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多賣一點貨,為了更高的 GMV 提升。
但精細化運營科技創始人、私域專家徐小偉老師認為,品牌做私域真正的原因是:
第一,流量成本不可逆上漲
第二,品牌 LTV 提升的必然性
為什么這么說?品牌入局私域的誤區有哪些?往下看,告訴你答案。
我分享的主題是品牌入局私域的正確姿勢和避坑指南。
01 私域給品牌帶來的價值
得到的答案也是初期一致,為了多賣一點貨,為了更高的 GMV 提升。


如果是賣貨的話,GMV =流量×轉化×客單價,這個公式大家都知道。
假設你的私域流量里現在已經有了 100 萬的粉絲規模,月度的平均轉化率能夠做到 20%,平均的客單價是 100 元,
如果你的數字是這樣的話,那么可以算一下,私域流量能夠給帶來的 GMV 提升是 2.4 億。
但是你怎么消化 2.4 億?


一是你看得上 2.4 億,但是你別忘了一個前提,你必須要先有 100 萬的私域流量。
以你現在 1-3 億或者 3-5 億的流量,每年整體公域的訂單數也就是幾十萬,按照現在公域轉私域的召回率,要多久才能攢夠 100 萬私域粉絲。
二是你看不上,因為你現在的總體量可能已經達到了幾十億甚至上百億,100 萬粉絲不是難事,但是私域 GMV 就這么多,做還是不做。
所以,從品牌方的角度來看,為什么要做私域呢?


舉個例子,2019 年的時候,朋友圈投放加粉單粉成本 3-5 元,現在已經至少是 10 元起,
所以說除非非常篤定未來引流和增長能持續不斷,否則對任何品牌來說,私域的布局都是必選項。


一是要延長生命周期,二是要提升用戶的轉化率,三是提升客單價。
其中這里面最重要的是客單價和毛利率,很多時候我們先入為主的覺得這個事情好還是不好,看轉化率、GMV,
如果好,你就會覺得用戶生命價值周期比較高。
但是事實上轉化率和 GMV 的提升是非常容易的,你只要稍微動動你的利潤,打打折,但是這種做法帶來的增長是不健康的。
所以,更健康的方法是提升客單價和毛利率,它最有效的手段是做品牌,如果我們按照常規的手段去做品牌,是什么手段?
比如說請明星代言,做線上線下的活動等等,這需要很多的預算,所以這明顯是一個人民幣玩家的游戲。
對于很多中小企業或者說中小品牌來說,我沒有那么多預算,怎么辦?
現在有個私域流量,你有了一個直接和用戶溝通和交互的場所,你可以直接地去了解你的用戶在想什么,你可以了解你的用戶對你品牌的認知和看法是什么。
同時,我們可以以一個更低成本去引導和教育用戶,你到底應該怎么去看待我這個品牌,應該怎么樣正確構建對我這個品牌的認知。
我覺得這才是私域流量除了賣貨以外,對所有品牌最大的價值。
現在任何一個公司內部開會討論私域流量,我覺得都不應該停留在這個事情要不要做的層面去討論,
而是說怎么樣更好地去做它,怎么樣給我的品牌加分,這是最關鍵的。
02 品牌私域起盤關鍵和三大誤區


1 品牌私域起盤關鍵
為什么很多品牌做私域做了那么久做不好?是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
沒有從一個很宏觀、很體系化的視角去建立一個認知的時候,就陷入了很多細節的糾結和思考。
好比我蓋一棟樓,地基沒有打好,想的是將來樓的外觀要涂成什么顏色,這是典型的非體系化的思考邏輯。那么,什么是體系化的思考邏輯?


