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運營人都會遇到這樣的用戶轉化問題,例如公司上了新產品或接手新項目,無論我們在對用戶定位、策劃、數據分析,還是內容營銷、花錢做產品推廣,但最后就是用戶不買賬,轉換率跌入谷底。
這種現象是運營人都無語的事情,而最頭痛的就是不知道根本問題出在哪里,那么,新媒體運營該如何實現轉化呢?
一、用戶轉化流程問題
用戶從我們投放的渠道到最終的轉換其實就像個漏銅,并且每一層的用戶轉化留存是在逐步遞減,如果轉化出現問題,首先要想到我們的漏斗圖,思考在哪一個層面的轉化出現問題,到底是轉化出現了瓶頸。
相信通過自己的反思一定會發現原因。如果我們做的近乎完美,那么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高轉換:
(1)簡化用戶轉化路徑
減少用戶的成本就是在幫助我們提升用戶轉化,就像淘寶、京東、外賣這么火就是因為為用戶節省的成本,這里不僅是消費成本,還包括時間成本,因此在流量和用戶轉化層層遞減的情況下,盡量簡化用戶轉化路徑,就越能幫助留住用戶。
(2)理清運營思路
從我們新媒體運營的目的出發,已經確定了每一步都合理并且無法再做優化(即轉化率已經優化),提升轉化率就要看轉化的具體意義是什么?
如果是關注量,那么在投放外部渠道的情況下,關注=渠道流量*轉化率 ,那么想提升關注,提升轉化,最有效的做法就是—— 加大流量的投放 。
這是一個簡單例子,每一個轉化都可以用相關的方程來表達,它能幫助運營人員更好的理清思路,即什么才是導致轉化的最關鍵因素,在此因素上再多加投入,即可提升轉化。


二、傳播渠道真的選對了嗎?找到用戶痛點嗎?
我們推廣的傳播渠道對于用戶轉化起著推動性的作用,渠道的選取要根據用戶轉換的目標而定,只有確定了目標,才能清楚的判斷我們的目標用戶適合什么樣的傳播渠道,因為微博、微信、頭條的受眾人群是不一樣的。
比如:大學附近地鐵站,廣告牌子上寫著兩種不同的廣告語
A:出門旅游再也不怕不怕啦,下載XX。B:XXXX攻略,1800居然也能窮游了,下載XX。
在尋找用戶痛點寫文案的時候,很容易就陷入自嗨的區域了。很可能,讓用戶不明所云,不知道你在講什么。首先要確定的,就是你的產品是什么,在地鐵這個場景下針對的是什么人群。
確定了用戶、場景,在確定用戶的需求。在這個場景下,用戶會產品的需求有哪些?或者用戶的需求能如何被激發?
再選擇一個點進行深入的描寫,例如:B文案,就是選擇了愛旅游的學生作為受眾群體,學生黨相對可支配金錢較少。因此,更喜歡能夠省錢的旅游方式,以這一點為痛點,再帶入吸引用戶關注。
三、新媒體運營必須是要具備“網感”
這就要求,能夠抓熱點,熟悉數據分析,信息搜集等等能力。
無論是純媒體,還是企業的新媒體,對趨勢的把握都是關鍵,更關鍵的是,要在眾多趨勢中,堅持自己的取向,而不是所有趨勢都追逐,有些趨勢會破壞你的價值觀。
新媒體運營,整合素材、資源的能力要強。整合素材,很簡單,資料那么多,哪些是真是假?有時候你得到的就是幾句話而已,就是別人給你的一個小 爆料,你要發展成一篇文章,就要有從素材中發覺關聯的能力,跟偵探差不多,多篇報道的意思串聯起來之后,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價值。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發生的結構和場景,他的存在是有邏輯的,他的發生是有走向的,文采是為這些內在的邏輯服務的,不能只看文章的文字特別。
四、要懂傳播
現在微博上怎樣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種方式能夠引爆朋友圈,大家都在做的H5頁面有什么訣竅能夠讓粉絲愿意擴散。形式一直在變,但方法論卻沒有變過,那就是傳播的邏輯,引爆點、傳播節點、傳播形式三個要素。
所以新媒體運營人員一定要想在崗位做過了什么,重點是在產品、用戶、傳播三個維度上做到多大程度,這就是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經歷的價值點,轉型成為管理者,只是時間與流程上的問題。
本文為@喵妹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