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社區運營—成長路上的7條運營思路

    提到社區運營,很多剛入門的小白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社區、社群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起初我對這個也不太理解,但自己在翻閱了眾多的文章和回答之后有了自己的理解。

    社區運營—成長路上的7條運營思路

    這里引用亮哥的一個很不錯的解釋:

    社區:你、我、他住在同一個小區,盡管你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他,我們構建了一個社區。

    社群:你、我、他住在三個不同的小區;他是意見領袖,我們都跟著他混,以他馬首是瞻,我們構建了一個社群。

    社區的本質其實就是用戶+內容+社區文化,這也是社區的核心三要素。

    在做社區這塊,無論做內容還是做用戶,講究的是接地氣,說人話,這也是對于運營者能力的挑戰。

    并且要知道社區是帶有一定標簽、帶有壁壘的用戶進行價值交換的平臺。比如微信社區、或者知識星球社區、還有貼吧、知乎社區等等。

    了解完社區的本質和特性之后,開始進入正題,本篇文章將從以下幾點展開:

    1.前期種子用戶的獲取

    2.內容社區搭建和內容系統標簽

    3.如何規劃UGC/PGC的內容生態

    4.如何實現早期社區內容的量產和高質量內容的輸出

    5.用戶進行分類

    6內容系統標簽

    7.社區運營的新困境和思考

    *因為內容有點多,本次分享分為上下兩篇展開(本篇為上)

    一、「前期種子用戶的獲取」

    項目最開始的初期我一直也在思考一個社區應該是先有用戶還是先有內容,其實這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同等的道理,個人認為先有內容才能吸引種子用戶。

    那么第一波種子該如何獲取?

    在獲取第一波種子用戶之前需要確定的是社區的調性(也就是主打的特色和亮點),比如一想到知乎就是主打的問答,小紅書就是測評,馬蜂窩就是游記......都有著自己的調性,這也是給用戶的第一印象,這也是避免第一批種子用戶就與社區定位不符,也可以加深用戶對于社區的記憶程度。

    這里敲一下黑板:其實社區大多都滿足三個要素:交流+獲得知識+深層需求

    在確定了社區的調性之后,接下來就是引進內容了,如何引導PGC內容入駐?

    起始PGC內容可以通過自己原創,授權轉載,邀請創作,爬蟲爬取等方式獲取,同時還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這也就產生第一波原始內容。

    有了基礎的內容如何找到第一批用戶呢?

    有三種方式:

    用錢、用名,給個頭銜,扶持做宣傳(說白了就是畫餅)、個人人脈

    渠道:競品APP、網站、各大貼吧、QQ群,甚至是你的朋友圈等

    二、「社區的用戶成長體系搭建

    內容社區的搭建也是難倒眾多運營人的一步,畢竟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就相當于人的大腦,所以前期必須思考清楚完整的路線和邏輯,這是和產品溝通和摩擦最多的地方,非常考驗運營人的溝通能力和協調力。

    內容社區的用戶成長體系搭建

    等級體系:有助于提升用戶活躍和留存,主要由用戶當前等級和升降提示、相對等級激勵政策、等級之間的升降規則(量化指標)、等級層級數量和關系組成。

    常見的如:每天登陸、簽到等,適當降級也可反向激勵用戶活躍

    積分體系:有提高用戶活躍度、刺激消費、增加粘性、提升用戶忠誠度、提升用戶離開成本主要作用。是對產品端內虛擬貨幣把控的一種運營策略,與之相對匹配的則是積分商城,也可以再設置抽獎(大轉盤)回收積分;

    會員體系:這個得看社區是否有這個需求,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的,會員體系基本適用于視頻、音頻、電商等平臺;

    任務系統:與積分體系相對應的便是任務體系,用戶可通過新手任務、日常任務、活動任務、勛章任務、游戲任務等刺激做出不同行為,達到相關要求即可獲得相應獎勵;

    勛章系統:可單獨存在,也可并入任務系統,主要是通過相應的任務,讓用戶獲得相關虛擬勛章激勵等榮譽。

    三、如何規劃UGC/PGC的內容生態

    在規劃社區的內容生態時切記我們是平臺方:即規則的創建者及引導者,但卻絕不是參與者。可能前期會充當種子用戶,披上小馬甲或者打造自己的形象,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引導創作者,規范社區。

    引入了種子用戶之后他們會有自發生產內容、消費內容的動機,但不代表這些行為就會自行發生。

    如何觸發用戶產生和消費內容?這里有三個關鍵點

    運營引導

    制定一些規則或機制,將內容生產者及消費者的動機聯接起來,如此則可初步鋪墊內容健康產生的基礎。比如小紅書里面的測評發現功能,就是提升為消費者購買決策支持,測評的目的也是內容生產者(買家)表達感受+消費者(買家)尋找共鳴,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種草”。

    社區氛圍

    為什么要搭建社區氛圍?

