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這篇文章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慢直播的特點。首先,慢直播采用固定鏡頭,對特定場景進行畫面攝取,無人為干涉、原生態、長時間持續呈現事件現場與發展全過程,是作為媒介的一種傳播形式而存在的。
再者,慢直播更是主在抓住小眾興趣,主張愿者上鉤,這一部分與后來發展成為“云監工”的消費形式存在明顯的區別。所以,慢直播的特色用八個字概括就是“節奏緩慢,原汁原味”。
對于我們來說,在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中,很少能感受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謝;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生活狀態。即使在假期旅游,感受到的也只是人山人海,完全沒有了悠然的心態。
“慢直播”以不走尋常路,無解說、超時長的風格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讓我們在忙碌的狀態下,也能感受到千里之外的一份平靜。
現在,當我們在抖音、快手上搜索慢直播,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官方媒體賬號進行全天候不間斷直播。最近,“2021春見花路慢直播”以“慢直播”的形式打開24小時不間斷的櫻花路,讓每一位觀眾可以“不入園林,也知春色如許”。即使我們去不了南京,也能在慢直播的形式中感受蜿蜒花路,這何嘗不是慢直播帶給我們的驚喜。
除了欣賞風景,在線學習也成了慢直播的一種內容形態。陜西警方的科目二慢直播,在正式考試之前就已經吸引了436.5萬人次在線觀看。由此可見,慢直播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中一種現實的精彩。
1.身臨其境的代入體驗
原生態的內容,沒有鏡頭的快剪、編輯,沒有音樂的氛圍烘托,慢直播把受眾帶入到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展示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也許我們去不了珠峰,卻心之向往,慢直播就可以全方位的展示珠峰的景象,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壯觀。在慢直播中,我們可以見證熊貓的成長,見證城市的建設,見證快遞的分配流程,見證特定場景下的花開花落。
相對于快直播來說,慢直播顯然更加愜意,你可以漫無目的,也不用一直盯著看,不用擔心錯過某一時間點的精彩。在享受的同時,減輕了現實的壓力與焦慮。在每一次觀看中,我們都能將自己代入,感受到鏡頭中傳遞的生活場景。
現實是最沒有懸念的,但對于觀眾來說,現實是最精彩的。在慢直播中沒有劇本,所有的觀眾在觀看的同時都會不自覺的代入,對未知猜測的好奇,思考接下來的發展,甚至在觀看過程中腦洞大開,創造一系列有趣的互動。
這是圖文與快直播無法帶給我們的體驗,在觀看與消費中,當觀眾不只是作為一名觀看者,在體驗與互動中,慢且樂之,逐漸成為慢直播帶給我們的生活之道。
2.長時間的陪伴與全民狂歡
慢直播最大特點之一就是長時間不間斷,從2013年“iPanda”熊貓頻道開始全天候直播大熊貓的日常生活開始,到各種以休閑審美的觀光直播,再到5G元年新華社用全球首臺5G+8K超高清轉播車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進行24小時超高清慢直播,帶來了新聞傳播形式的新變革,一直到方艙醫院建設的超長慢直播,才真正讓“慢直播”正式出圈。
在如今快節奏、信息碎片化的時代中,慢直播沒有激情的氛圍甚至平淡,為何能吸引到眾多人群的追捧的呢?也許與疫情間人們空閑時間變多有關,但更關鍵的的是在于其超時長播放帶給用戶的陪伴感滿足了用戶的心理需求。
長時間的播放并不追求用戶時時在線,你可以在任何時間打開,它都會給人營造出一種“我一直在”的心理感受,這不僅是媒介與用戶的無聲互動,也是直播環境與用戶的陪伴。在評論區,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來了兩天了”“第三天來了”“現在什么情況”這種評論,這正是長時間的關注帶來的陪伴感。
