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復盤的直播帶貨就是在碰運氣,沒有數據的決策提升就是在拍腦袋,所以說做直播帶貨努力提升的方向不對,后期的努力全都白費。
我們做直播帶貨復盤的意義就是要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指引方向,這樣我們在直播帶貨的道路上才能少走彎路,更加快速地迭代升級。
那么在對直播帶貨復盤時,應該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直播帶貨數據呢?這里可以分為兩個切入口:01.自身數據;02.同行數據。
01. 自身數據
巨量百應——數據參謀,這里可以看到每一場直播的列表數據。
電商羅盤——商家視角、達人視角、機構視角。
數據主屏——單場直播帶貨詳細數據,單場直播的具體數據,可以在直播時隨時關注各項數據,人氣趨勢、互動趨勢、商品轉化趨勢等等,以便后期直播策略的調整。
創作者/企業服務中心——主播中心
02. 同行數據
通過第三方數據平臺查看對比賬號的直播數據,可以看到賬號的優勢和劣勢。
了解如何得知這些數據后,應該怎樣提升優化直播帶貨的各項數據呢?
我們先來看下圖所示,直播帶貨時用戶的購買路徑:
下面我們根據圖中的各項數據,依次來分解直播帶貨時的各項數據應該怎樣提升!
1、直播吸引力
直播帶貨的流量來源分為了免費和付費流量兩大類,他的作用是為了幫助我們掌握流量結構,分析引流能力的長短板,驗證運營效率。
根據商家產品品類的特性,分析究竟是偏向自然免費流量的打法還是付費流量的打法,是否符合我們的預期等等,后續就要通過進入直播帶貨的流量結構進行判斷。
直播帶貨流量看板數據:
累計觀看人次:指累計進入該直播間的次數,俗稱場觀或PV,反映了這場直播帶貨在哪個流量層級;
累計觀看人數:累計進入該直播間的人數,俗稱UV,當人次/人數數值越大,一定程度說明直播間的粘性就越大,即便用戶離開也還是會再次回到直播間的;
最高在線人數:本場直播最高同時在線人數,分析該時刻都做了哪些運營手段,環比是否有突破自身流量天花板;
平均在線人數:該場直播帶貨平均每分鐘在線人數,與最高在線人數做對比,差距較大說明直播間流量承載力不穩定,或者流量不精準等;
平均觀看時長:本場平均每個用戶的觀看時長,觀看時間越長代表直播間整體內容越吸引,觀眾粘性越高。
直播帶貨互動看板數據:
互動率:非官方定義指標,可以取任意直播間互動行為指標/累計觀看人數,反映用戶參與度,直播間是否熱鬧,一般以直播間評論數/累計觀看人數為參考值;
轉化率:單場直播新增粉絲數/累計觀看人數,反映直播間整體內容是否有價值,也反映新增長的潛力。
2、直播帶貨銷售力
直播帶貨用戶看板數據:
商品曝光人數:商品曝光數量越大,說明用戶對商品越感興趣;
商品點擊人數:商品點擊人數越多,說明用戶下單欲望越強;
成交人數:當天支付成功的匯總去重人數,成交人數越多說明直播間整體轉化能力越強。
直播帶貨交易數據看板:
直播期間累計成交金額:直播期間全渠道關聯店鋪商品的支付GMV,反映最終整體成交品轉化結果;
千次觀看成交金額GPM:GMV*1000/直播間觀看人次,反映每千次觀看帶來的成交金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流量效率;
UV價值:非官方指標,表示平均每個觀看用戶給直播間貢獻的成交金額,這個數值越高,說明用戶貢獻的價值越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群質量以及精準程度;
客單價:GMV/成交人數,反映平均每個用戶成交金額的水平,越高說明用戶質量越高,越有購買力;
ROI:投產比,成交金額/投放消耗,衡量付費投放的效率,越高說明投放效率越高。
直播帶貨轉化漏斗數據分析:
直播間的觀看人數是根據商品曝光人數、商品點擊人數、創建訂單人數、成交訂單人數一步步進行轉化的。
進入—曝光轉化率:直播間商品曝光人數/進入直播間的人數,一定程度反映直播間商品的吸引力;
曝光—點擊轉化率:直播間商品點擊人數/直播間商品曝光人數,一定程度反映主播講解商品能力及商品性價比;
點擊—創建轉化率:直播間創建訂單人數/直播間商品點擊人數,一定程度反映主播引導促單的能力;
創建—成交轉化率:直播帶貨期間成交人數/直播間創建訂單人數,一定程度反映主播臨門一腳逼單力,打消用戶顧慮;
進入—成交轉化率:直播帶貨成交人數/進入直播間人數,反映整個直播間人貨場互相匹配的轉化能力。
通過以上各項數據的分析,針對性的進行提高完善,最后建議把每一場直播都完整的錄下來,方便后續拆解分析。
但是用手機錄屏會發熱及占用太多內存,推薦用電腦下載任意手機模擬器,在電腦端完成錄屏,電腦錄可以投放到大屏幕上,下播后團隊一起進行數據復盤。
本文為@短視頻運營日記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