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小品牌怎么攻擊大品牌?方法!

    在過去,小品牌要想逆襲成大品牌,那是屌絲逆襲鳳凰男,幾乎不可能;但現在,卻變成了一種潮流趨勢。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是不是這些新品牌崛起,有一套可借鑒的方法或者路徑。這篇文章,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小品牌怎么攻擊大品牌?方法!

    在過去,大品牌壓制和封殺小品牌,那就是分分鐘的事。因為大品牌,在資金、資源、還有流量等方面,都有絕對的優勢。

    有個比喻是這樣的,說大品牌就像開車法拉利的貴族公子哥,說出名字就能吸引美女一片,每年光在單品上傳播費用就得幾個億。而小品牌,就像一窮二白,土鱉窮酸的屌絲男,時時刻刻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但是今天,這些優勢所構建的壁壘,突然“失靈”了。新品牌,有了更多崛起的機會。我將從五個維度,帶你看清當下的品牌崛起機會。期待你從中間,找到新的啟發和思考。

    01?資金不再是優勢 資金周轉率才是

    比如說,資金這事,過去是誰有錢,誰就是優勢。但是今天,小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變快了,一下子就擺脫了資金的束縛。

    淘寶上有一家店,叫麗人麗妝,僅僅通過10萬的營銷提預算,打敗了巨頭的3000萬預算,投資回報率高達300倍。

    這家店,就利用了淘寶當時的資金周轉率快的優勢。他們今天在淘寶上投了10萬廣告,當天就能轉化回款,第二天就能拿十萬多的錢再投,通過反復滾雪球操作,最后10萬的初始資金,投出了2000多萬的廣告費。

    競爭對手,上來直接砸了3000萬的廣告投入,最后因為轉化率比他們低了3%,最后的銷售額也沒有他們的多。

    原本掌握大量“資本金”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居然被打敗了。

    02?老人不見得有優勢 年輕人更有希望

    有一家品牌,叫完美日記,團隊都是毫無經驗的年輕人,結果做出了頭部化妝品品牌,一度成為美妝類目第一,打敗了國外的大牌化妝品。這讓那些搞了幾十年化妝品的高手們,摸不著的頭腦。

    前段時間,我還寫了一篇文章,專門分析《為什么這幾年,中國崛起了很多的品牌》,像鐘薛高、元氣森林、完美日記等。我給出的答案是,新基建發揮了作用,OEM發達了,想做個品牌,貼牌就可以;物流發到了,產品整體成本變低了;自媒體發達了,營銷成本變低了;新組織變化,效率提升了。感興趣的看《2021年,新生品牌快速崛起的機會來了!》。

    03?渠道不再是優勢 新賽道才是

    我經常拿虎邦辣醬當案例,因為它是在老干媽巨頭的下,誕生的中國辣醬品牌,一年能做幾十個億。它的成功,最大的因素就是渠道的成功。它巧借外賣的渠道,跳過了與老干媽這類老牌正面競爭,開辟了新的藍海市場,獲得了商業的巨大成功。

    如果我們從《商戰》的四種戰爭類型去解釋,好像找不到答案。

    按這本書說的:防御型商戰,是為市場領先者準備的戰略。進攻型商戰,是為處于第二位的公司準備的戰略。側翼型商戰,是為小公司準備的戰略。游擊型商戰,是為當地或區域公司準備的戰略。

    瞧瞧虎邦辣醬,你說它是通過“側翼戰”獲得成功的嗎,我倒覺得人家,根本沒和老干媽競爭過。

    再看看完美日記,鐘薛高等品牌的逆襲,好像都不屬于這四類戰爭的哪一種。你會發現,這些新品牌崛起,大公司根本防御不住。從商業凈化的角度,以鐘薛高這類品牌,簡直是新物種,人家是用新的方式,將雪糕做一遍啊。傳統的老牌雪糕,只能傻憨憨的看著,干著急。

    過去的品牌,大多數靠渠道崛起,想娃哈哈這類的,過去靠著強大的線下網絡體系,實現了規模的增長。因為有渠道的先天優勢,娃哈哈這類品牌,隨便出一個新品,最少也能賣幾個億。而其他的小品牌,本身就沒資金,要想去找這類商超合作,廣告費都付不起,更別說投電視廣告、線上競價廣告啥的了。

    反過來看看,今天元氣森林、完美日記這些品牌,打破了渠道的限制。突然發現,渠道變得不那么重要了。這時候,小品牌就來了。

    04?資品牌溢價能力削弱 需重新理解品牌

    過去,只要品牌起來,就會獲得巨大的成功。但是今天,你會發現“品牌”很重要,但是又不那么重要了。過去的品牌,看你拿了多少個金獎,今天的品牌,消費者看的是“好評、中評、差評”。因為電商、外賣平臺的崛起,評價的窗口多了。

