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經知道了增長黑客,那么,還有哪些“增長”是很重要又常常被我們遺忘或者忽視的呢?


我們今天不探討關于“增長黑客”的任何理論或技巧,我認為,對于一家企業,在“增長黑客”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些關于增長的理解,未被大家所重視或理解。那么,有哪些“增長”是很重要又常常被我們遺忘或者忽視的呢?
最近幾年,增長黑客這個概念火遍互聯網圈,一時間各種增長黑客的理論文章、相關的培訓、各種增長策略如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增長黑客理論也被推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一度被某些人神話。
以至于在圈內,現在只要提到“增長”,大多數人馬上就能聯想到“增長黑客”,“北極星指標 、增長實驗、啊哈時刻、AARRR”等一系列方法。
相信大家看到本文的標題,也會立馬想到這又是一篇講解增長黑客的文章,畢竟,這樣的文章現在已經不計其數,甚至有些泛濫了。
我們今天不探討關于“增長黑客”的任何理論或技巧,我認為,對于一家企業,在“增長黑客”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些關于增長的理解,未被大家所重視或理解。
那么,有哪些“增長”是很重要又常常被我們遺忘或者忽視的呢?
一、市場份額和利潤率的增長
我在去年接觸到一家教育培訓公司,該公司大概成立三年左右,最值得該公司自己津津樂道的是,他們的銷售額一年比一年高,幾乎每年能保持10%的增長率,這樣的數據似乎十分漂亮,該公司也常常用這樣的數據來稱贊自己的成長速度和展望未來的愿景。
但我認為這樣恰恰是十分危險的,為什么呢?
道理很簡單,只要我們想想目前近幾年大眾普遍的收入就知道了,幾乎所有人的收入都在增加,從十年前的幾百元到現在實現月入過萬的人大有人在,但這并不能證明什么,因為不光你一個人的收入增加了,而是所有人的收入都增加了。
同樣,作為一家企業時,我們也不能只通過一些洋洋灑灑的漂亮數據自己與自己比較,因為這只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比如我們做了一款APP,即使通過“增長黑客”的方法,在數據上有了很明顯的提高,但是我們不能依然不能忽略環境因素、競爭因素等。
我之前提到的那家教育培訓公司,拋開讓該公司自豪的銷售額增長之外,放眼于整個市場,我們會發現其它競爭對手也一樣做的不差,可怕的是,很多公司在銷售額的年增長方面并不如這家公司強大,但是市場份額和利潤率卻甩了這家公司幾條街。
實際的情形往往與人們的直覺相反,某些時候,當大家銷售額的增長速度都很快的時候,市場飽和的時間也就越早。
當然這些言論會令很多企業管理者非常不舒服,就比如我說的這家培訓公司,至今依然關注銷售額的增長,銷售額也是該公司的最重要目標。
健康的增長不需要處心積慮的策劃,它是企業市場需求增加的結果,是企業能力拓展、深化的結果,是企業產品和技能出類拔萃的結果,是企業成功革新、智慧、高效和創新的結果。這種增長不只是一種產業現象。一般情況下,健康的增長表現為市場份額的增加,而這種份額增加與利潤率是同步出現的。
——《好戰略壞戰略》
二、效率的增長
很多公司,并不是數據不好,而是效率不高。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復雜,有點不容易理解?
舉個栗子,比如喜歡看NBA的童鞋就會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NBA已經有大量的球星,在很多方面的數據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的喬丹。單從部分數據方面看,確實很多球星甚至三流球星已經遠遠超過喬丹了,但是很多人依然總覺得怪怪的,總覺得這些球星還是不如喬丹呢?