一提起私域流量或者說一提起這個業務怎么做,你腦海里想的是怎么樣去策劃一個活動,
怎么樣做好一場直播,怎么樣做好一個裂變,怎么樣去拉群,怎么樣寫一個很好劇本等等諸如此類。
不是說這些事情不重要,而是說我們從一個全局的視角去看的話,我剛剛提到的所有這些事情,你把它做的好那么一點點,對于全局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那么,作為一個品牌到底怎么樣正確構建對私域的體系化認知呢?
這里要引入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大家可能知道,把大象放在冰箱里需要幾步,大家肯定知道需要三步,把門打開,把大象放進去,再把門關上。
但是很多人其實理解不了這個問題,他會先入為主陷入很多細節的思考中,
比如說他會考慮這個大象是多大的,是成年的還是非成年,這個冰箱是多大的,如果沒有這么大的冰箱,如何制造一個這么大的冰箱把大象放進去,
這是典型的非體系化的思考邏輯。
所以說,如果我們把這個現象印射到私域的體系化規劃中,你會發現不需要考慮數據,
你從宏觀的角度去看這個事情應該怎么做,你不需要先去考慮這些細節層面的東西。
我們去除這些細節的東西,然后去抽絲剝繭,最后你會發現整個私域的體系非常簡單,就是三個模塊:引流、承接和轉化。


承接就是流量來了放到哪里去承接,是放到公眾號,還是個人微信,還是企業微信,這是工具的選擇。
運營和轉化,怎么樣通過精細化運營得到我想要的目標。
事實上,第三個模塊,如果我們任何一個品牌能夠把以上三個模塊都做到極致,那么你的私域流量業務一定是做的非常好。
但是,我們說體系化邏輯的妙處在哪里?
就是任何一個模塊如果你做的不夠好,它的表現是拉跨的,那么你整個私域流量業務都非常難做的出彩,所以這是一個體系化的思考邏輯。
剛剛前面講了私域流量對品牌來說非常重要,但是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行業、所有的品牌都適合一上來馬上就開始招兵買馬做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我們要去盤算一下你做這件事情的成功概率,就是我們說的先勝后戰的思維。
就是說,你做這個事情覺得把握大,那么就義無反顧去做,如果覺得把握沒有那么大,那就放放。
怎么判斷做私域流量成功的概率呢?
從五個方面去看:道、天、地、將、法。
為什么我們說私域流量是一把手工程?
不是說 CEO 帶著團隊去做業務,說的是 CEO 要把你的自己和精力貢獻出來,要了解到你的業務發展到什么階段,遇到了什么問題,
有哪些問題需要你出面去解決,是外部的資源問題,還是內部跨部門的問題,都需要 CEO 出面解決。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公司的產品和團隊都非常有能力去做好私域這件事情,但是最終卻沒有做好,
就是因為“道”的層面沒有問題,因為它的 CEO 本身是糾結和搖擺不定的。
天,其實就是業務趨勢。
我們說私域流量現在是不是各行各業的趨勢?顯然是一個趨勢,所以這個層面沒有什么好聊的。
地,就是基礎設施。
就是我現在要做好這件事情,從工具的層面來看,它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否完善。
現在看無論是從騰訊官方的個人微信、企業微信、小程序、視頻號,以及第三方的 SaaS 軟件和服務,
所以從工具的角度來看,現在做私域流量,對品牌來說,我們需要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是完善的,所以這個因素也是很好判斷的。
將,就是你的操盤團隊。
你決定要做這個事情,你要從內部去看這件事情是誰來掛帥,這個人的能力模型怎么樣,
他帶的團隊能力模型怎么樣,哪些事情是能夠解決的,哪些事情是解決不了的,然后怎么去幫它補齊這個能力。
法,就是業務的方法論。
你對這個事情的了解程度怎么樣,有沒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論拿過來就能用,這是非常關鍵的。
所以從以上五個層面,在真正落地開始做之前,要從這五個層面去盤算一下做這件事情的成功率到底是怎么樣。
在過去半年的時間里,我接觸了大概 100 多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公司操盤手和 CEO,就去聊品牌做私域應該怎么做,大家遇到什么樣的問題。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本來這個公司各方面的條件非常成熟,理論上來說確實應該把這件事情做好,
但現實我們看到的情況就是滿目瘡痍,并沒有把這件事情做好。
各種跨部門的撕逼耗費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現象?
你發現你對這個事情的認知會限制你最終做出的決策和落地的行為。
2?品牌做私域最常見的三大誤區
今天也是給大家分享三個我覺得我們品牌做私域最常見的誤區,希望分享給大家,排雷。
第一個誤區,私域流量是免費的。


是因為我們發現我把用戶加到我的微信或者公眾號之后,后面再做其他的觸達好像都不用花錢,
不需要像天貓和抖音那樣還要去重復付費投放,不需要投放,所以我就會認為私域流量是免費的。
但事實上,所有看似免費的觸達其實都是發生了成本替代,這個成本可能是長期以來積累的品牌勢能,你的信用成本、用戶體驗,甚至包括我們現在所說的封號的風險。


