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廣告投放中,我接觸過很多行業,很多個產品,差異明顯。
有的量極小,但勝在穩定,能長期投放,周期超過2年的也不少;
有的來去匆匆,測試一波不理想,原因分析小作文還沒發出去就要退款;
有的是磨人小妖精,心情像過山車跌宕起伏,反復測試反復調整,優化師在皆大歡喜和自掛東南枝祭天之間,靠速效救心丸一路挺過來......
同一個平臺不同行業不同產品之間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綜合3年的行業客戶分析,核心是用戶和產品的匹配度。從優化人員角度,用戶層面,很難憑一己之力撼動。所以,選品很重要。
因為重要,好多人瞄準平臺上的頂流,跟著薇婭李佳琦選品,覺得這是保險的做法。
但仔細想想,不一定合適
你有他們的粉絲群體相當的流量嗎?
你的營銷形式和他們的完全一致嗎?
你有和供貨商議價定價的能力嗎?
如果不一樣,怎么選,才能選到適合的品類呢?
1?怎么選,是關鍵
根據我個人經驗,整理了一套自用的選品模板。
關鍵在于,確認產品分析的維度,詳細了解產品信息,判斷產品類別。
如下表所示,羅列了我個人基本的考慮要素,部分要素之間有交叉,所以合并或者歸納到一個類別中了,如果側重點不同,可以按需拆解出來單獨列出來,方便使用。
§?目標受眾匹配度:產品目標受眾和投放平臺的人群屬性重合度,主要考慮輻射人群數量和匹配的精準度。(后面詳細介紹)
§?健康度:主要考量是否資質齊全,符合審核規范;是否對行業結構有益?
§?新鮮度:對于平臺來說,是全新的品類?還是歷史投放過的?投放表現如何?
§?時機(周期):
是否是當季適用的還是反季促銷的?比如暖風機、冷風機、驅蚊機;
特殊節假日促銷節點,如春節、38女神節;
保質期,主要是生鮮食品類;
產品周期:新上市大力推,日常投放,換代升級清庫存;
§?地域限制:
是否受地域限制?比如皮大衣、羽絨服主要是北方冬天;
哪些地方是不配送的?
哪些是原產地重合的,投放時避開。等等
§?利潤空間:
價格成本,優惠活動,庫存量大小,可承受的成本范圍,測試預算的區間等,一般來說利潤空間越大,可承受的成本相對更高,可用來測試的預算區間更大,優化人員的操作空間也會多一些。
§?投放形式:投放形式會影響轉化鏈路的長短,以及操作的便利性。
在線支付、貨到付款、第三方商城、微信加粉、留點回訪等不同形式,跳轉率預估是有差異的,會影響效果預估判斷。
§?政策/支持:行業政策是否有傾斜?技術支持手段有哪些便利條件?比如,游戲等部分品類有單獨的系統人群包可選擇。
§?外部風險:一般指突發的外部關聯性的事件,可以用PEST模型來分析(后續詳細說明)
其中,較為關鍵是判定目標受眾與平臺人群的匹配度。
一般,媒體有宣傳手冊,詳細介紹平臺的特點和屬性。
以鳳羽為例:
(引自鳳羽品宣手冊)
人群,包含地域、年齡、性別、職業、學歷、婚姻狀態、興趣愛好、手機品牌等多個維度,可以對應后臺的?定向設置選項?來查看。
其中地域、性別、年齡(標紅部分)是主要參考屬性。可以和產品的目標受眾做直接對應。其他維度是輔助參照標。但并非絕對。如
K12教育 要找到做決策的父母,婚姻狀態就會成為一個主要參考。
自考升學,學歷就會是主要參照。
手機配件商品,可能就會對手機品牌有要求。
財商課程股權分配等,可能會看中目標群體所處的職業和崗位。
還是要具體產品具體分析。有時關聯起來,也可以圈定用戶,如職業、學歷、手機機型可以輔助評估用戶的潛在購買力。
細化到不同平臺呈現的人群類別分布如下,PC端和APP端有差別,但是主流群體一致。
