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做了9年運營,我如何理解用戶增長

    編輯導語: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分享了對用戶增長的理解。他認為,用戶增長本質還是「運營」工作,它圍繞「用戶規模」和「用戶價值」來做事情,那具體要怎么做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做了9年運營,我如何理解用戶增長

    以下是我對「用戶增長」的思考。

    01 用戶增長的來歷

    最近在做團隊WorkShop的時候,重新回顧了用戶增長工作。

    什么是用戶增長?

    我們先看它的發展歷程。

    2007年,美國的戴夫·麥克盧爾(Dave McClure)在一次分享中,提出海盜模型(AARRR模型),把用戶增長工作定性的分為五大類,即獲客(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收入(Revenue)和傳播(Referral ),關于這五項工作,業界已經有很多的討論,這里不贅述。

    做了9年運營,我如何理解用戶增長

    2010年,肖恩·埃利斯(增長黑客網絡社區GrowthHackers.com的聯合創始人兼CEO)提出了“增長黑客”一詞。

    而國內「用戶增長」的發展,經歷了15年范冰出版《增長黑客》、17年張溪夢(GrowingIO創始人)翻譯出版了肖恩·埃利斯的《增長黑客》,「用戶增長」的概念在國內逐漸受到熱捧。到18年,曲卉(增長黑客網絡社區前增長負責人)的《硅谷增長黑客實戰筆記》出版,讓「用戶增長」有了比較具象的實操方法。

    美國強調「增長黑客」這個概念,原因是他們的互聯網環境沒有「運營」這個角色,落腳點基本都在研發/產品崗位上。

    反觀國內,「用戶增長」經過在國內近7年的發酵,最終的落腳點是在「運營」崗位上,究其原因,我認為運營「扛業務指標」這一點占了絕大部分。

    AARRR模型本質上是一個定性的區分用戶增長的模型,如果進一步將這五類工作歸類,可以分為:

    服務于用戶規模的:

    • 用戶新增:對應獲客、傳播、激活
    • 用戶留存:對應留存

    服務于用戶價值的:收入。

    所以,以此類推,用戶增長本質還是「運營」工作,它圍繞「用戶規模」和「用戶價值」來做事情。

    做了9年運營,我如何理解用戶增長

    02 新增和留存的本質

    今天先聊一聊「用戶規模」這件事情,用戶價值先按下不表。

    我們會問自己幾個問題,什么是用戶新增?什么是用戶留存?它們本質是什么?

    我認為,用戶新增的本質是: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通過特定組合的手段觸達用戶,透傳產品價值并轉化用戶的過程。

    怎么理解?

    打個非常不恰當的比方(聲明:比喻只是方便理解,絕對不是物化女性),比如:

    小明跟小紅相親,小明說:“我有10套市中心的房。”

    小紅說:“什么房不房的,主要是你人品好。”最終愛上了他。

    這個Case里面,產品是小明,用戶是小紅*N,鏈接產品和用戶的渠道是認識相親對象的渠道,比如親友/婚介所/交友APP等等。而這個產品的核心價值是小明擁有十套房。

    那么用戶留存的本質是什么呢?

    用戶留存本質是:通過在產品內構建特定的場景,持續的滿足用戶的需求,讓用戶對產品的主觀效用最大化的過程。

    幫助大家理解下這個事情,還是引用以上的比喻。

    小紅跟小明結婚后,小紅說人家老王也有10套房,而且人家長得也帥,你有啥?

    小明說;“不要慌,雖然他很帥,但是我很溫柔,而且我還有一筆10億的遺產,今年就到賬。”

    小紅說:“我還是比較喜歡溫柔的男人。”

    這個Case里面,我們發現老的場景(10套房)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于是機智的用戶增長團隊構建了新的場景(10億遺產),讓用戶(小紅)覺得這個產品(小明)持續滿足她的主觀效用。

    關于效用,產品大神俞軍在他的《產品方法論》中寫道:

    效用最大的特點是主觀性,價值也是一種主觀判斷,是由主體對這件事情的效用判斷決定的,且隨內部與外部環境變化而變化。

    簡單理解就是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喜好,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03 如何做用戶新增

    好了,了解完「用戶新增」和「用戶留存」的本質后,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應該如何去做「用戶新增」和「用戶留存」。

    以下均以美團為例,由于本人非美團員工,因此僅以上述概念套用到美團上來觀察我們的如何做「用戶新增」和「用戶留存」。

    用戶新增的本質是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通過特定組合的手段觸達用戶,透傳產品價值并轉化用戶的過程。

    而在廣闊的市場上來看,美團可以從哪些地方找到我們的用戶呢?