那么作為一個用戶來說,這個品牌給我造成的體驗不好,我隨時可以取觀你,隨時可以脫粉,所以這是品牌要承擔的潛在成本。




第二個誤區,我的私域做不好,缺的主要是方法和技巧。


我們不是說技巧和方法不重要,它們很重要,但是在這之前打鐵還得自身硬,
我們很多時候學的很多課程,買了很多書,學了很多方法回去做,結果發現自己做出來的結果和老師教的結果差距很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
你會很自然而然得出一個結論,這個老師不行,割我韭菜,他忽悠我,但是我想和大家聊聊,你有沒有向內思考,
為什么同樣的方法會發生不同的結果呢?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基本功不行呢?


能不能寫好一條文案,你能不能做一個轉化率很高的素材,這都是典型的基本功。


最后復盤得出的結論是短信沒有人看了,但結果是因為操盤短信的人沒有做 AB 測試。
還有就是業務數據是一鍋大雜燴,給出的結論說這個業務不行,事實上真的是業務不行嗎?
有沒有想過是因為他自己連最基本的數據監測的意識和能力都沒有。以上就是典型的基本功缺失導致的結果。


對于絕大部分品牌來說,我看到的是基本功的缺失,所以你要想快速做好私域流量業務,怎么做?
很簡單,練好你的基本功,你就可以超過90%的人。
第三個誤區,私域流量GMV等指標越高說明做的越好。








公域轉流量最容易被忽視的方式,短信引流。




如果我們把它和微信來對比,相當于在去年 9 月份,全國每個人每天發了 3 條短信出去。
如果你不信,大家現在就可以掏出自己的手機看一下,你是不是每天仍然可以收到至少 3-5 條短信。
所以,除了微信以外,短信仍然是我們現在很重要的和用戶產生交互和溝通的手段。
大家覺得短信效果不好,我給大家看一下我們做的短信引流的數據。


所以如果你的 CRM 系統里短信量級上千萬,這意味著是上百萬的私域用戶和上億私域 GMV。
大家如果回去要做短信引流,可以給大家分享幾個指標做參考。


一般情況下,ROI 指標視毛利率而定,一般 ROI>3。
公域轉流量最容易上手的方式,包裹卡引流。


比如說紅包返現,這種用的非常多,而且整個行業大盤的召回率基本在 5-8 個點。


但是事實上,這個引流效率從精細化運營的角度來看都是不合格的,我們說引流效率不僅關乎品牌私域流量規模,更關乎運營成本。


這個數據意味著你通過包裹卡片把你已經在天貓成交的用戶導到你的私域,光卡片的成本就是 10 元,
如果你的數據做成這樣的話,那么我和你說,這個事還不如不做,還不如拿這個錢直接做公域的投放,成本差不多,同時還能夠獲得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曝光。
這就是我們講的為什么要通過精細化運營把各個指標優化到極致,原因就在這里。
這是我們給一些品牌做的數據。0.7 的成本,20%的召回率,消費品品牌是 0.3 元/月。




03 給做私域的品牌方的幾點建議
1入局心態要穩,不要急功近利


但是做著、做著就發現落地的動作變形了,為什么變形了?
是因為心態發生變化了。
心態為什么會發生變化,是因為他看了和聽了很多跨行業的案例,發現大家都做的很好,就很焦慮,結果打破了自己原有的部署。
所以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 姿態要低,小范圍快速驗證


你要想辦法恭身入局,去驗證這個業務對你的價值,然后再去和老板談,要不要大規模做,所以不要一上來就高舉高打,姿態要低。
3 預期合理,不要盲目對標


今天你聽到或者見到的私域做的好的品牌,都不是基于過去六個月甚至一年的積累就實現今天的成績,短需要經過兩三年,長需要三五年。
既然你決定要做這個事情,我希望你在做之前考慮清楚你的預期是什么。
4 開放心態,不要閉門造車


而我們又知道,明顯第一種方式的效率更高,但是事實上以我們現在的視角去看,很多品牌方仍然會傾向于選用第二種方式,為什么?
因為我們總是高估我們自我探索的能力,而低估學習帶來的價值。
本文為@群響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