    就拿拼多多來說,雖然一群人罵它是假貨,但是不得不承認它商業的成功。這背后,一方面抓住了微信的紅利,另一方面抓住了消費需求。14億中國人,真正用淘寶、京東這類的非常少,不過2-3億,剩下的人群,都是待開發的消費群,而拼多多的裂變機制,剛好瞄準了這個群體。

    在拼多多上,在品牌不再像品牌,商品不再像商品,更像是新的關系網絡。消費者看價格,看心情、看關系...(看品牌的維度小了)。在這里,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會圍繞“拼多多APP”,在重新構建“網絡關系鏈”。

    這樣帶來的結果是,品牌不再看榮譽證書,不再看歷史,不再看資質,就看消費者的評價,就看消費者的情緒了。

    評價體系的發達,小品牌更加有優勢。消費者用“評價”當成品牌尺子,并以它為標準去選擇消費權。因為這種網絡結構的存在,新的品牌機會就來了。

    05?消費鏈條變短 新機會變多

    由新技術帶來的消費鏈條,正在縮短。直播的興起,重構了消費產業鏈,主播繞過品牌和渠道,讓廠家直接供貨。這在過去,那是根本不可能發生。

    如果主播發現供應鏈不穩定,自己就做供應鏈。所以,在我朋友圈,就有專門帶貨的,也有專門做供應鏈的,還有就是既是主播又是供應鏈的。

    甚至是,當這些主播有了供應鏈和主播團隊,自己就會搞“自有品牌”。這件事,在過去壓根不可能發生。

    這好比,以前在超市買娃哈哈礦泉水要3塊錢,突然有一天宗慶后說,你們都找我買吧,價格只需要6毛錢,直接用飛機給你送到家。然后以前的層層渠道商、中間商傻眼了,突然成了失業人群。

    06?用動態視角 看中國消費結構

    不管是渠道的削弱,還是消費鏈條的縮短,還是新基建發揮作用...。我們都應該,重新審視今天的商業環境。就連“品牌”這個詞,我們也應該用“動態的視角”去解讀它,雖然品牌一詞核心仍沒變,但是如果我們不給它加上新的注釋,真相實踐是可能就偏離要義了。

    分析這些變化,我只是想幫助你,擁有更廣的視角去發現新的商業時機。成功不可復制,但是成功可以借鑒,失敗亦可避免。

    在我看來,任何一個品牌的崛起,都有自己的路徑,這些路徑就像不同的“維度切面”,你可以直接在上面找到答案:

    1、渠道上,能不能創造新機會。案例:虎邦辣醬。

    2、供應鏈上,能不能創造新機會。案例:盒馬生鮮。

    3、產品創新上,能不能創造新機會。案例:鐘薛高。

    4、技術創新上,能不能創造新機會。案例:周黑鴨。

    5、內容營銷上,能不能創造新機會。案例:完美日記。

    6、平臺優勢上,能不能創造新機會。案例:麗人麗妝。

    7、產品包裝上,能不能創造新機會。案例:洽洽瓜子。

    8、戰略定位上,能不能創造新機會。案例:漢庭酒店。

    9、社會宏大敘事上,能不能創造新機會。案例:中國李寧。

    。。。

    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這些品牌的成功,是因為某件事,但其實真相并僅僅是這些。當你看完這篇文章后,我還想告訴你的是,任何商業的成功,從來都不是單點的成功。

    07?一些真誠的思考小建議

    我經常說“營銷從來都不是干大事情,而是做對一系列小事情”。腦白金,不是靠營銷成功的;小罐茶,也不是靠營銷成功的;元氣森林,也不是炒作概念成功的。

    我建議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可以試著從這個思考框架中,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機會。當然,如果你的產品都不行,那你也別想其他事情了,乖乖的做產品吧。關于4P理論中,我再次強調了產品是一切的基礎,感興趣的可以查看《被遺忘的“4P營銷理論”》。

    你會問我,商業的成功到底靠什么?答案是經營邏輯和運氣。這個你不會沒關系,我們西方紅戰略營銷擅長,可以來找我們。

    就像我剛才說的,營銷是做對一系列小事情。如果你是想找我出“神招兒”,我只能說沒有。我有的,就是幫你捋清經營的邏輯,從每個細小的維度幫你慢慢改善,也許是大手術,也許只是小手術。

    另外,我會在這里持續更新我的商業洞察,強烈建議你關注我。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用,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希望我們一起幫助他們。

    關注小品牌如何攻擊大品牌,以上就是我的思考。

    本文為@李顯紅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0)
    李顯紅李顯紅專欄作者
    上一篇 2021-04-22 15:47
    下一篇 2021-04-23 10:32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