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公眾號信息流廣告投放入門篇

    公眾號信息流廣告投放入門篇

    公眾號投放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鳥哥筆記,信息流,RAY_THE_IDIOT,信息流文案,投放,轉化,廣告投放,信息流廣告

    一、確定目的

    首先,作為一名產品運營,凡事你都得有目的的去做,并且在做的過程中,得牢記這個目的,不然會做一些無用功,導入投出產出比較低,如果整個項目處于比較快速地迭代當中,那么影響可能會波及到整個項目組。

    因為之后的文章會涉及到一些產品場景的使用,所以先介紹一下下文使用的產品——EverCraft。它主要是作為一個在線3D網盤,能夠在線預覽和分享3D文件,且提供一些項目組的管理功能(比如版本覆蓋,組員權限設置等),在8月份之前,此產品從未運營過,所以之前的用戶均為自然增長,用戶數在1300左右。

    8月份的投放目的是要驗證產品的一個功能——【個性主頁】,是一種在線3D網頁,能夠將圖片、文字和3D模型共同進行在線展示,因為是7月份剛開發完,所以需求急需驗證(創業公司前期沒有太多時間做需求調研),而驗證需求的最主要的——確定其的使用場景,并且找到能夠完成一次「注冊產品→制作個性主頁→分享自己所制作的個性主頁」閉環的用戶,并進行用戶訪談,了解此功能對于用戶的真正價值所在。

    9到12月份投放的首要目的——通過改善產品的主功能模板【項目協作】去提高留存,次要目的則是拉新。

    這也是因為產品處于初期,不能在留存情況尚未良好的情況下去進行大量的拉新工作,因為這樣會造成一種“用戶增長龐氏騙局”——不論來了多少用戶,最后大部分的用戶都會再流失掉,所以只能通過不斷的拉新去提高日活等數據表現。

    二、投放人群

    確定投放人群,也就是確定你們產品的用戶人群,或者說是更為細分的人群,因為產品可能會有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場景,所以在投放時要細分人群去投放,才能更準確地把握產品對于用戶的價值所在。

    比如8月份投放的【個性主頁】功能,我們一開始猜測此功能可能分為以下3個使用場景:3D作品集,企業官網,產品目錄。

    第一個場景主要面向機械/工業設計師;

    第二個場景主要面向機械行業小微企業的老板,他們可能沒有資源去做自己的官網,所以這可能也是個場景所在;

    第三個場景則是面向機械行業內偏銷售類型的人群,在向客戶展示產品時,通過制作3D形式的網頁,更加直觀。

    所以接下來的工作便是要通過投放,找到用戶,驗證需求。

    三、漏斗模型

    漏斗模型,顧名思義——理清用戶的每一步轉化操作。

    如下圖所示,便是【個性主頁】的轉化漏斗模型。因為微信是不能放外鏈的,所以我們采取鏈接轉二維碼的形式,讓讀者更方便去查看案例;當讀者查看案例時,會有一個底部浮窗(如下右圖),引導讀者點擊,并進入官網了解【個性主頁】功能;進入官網后就是一系列的引導注冊,因為投放目的是驗證【個性主頁】功能,所以還得跟蹤有多少用戶注冊后制作了個性主頁并進行了分享。

    每一步轉化都伴隨著流量的流失,所以理清用戶每一步的操作,待投放后得到一系列的數據,才利于投放結束后的復盤分析與優化。

    以下則是我們新用戶的轉化漏斗:

    鳥哥筆記,信息流,RAY_THE_IDIOT,信息流文案,投放,轉化,廣告投放,信息流廣告

    四、確定文案

    確定文案是很重要的一步,因為這是與潛在用戶直接接觸的一個步驟,文案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這次投放的效果。

    首先要確定此次投放是硬廣還是軟廣,然后再確定文章的結構,完成之后對每個部分進行檢查,比如頭圖,尾圖,閱讀原文鏈接,摘要,封面等等。像我們公司做硬廣投放,首先硬廣不能太長,而且邏輯要很清晰,用戶才能更清楚產品解決的痛點所在,這樣才能將更為精準的潛在用戶轉化為注冊用戶。

    通常我是以 SCQA 即「情景-沖突-疑問-回答」的邏輯結構來進行文案的制作,然后要想如何以更為準確且令讀者感到不會厭煩的方式將你的入口(可能是一個二維碼或一個鏈接)插入文章中,最后加上一個公眾號的引導關注即可。引流入口不要放太多,因為用戶看著選擇太多也會不知所措,最好是引導用戶順其自然讀下去。

    五、篩選賬號

    考慮到流量市場的亂象,篩選賬號也是一項技術活。不過也是只有一次次嘗試,你才有能力去做一些判斷。

    先說說我篩選賬號的流程,通常我會先去新榜、西瓜數據等公眾號數據服務平臺查找相關賬號,然后篩選一些在粉絲量、閱讀數上符合自己需求的賬號,當然自己也要去微信上直接搜索相關公眾號(微信搜索結果并不是完全按照粉絲量的大小排序),因為有時候數據平臺的可能會與公眾號有偏差,存在遺漏或錯報的現象。

