    宅著做不了好產品。

    季琦說他都是自己到各地去看店,看物業,看多了就有感覺了,這不是能思考出來的。他對酒店體驗的研究很細致,比如他說有款電視電源處閃出的藍光,在關燈后很刺眼,影響客人休息,但這事再白天查房時看不出來。

    再比如他說在做無人前臺酒店,因為客人可能并不想面對前臺或幫領行李的服務員,因為客人很想早點去休息,或者心情不好,或者在想一件開心的事,和服務員的接觸會影響這些情緒,是沒必要的。這些體驗都很細節,卻又很合理。

    最早一代互聯網老板都是極客范兒的,懶得社交懶得出門那種,靠技術天份資本時機等把企業做大,比如:李彥宏、馬化騰、張朝陽等。現在時代早變了,不管多大的老板,都得沖在業務第一線,這樣才能找到行業趨勢的感覺,才能體會用戶的感受,才能把握企業命脈。

    我自己之前在貓眼電影的時候,就經常去電影院去感受用戶的體驗過程,尤其是在用心感受和觀察身邊的人,在走出電影院時的狀態,討論的內容等,明白了我們產品想切入用戶這個場景,就要抓住用戶想尋求共鳴的訴求。

    這是一種情感宣泄,或感人或憤怒或低落或嗨爆,都需要找到一個宣泄出口。哪怕身邊有伴侶,都無法達到這個效果,于是產品就有了直擊用戶內心的機會。

    這就是最基本的分析問題思路,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0)
    運營喵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18-09-19 15:56
    下一篇 2018-09-22 13:07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