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尾聲悄然而至,雙十一的節日氛圍極為濃重,昨晚更是多人徹夜搶付尾款。
從昨天下午開始,雙十一有關話題就沖上熱搜榜持久,“李佳琦直播間”、“今夜我們都是尾款人”、“雙十一”等關鍵詞先一步出現在各大熱搜榜單之上。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雙十一來得更早一些。早在10月20日晚8點開始,各大電商平臺的雙11預售就已經開啟,這場全民購物大狂歡也正式啟動。
天貓、京東從9月份開始發布雙十一商家扶持政策,而平臺主播們也早早地通過綜藝節目、發布雙十一購物清單、甚至還有EXCEL攻略等方式,不斷為雙十一預熱造勢。
隨著各大平臺預雙十一預售正式開啟,平臺、商家、主播也迎來新一輪的電商征程。
01
直播已成商家標配
如果說新消費的最顯著表現是什么,"直播帶貨"毫無疑問是大多數人的答案。最近三年時間里,伴隨著雙十一這個關鍵詞一同出現的,還有兩位頭部主播的名字,分別是薇婭和李佳琦。
因為頭部主播的“雙十一”帶貨“奇跡”,使得直播帶貨模式日漸成為品牌迎接大促的一個必備選擇項。
通過直播的方式銷售,雖然本質上也是賣貨,但直播帶貨卻是以”生活方式"的屬性演變而來的,多了分享的意味。對許多新消費群體而言,在下單前總是習慣先看看KOL們怎么說。
過去是“人挑貨”,現在基于各平臺算法以及消費模式的演進,流量紅利見頂,商家們越來越難找到消費者,供需之間已經變成了“貨找人”。
商家需要流量,直播需要變現,在一起就產生了直播帶貨。而直播電商中的主播也不單單是“賣貨”的銷售員這一個角色,主播還是一個產品官和供應鏈官,解決包括產品質量、服務、物流等很多繁瑣的問題,從而更高效地觸達用戶。
對于供給方來說,直播帶貨將商品直接展示給消費者,轉化鏈路短,轉化效率高。商家需要利用雙十一有限的時間,賣更多的貨,直播帶貨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消費者,對商家有利。
對于需求方來說,直播帶貨的“全網最低價”等優惠措施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固定印象,在雙十一活動越來越趨向套路化的時代,直播帶貨能讓消費者短時間內找到自己心儀的優惠商品,降低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同時也滿足了消費欲望。
而雙十一狂歡活動,面對供給方商品與需求方欲望的雙增加,直播帶貨高效的人貨信息匹配特性發揮了巨大作用。直播帶貨這個行業一直在變化,連接的供需在變化,不變的是其能滿足供需之間的平衡。
02
直播電商帶來私域增長
從去年到今年,雙十一活動周期和統計周期的拉長,其實就透露出雙十一數據增長乏力的信號。
直播帶貨未興起之前,雙十一曾經是商家的狂歡,如今變成了主播的“個人秀”,
近年來,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商家都在抱怨流量貴,雙十一大促給商家帶來的效益在肉眼可見的降低,這其實是因為整個互聯網流量的ROI降低了。
從流量覆蓋上來看,各大平臺的總體用戶流量盤雖然看似極大,但用戶活躍度方面實際上是分層的。
據統計淘寶MAU可達8.46億,但DAU卻只是超8000萬,這意味著淘寶流量池里其實隱藏著極為可觀的待激活的流量體量。
但今年《數據安全法》等相關政策監管下,從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沉淀通道逐漸變窄,因此每年雙十一對于私域品牌來說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
此時直播的出現,讓用戶的注意力出現了分流,一部分流向了品牌,另一部分轉向了主播。
實際上很多品牌寧可不賺錢甚至賠本,也要上李佳琦、薇婭們等頭部主播的直播間,為的就是把主播擁有的那部分流量轉化為品牌的私域流量。
雙十一最大的價值就在于激活了整個平臺所有的用戶流量,這對品牌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是此時品牌可觸達的用戶面更多更廣了,但挑戰是如何獲取、留存、轉化這部分平時難得一見的流量。
直播間是展示商品,既是溝通的平臺,同時也是引流的工具。
利用直播,圍繞“公眾號+小程序+朋友圈+社群”,打造流量閉環效應,讓普通用戶變為潛在用戶,讓潛在用戶發展成為老客戶,進而圈定私域流量,以針對性策略深入開發,創造持續性收益。
私域流量,區別于普通用戶,對品牌有十分強烈的信任感和依賴感,甚至有一定的“主人意識”,這恰恰是私域的價值優勢所在。
那么商家對這批人的維護,也要區別于普通用戶,有目的地逐步深入開發,實現特定群體的精細化管理。
03
萬物不離“以用戶為中心”
當年張勇造就了雙十一購物節,以價格優惠為策略,使得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實現了雙贏。但是近年來,雙十一也已逐漸偏離了它原有的意義。
如今的直播帶貨正陷入主播、品牌、電商平臺的三方內卷。
頭部主播馬太效應明顯,店鋪主播藉藉無名;品牌商家被壓價讓利沉醉于各種要銷量、要數據耍手段到賠本賺吆喝;消費者在直播間漫長的等待和沖動消費中,喪失了消費快感,用戶體驗直線下降,消費者已然失去了對它的信任。
幾乎每年雙十一都有大量網友吐槽,各種活動優惠經過層層套路包裝后,越來越看不懂了,愉快的購物變成了痛苦的解數學題。
當價格不是雙十一的優勢時,消費者也開始尋找其他的消費戰場,直播帶貨等形式的發展,悄然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其他效仿雙十一的各種寵粉節的開啟,也會讓消費者們失去了原有的熱情以及消費能力。
國家加大的監管力度,也讓人們覺察到了電商平臺背后的利益秘密,理性消費成為了一時倡導,雙十一玩到今天,早已疲態盡顯。
雙十一沖動消費的結果之一就是持續增高的退貨率,高退貨率也是對品牌價值的一種損耗。
據統計,即便是頭部主播也有高達30%的退貨率,腰部主播的退貨率甚至高達70%。
主播、名人直播帶貨的本質就是一種廣告宣傳,是主播、名人利用其自身的影響力和信譽向消費者推銷商品,也是間接地為該商品提供了擔保。
而商品暢銷的本質,則要靠它的技術水平、工藝水平以及性價比等內在的因素來決定。
其中,消費者才是消費市場的主角,無論電商平臺、廠家、還是直播、代言的明星、名人都要以消費者為中心,提供能夠正真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才能實現自身的利益。
明星、名人直播帶貨出現問題,主要是由于偏離了消費者的需求所導致的,平庸劣質的商品,即使被忽悠出去,也免不了退貨、索賠的結局。
一切的新消費升級都以人或者說消費者為基礎的,只有以用戶為中心,根據用戶的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附加值和服務水平,真正做到讓消費者滿意,并帶給消費者越來越愉悅的消費體驗,品牌和商家才能穩定而長久地贏在消費升級的時代浪潮里。
結語
目前,我們正在大力發展內循環經濟。
經濟內循環,就是要通過供給側改革,使企業生產出更多滿足國內消費者需要的產品,讓消費者買到更多高性價比、物美價廉的商品。
由此,無論電商平臺、廠家、商家、還是直播、代言的明星、名人都要以消費者為中心,提供正真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與服務,才能實現共贏。
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誠得人心。
雙十一的戰線已開啟,層層套路下的雙十一孰勝孰負,我想,時間是最好的答案。
本文為@諸葛io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