    建議先初步篩選大于投放個數的公眾號,因為未進行溝通之前你也不知道人家是不是能夠和你合作(不能合作的常見原因:檔期排滿,價格過高,直接拒絕……)。

    篩選賬號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多個號同屬于一個博主,這個時候考慮到粉絲重合度的問題,需要仔細斟酌一下。

    六、溝通議價

    進行了賬號的初步篩選后,就要挨個去進行聯系。通常有以下三種方式:

    1)公眾號菜單欄或賬戶信息直接提供聯系方式

    2)瀏覽以往此公眾號的廣告文章

    3)直接公眾號留言等回復

    等聯系上對方后,你就要進行溝通議價。現在公眾號的閱讀基本單價在1元左右。當然,砍價的空間都是存在的,并且個人號因為某些原因,比如不能開發票等,砍價的空間是大于公司號的,不過具體能砍多少就因人而已了。

    像我們之前用1800元在一個平均閱讀數2000~3000的公眾號投放一篇硬廣,最后閱讀量接近1萬。這種就屬于比較少見的情況,通常的情況算下來閱讀量單價都會在1元左右。當然這和投放的選題也有關,比如我們產品一開始推廣的個性主頁功能,軟文投放閱讀單價基本在1元左右,但在后來推廣項目協同功能時,閱讀單價長期下來平均在0.5元左右。

    還有的公眾號,只有幾百閱讀,報幾千的單價,原因是自己的粉絲精準度高。我想說一下這個邏輯其實挺奇怪的,粉絲質量高,意味著轉化率高,但是這個因素是不可控的,因為你在篩選賬號的時候已經進行過初步的用戶篩選,之后的引流轉化率在閱讀量不大的情況下不會有特別大的差距(通常來說,閱讀量越高,轉化率會越低,但是轉化量肯定會更高,獲客成本也會降低不少)。

    還有一點就是要與博主溝通好文章保留的時間與發文數量,通常來說,三天之后公眾號的閱讀量基本穩定下來,所以建議至少保留三天以上;發文數量的話,如果能要求博主當天只發推廣的軟文,效果肯定是會更加明顯的。

    七、調整文案

    確定了投放的公眾號之后,在每次投放之前要進行再一次的確認工作。

    比如在具體投放到某個號時,要想到能不能做一些修改使這個號的粉絲能夠有更高的轉化,當然這一點要求就比較高,雖然我在三個月的時間內也沒悟出什么方法,但是通過對不同投放數據的對比,我確信這個看似的“小動作”是會有一定效果的。

    調整文案不僅要根據每次投放的公眾號的不同,而且要根據每次投放的效果,進行不斷的更改——此步的來源可以是用戶的反饋,以往標題修改的效果等等。比如在我投放的這三個月里,至少能看到如果在每次推廣文案下留言,那么效果就會優于只有文章沒有留言的投放。

    除了文案之外,投放的時間也是值得考究的。通常一個公眾號是有固定的發文時間,但是如果你覺得這個時間點與你的投放效果有所沖突。比如你推廣一款需要用到電腦的軟件,但是找到的公眾號固定發文時間是在下午五六點,可想而知,這個時候大家下班的概率更大,所以身邊有電腦的概率更小了,此時產品的轉化效果可能就差于在中午休息的時間點發文的效果。

    確定好文案之后,一定要發給公眾號主進行預覽,而且不能是轉發給你,一定要是通過公眾號本身預覽推送給你的號,把整個公眾號推送的流程走一遍,才能看到完整效果。要注意在公眾號主發預覽的時候,檢查原文鏈接、摘要、封面圖是否正確,這三類問題在預覽的時候最為常見。

    調整好文案后,就可以等著發文啦!

    八、整理數據

    這一步就要根據前面所制作的漏斗模型,去量化每一步的轉化效果,方便對整個投放做出復盤分析。在整理表格時,要注意分投放場景、分讀者用戶去進行分析,多個維度進行比較,才能得出有一定說服力的結論。

    比如在我們公司九月份的投放中,針對一篇投放,其記錄的數據就需要:

    • 文章閱讀量
    • 分享模型頁面的PV
    • 分享模型頁面下方【立即使用】按鈕的點擊次數
    • 注冊頁面的PV
    • 當天注冊人數

    通過一段時間內不同的投放,進行大量不同的實驗,對相同的數據指標進行對比,去分析最高值、最低值、異常值背后的原因,才有利于后續投放轉化率的進一步提高。

    九、復盤分析

    對于互聯網產品運營來說,每做一次活動就要對其進行復盤分析,不僅要才能微觀上總結,細到對每篇文章投放質量的分析;還要從宏觀上總結,對整個投放活動進行轉化率,獲客成本,以及對產品的影響等分析。因為對于我們公司來說,最終投放的目的是要落在留存率的提高上——也就是說產品一定是要有所改變的。

    隨著投放的進行,產品也在處于高速的迭代當中,所以,通過不同時間段的轉化率高低對比,結合產品的變化,其實是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結論的。當然,不同的業務處理方式會有所不同,但最終的目的必然都是讓業務做得更加完美。

    本文由@RAY_THE_IDIOT 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0)
    運營喵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20-12-23 20:35
    下一篇 2020-12-31 13:29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