很簡單,在現有的規則下,對于很多球員來說,要在某些方面取得漂亮的數據并超過當年的喬丹不是難事,難的是,在整個有限的職業生涯時間內,能比喬丹的效率更高。
事實上,只要我們稍微仔細的看一下,就會發現當代的各種數據分析家都是用現在的球員數據與當年喬丹的數據做比較,卻幾乎沒有人用效率來進行比較。(因為用效率來比較,就沒有意思了,數據分析專家恐怕也會丟掉飯碗)。
喬丹根本沒有當代球星那么多絢麗多彩的數據,而在效率方面,卻是整個聯盟首屈一指的。聯盟之內恐怕沒有人能做到像喬丹一樣,僅僅13年的職業生涯就能完成那些成就的。
喬丹職業生涯的1072場比賽中,場均能貢獻30.1分+5.3助攻+6.2籃板,在他出戰的1072場比賽中,場均效率值為27.9,歷史上唯一一個生涯6進總決賽6奪總冠軍的球員,效率值歷史第一。
同樣,對于企業來說,要想在某些地方進行數據提高并非難事,難的是提高效率。比如運營一個公眾號,我們想把粉絲量提高到10萬,那么接下來我們就會想到很多方法,比如做投廣告、做裂變、朋友圈轉發、提高文案寫作能力等。
這里的問題是,完成10萬的粉絲量是1年完成還是3年完成呢?
這樣的問題我在去年還真就遇到過,某公司其實擁有非常好的資源,公眾號運營了很多年,但就是很難完成公眾號10萬的粉絲量,為什么呢?
我發現這里的問題并不是學習某種運營方法論就能提高后臺數據,這家公司的問題在于新媒體編輯人員的寫作總是受到上面程序員領導的干擾,以至于越來越沒有信心,包括線下人員不愿意給公眾號導流等一系列問題。
當這家公司邀請我來運營的時候,我果斷拒絕了,因為等這家公司調整內部不合理的組織架構時,可能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這也意味著,這家公司即使發現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是極低的。
在某些方面擁有漂亮數據,并沒有實現真正有效的增長,要想保持有效的增長,效率是非常關鍵的。
比如在電商領域,相比淘寶、京東,拼多多的效率是非常驚人的。
比如我們在處理客戶問題時,響應速度比之前提高了5%,這可能比我們羅列一些宏偉的目標更加實際。
三、用戶數量及購買頻次的增長
什么是規模價值呢?
規模價值=K(單個用戶貢獻)*N(客戶數量)/R2(營銷費用)
當我們判斷一家企業的價值時,可以用這個公式進行解釋,而一家公司一旦N(客戶數量)和K(單個用戶貢獻)同時都在增長,我們就可以稱之為這家公司已經有了“雙增長引擎”。
即使這家公司是幾年連續虧損的,但我很多投資公司也依然會毫不猶豫的給它投錢。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當年像京東這樣的企業,依然有投資公司愿意投錢了。
而滿足“雙增長引擎”的公司,通常也是極具價值的,想想過去的幾年里,阿里和騰訊就是這樣的“雙增長引擎”公司。
四、用戶推薦量的增長
當一家公司在成立一定的時間后,如果依然是通過各種運營方法論在不斷拉新和留存時,那么我想這家公司一定很危險了。
在獲客渠道中,大家都知道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老用戶推薦,不幸的是,大多數公司,都把這一項忽略了。
比如很多公司,當問到他們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內,有多少用戶是老用戶推薦成交的,大多數公司的回答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含糊不清的回答。
但我們卻可以用這樣的數據來判斷一家公司的成長狀況,如果一家公司的獲客渠道中,老用戶推薦用戶所占比例太小的話,那么這家公司未來的情況恐怕也是令人堪憂的。
為什么很多企業已經學習了或者完美應用了增長黑客里的所有理論知識,最后依然不是有效增長呢?
當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或許你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 在所處的行業和競爭環境下,市場份額和利潤率是否有所增長?
- 相比競爭對手,是否效率在增長?
- 相比競爭對手,用戶數量及購買頻次是否增長?
- 相比競爭對手,用戶推薦量是否在增長?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