    1.早期社區需要通過氛圍來構建起情感維系,滿足那些有剛需求且非常認同社區文化的人。

    2.有助于加強內容和人的鏈接,社區有兩大重要成分:內容、用戶,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用戶生產內容,內容鏈接用戶。

    如何培養好的社區氛圍?

    1.那就得保證社區環境要足夠干凈,比如水軍少沒有各種廣告引流內容,用戶都很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等。

    2.內容能精準匹配受眾,用戶對于內容有滿足感,創作者可以獲得被認可感(精神激勵)

    3.社區壓力小,沒有局限性,規則很少,開放式

    良好的激勵體制

    如何引導社區用戶創造有價值的內容?

    (1)榮譽感

    1.給用戶榮譽感的方法很多,排行榜,等級,勛章等,建議充分結合自己的資源,進行微創新,你要給與用戶其他社區給不了的,用戶才會喜歡來你這里。

    2.做好IP形象打造,對頭部用戶來說至關重要,產品機制上不僅要做好“關注”功能,還要做好優質作者批量推薦,讓創作者擁有十足的網紅感。

    3.做好創作日榜、周榜、月榜,并對上榜用戶給予勛章海報等榮譽

    (2)物質獎勵

    其實對于創業型公司來說物質獎勵都是個難題,因為沒有高額的預算,每天都想著怎么省,多活一天都是希望。那有什么解決辦法呢?我覺得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下手:

    1.定制自己產品的周邊禮品

    給予用戶在生活中購買不到的,這里提一下一定要給到他在生活工作中無法獲取的東西,比如通過社區整理篩選的干貨、官方聯合出版的書籍課程或者禮品設計精美,包裝講究等等,這個還是可以有的。如果公司的CEO是IP的話,那還可以附上CEO的親筆信(打印的)等等。

    2.解決用戶的需求

    可以從用戶畫像和具體的需求出發結合自己的產品,可以自掏腰包發布固定基礎獎勵機制,每篇高質量內容可獲得xx獎勵,以此正向反饋創作者,逐漸形成閉環,適用于日常內容征集。還可以刺激用戶產出匹配調性的高質量內容,適合于短期內容缺口填充。此類活動包括產品化任務闖關形式、獎勵話題共鳴、專題活動等;還可以讓用戶/客戶掏腰包激勵生產用戶,最常見的有付費閱讀、打賞、圖文帶貨、廣告分潤。

    (3)參與感

    其實這個是很有可推敲的方向的,很多的種子用戶也是有情懷的,可以經常和用戶進行溝通挖掘他們的潛在需求和他們的真實想法看能不能產品化。小米粉絲營銷成功的因素之一,其實讓用戶參與到產品的設計與發展之中。

    其實表現的方式之一還有在游戲中的關卡、地點、武器、人物用用戶的ID進行命名,給到用戶足夠的榮譽感和參與感,當然這大多數是為社區的早期用戶并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有可能還參與了產品功能前期的設計和研發。

    (4)歸屬感

    歸屬感是指用戶被社區團體或者社區官方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影響互聯網社區歸屬感最重要的因素是用戶關系,其次是對社區氛圍的滿意程度及社區活動的參與程度。

    增加用戶歸屬感的的切入點有三個:

    1.用戶關系:抓住重點用戶,重點維護,以點帶面

    2.社區氛圍:官方引導+執法從嚴

    3.社區活動:這里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針對節日、產品、內容組織一些優質的引發共鳴的活動。線下活動:樹立典型,學習分享的照片和部分內容,樹立公司的IP,在公司不夠經歷和資源組織一些地方活動時也可以讓用戶自發組織活動,公司給到用戶一些資源支持,幫助活動有秩序的進行,扶持了大V的形象,同時還產生了一波強曝光。(這里一定要充分協調好資源,要不很容易適得其反)


    社區運營有幾個典型的特征,在著重劃幾個大點:

    第一:必須接觸實實在在的用戶,你能駕馭和沉淀的有價值的核心用戶的數量,決定你運營能力的強弱;

    第二:靠20%的用戶金字塔頂端用戶驅動80%的用戶;

    第三:無法速成,實踐和經驗才是王道,跟10萬個真實用戶打過交道的人,自然不一樣。

    第四:必須懂用戶心理,必須懂立規則、摸玩法;

    第五:懂產品的話,能將產品內容和用戶相結合區思考,會再上一個境界;

    以上是我自己整理的一點小經驗,我自己是希望能把自己的經驗和項目經歷以及想法都記錄下來。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0)
    運營喵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21-01-27 12:54
    下一篇 2021-01-27 17:13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