    1. 線下

    1)自有場景

    • 單車/電單車:通過線下車輛投放,覆蓋通勤用戶場景。用戶規模大,單用戶成本低,確定性高(以這三個維度來判斷用戶新增渠道是否值得經營,以下不再贅述)
    • 共享充電寶:橫向切入餐飲門店、景區、酒店等目的地商戶,覆蓋多人群場景
    • 外賣騎手:偏品牌影響,覆蓋多人群場景,歸因至自然量
    • 外賣柜:通過在CBD、小區等投放外賣柜,覆蓋外賣終端取餐人群場景

    2)非自有場景

    • 景區/酒店:通過BD投放項目合作,覆蓋旅游/商旅人群場景
    • 餐飲門店:通過BD投放項目合作,覆蓋堂食人群場景
    • 社區團購團長:通過BD業務合作,覆蓋買菜場景

    2. 線上

    原則上,我們需要找到用戶聚集(規模大且使用時長長)的地方,通過某種手段觸達到用戶并做轉化。從QuestMobile的數據來看,可以在短視頻、即時通訊這兩個領域加強觸達機會。

    做了9年運營,我如何理解用戶增長

    做了9年運營,我如何理解用戶增長

    1)即時通訊:微信MAU 10億

    • 服務入口:微信官方扶持,通過對美團小程序的強曝光觸達用戶
    • MGM(Member get Member):各業務裂變營銷,通過用戶的社交關系觸達潛在新用戶

    短視頻:抖音 MAU 6.7億,快手 4.1億

    • 建設付費投放團隊,原則上ROI打正,可規模化的購買流量。
    • 其他渠道:根據互聯網環境、業務發展機會的變化逐步發掘和嘗試。

    在做「用戶新增」的時候,規模、成本、確定性都是我們核心的判斷因素,對項目的推進優先級永遠考驗的是我們的「決策」能力。

    以上是對如何做「用戶新增」的解讀。

    04 如何做用戶留存

    下面我們講一講如何做「用戶留存」。

    用戶留存本質是:通過在產品內構建特定的場景,持續的滿足用戶的需求,讓用戶對產品的主觀效用最大化的過程。

    那么我們思考的依然是,我們的產品對用戶產生怎么樣的主觀效用,如何持續對他產生效用?用戶還有哪些需求我們沒有滿足?用戶會覺得有用嗎?可持續嗎?確定性怎么樣?

    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從人類動機角度把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

    我個人認為一個互聯網產品,在實現用戶需求的程度上,用戶需求層級越高,需求滿足難度越大。

    還是以美團來舉例。

    1. 生理需求

    1)業務拓展

    是的,建設更多的業務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俞軍在《產品方法論》中說道:“用戶不是自然人,是需求的集合。”找到潛在用戶人群更大、機會更大的賽道,建立商業模式,不僅能持續滿足產品已有用戶的需求,也能因此帶來更多的有此需求的用戶(當然或許也能帶來更大的商業收益)。

    「美團優選」等美團現階段下重注的業務,就是在這個邏輯下產生的。

    2)利益/優惠

    業務的優惠、活動、紅包、積分、現金等,都是這類需求下的產物。

    3)內容消費

    大眾點評的探店內容,或許就是用戶在長決策條件下的核心轉化驅動。

    2. 安全需求

    食品安全、財產安全,以及「滴滴」踩過大坑的「出行安全」,不求你做得多好,基本的安全需求滿足對吧。

    3. 社交需求

    跟商家/騎手的溝通,跟大眾點評優質內容的生產者互動,或者,到「飯小圈」看一下你的好友點了什么外賣?

    4. 尊重需求

    等級、成就,以及你的會員卡。

    5. 自我實現

    來做外賣的裁判員吧,評判一下用戶和商家到底誰錯了?來當大眾點評的達人吧,分享你專業的美食攻略/點評,讓更多人看見。

    在做「用戶留存」時,構建的場景對于的用戶主觀效用的高低、持續性以及確定性是我們核心需要關注的內容。

    以上就是我對如何做「用戶留存」的理解。

    不一定對,僅供參考。

    本文由@碧落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3)
    喵妹喵妹官方
    上一篇 2022-03-30 14:05
    下一篇 2022-03-31 10:14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