在快直播中,觀眾更多的是只能與主播進行互動,缺少了多向交流,而慢直播則給我們提供了一種“云”陪伴的純粹社交,沒有任何功利性,這種舒適感尤其難能可貴。
慢直播通過社交媒體讓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來,從而把它變成了一次集體觀看體驗。同一時間在線的所有人都可以進行互動,沒有特定目的,通過文字進行交流,你既可以嘮嘮直播的內容,又或者隨便說點家常,這是觀眾之間的相互陪伴。
承載慢直播的即時互動平臺,也讓所有用戶在觀看的同時開啟了一場全民的狂歡。當共同話題在大多數用戶的心中達成共識,便極容易引爆成為社會的熱點,這種情況便造就了火神山醫院建設中車輛的集體出圈。
最近@陜西警方的駕考慢直播更是吸引了眾多用戶的觀看,數十萬人次在評論區分析、討論、調侃……讓一場平淡無奇的考試成為了大型修羅場,個體的情緒和態度也在這個過程中被傳遞出來。這種交流互動模式,也是慢直播能有如此大的傳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3.給人以治愈心靈的力量
在當前的互聯網生態中,“快”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必需品,平臺與內容生產者都在追逐快,在“快”的催化下,圖文要求精細帶梗,視頻要求精短有料,我們不否認快帶來的效率,但是對很對人來說,伴隨的是壓力。那么快就是唯一的選擇嗎?
慢直播的走紅,讓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無論快慢,能否讓受眾在其中收獲某種共識,獲得對其身份的寬慰與認同才更關鍵。慢直播最大的“優點”也許就在于它的“慢”。當我們去關注這一現象時,與快文化相對的慢文化也就隨之流行起來,如瑜伽、正念等都是通過放緩生活速度來緩解精神壓力,慢直播其實也有著類似的功效。
我們不難看到,現在慢直播的應用更多處于風景類、學習類和城建類的直播,而風景和學習的慢直播,正給了我們一個喘息的時間。
在觀賞風景的過程中,我們被美景所治愈,不再處于格子間里,盡情感受著微風和花香,這是自由的存在。
在學習視頻的陪伴中,分享者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在直播與觀看的過程,又能感受到數萬人的陪伴與鼓勵,即使可能無趣,但卻有撫慰人心的力量。
我們生活在快節奏的世界里,卻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適應,慢直播,也許就是讓我們停下來,慢慢去感受一些事情,在煩雜的世界里放松一下,尋求治愈的力量。
4.慢直播的未來之路
慢直播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新聞直播、快訊視頻的形式,讓人們可以在快節奏生活里感受一些慢節奏的時光,這是一種陪伴、一種參與,留給每個人更多探索和發現內容的空間。但是在追求時效與激情的時代下,慢直播的應用場景還是有限的。
在之前,慢直播更多地被應用于休閑娛樂、旅游場景的小眾行為,旨在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隨著上億網友圍觀“火神山建設”引爆現象級關注開始,慢直播介入重大新聞事件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如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過程、西湖水下直播等。慢直播擺脫了休閑旅游的固化定位,成為新聞事件、大型活動中的新型且重要的力量。
慢直播在新聞事件中不斷發揮傳播效應,與技術的革新是分不開的,5G應用、4K超高清、現實增強等技術的發展,更給了用戶高質量的觀感。如今,5G+VR技術的深度開發應用,讓沉浸式的體驗全面升級,在此情形下,慢直播或許將有更大的突破。
現在的慢直播,或者帶給人們輕松愉悅的感官體驗,或者讓受眾第一時間了解突發新聞事件進展,在滿足知情權的同時,也在滿足受眾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那么除休閑娛樂、新聞事件中,慢直播還能應用到其他場景中嗎?
如今直播帶貨大熱,大家被主播的熱情洋溢,激情講解不斷種草,不斷消費,而對于安靜的慢直播來說,仿佛與帶貨格格不入。但是如果抓住消費者的痛點,從細節出發,不斷打造口碑、創造影響力,即使效果沒有立竿見影,在長尾需求的帶動下,是否也能打造另一種帶貨的可能性?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