如下圖所示,利用不同屬性的人群基數和產品目標受眾匹配準確度搭建坐標,可分離出4個區域。分別是:第一理想區域、次優區域、優化區域、和低價值區域。
·?第一理想區域:人群分層基數大,匹配準確度高的區域,量大效果好,容易出爆款。
·?次優區域:人群基數雖然小,但定向匹配準確度高,小而美。
·?優化區域:人群基數大,但是匹配準確度低,非常考驗優化人員的能力,也是特別容易波動和起伏的區域,兩極分化較為明顯。
·?低價值區域:人群基數小,匹配準確度低,量小轉化差,合理判斷,無需放太多精力。
另外,PEST模型外部環境分析。用于排除法篩選
(引自Johnson·G 與 Scholes·K《戰略發展》)
這些因素看起來好像很虛,一般用不上,但實際中會有影響。舉例說明:
P政治:2019~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很多平臺上線了各種各樣的扶貧農副產品。在宣布貧困縣脫帽之后,現在基本沒有了。
E經濟:20年受疫情影響,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停滯,反復提到的“消費降級”,商品價格偏向于中低價位性價比商品。經濟學上也稱為“口紅效應”。
更明顯的是,疫情期間進口類海產品屢次檢驗不合格,相關的海鮮食品也受波及。又或者315晚會曝光黑名單,也會在同品類中有影響。
S社會文化:前段時間“茶顏悅色”的圖文中被指侮辱女性,3小時連續2次道歉。以及李誕代言事件,都告訴我們廣告內容要正向引導。
T技術:每次系統功能的升級,算法的迭代,以及對于數據應用的限制等,都會對廣告有影響。
實際應用示例:如下表所示,近期選品列表
其中,除個別廚房小物件、腌制食品和書籍外,大部分是平臺已經投放過的行業。有同品類參考,選擇較為容易。
這里主要列舉3個新品類中轉化好的產品:馬桶清潔粉、小臘腸和歷史書。
2?選好品重要,搭配投放也很重要
選好品之后,投放中需要搭配,發現幾個實踐有用的原則:
1,無特殊限制,建議不同品類各選其一組合投放同時上線;比如足浴盆+小黃魚+抓絨衣+羊毛衫+歷史書+故宮全景。
2,同品類需要同時上線時,同細分品類容易有競爭,單次只推廣1~2種組合;比如,都是酒水類,不建議同時推薦多種白酒,但是可以推白酒+紅酒,紅酒+黃酒,細分不妨礙的可以組合投。
另外,同品類可以在商品詳情頁面最后或者付款成功后頁面做關聯推薦。如主產品是馬桶清潔劑,落地頁詳情最后推薦相關聯的其他3種馬桶清潔產品,和其他浴室產品。
4,同細分行業下不同產品,需要同時上線時,選擇不同價位的組合。比如,都是書籍類,99元內一檔,150以內一檔,200以上一檔。
5,有條件定價時,建議選擇貼近平均值的價格。如下圖《單價離散程度》,從實際投放數據來看,去除單品類最高值,CTR、CVR表現數據較好的產品價格更貼近平均值。
總 結:
本文的選品方法,不論是電商平臺選品、二類電商選品、還是直播選品,理論上是都可以適用的。因為不管是什么形式需要選品,都會有發布的平臺或者私域社群或粉絲群,核心都是做消費者和產品之間的匹配,基本邏輯是想通的。但不同的形式之間肯定有差別。
比如說直播的話,除了考慮直播平臺、粉絲的結構,還有很大比重依托主播是什么樣的風格,直播間的氛圍,可能側重點會不同。
以上是本人工作中階段性總結,僅供參考。想法可能會在實踐過程中變化,甚至被顛覆。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學習~謝謝
以上就是我們的新手作者-任小女?本次給大家帶來的選品技巧經驗心得,如有疑問,歡迎留言區和作者交流哦~~
本文為@艾奇在線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