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必須擁有自己的獨立渠道,否則今天是棉花,明天可能就是充電寶!


“在亞馬遜100多萬中國賣家賬號當中,按比例估算,與棉制品相關的服裝、家居用品等品類大致有近10萬。”某亞馬遜數字廣告服務商指出,亞馬遜的任何一點動作都足以讓他們搖搖欲墜。
數據來源:Jungle Scout的《2021年亞馬遜賣家報告》
而在這一次事件當中,似乎有更多的賣家意識到,無論做不做“新疆棉”生意,過度依賴亞馬遜都是潛在風險。
棄船登岸,告別亞馬遜?
幾份在業內流傳的亞馬遜發給賣家的產品下架通知,讓服裝、家居用品等含棉產品的跨境電商出口賣家們緊張起來。
其中一份郵件通知指出,“根據美國法律對含新疆產棉花或番茄的商品所做的規定”,平臺不允許銷售此類商品,因此對相關的浴巾產品進行了“移除”處理。
網上流傳的“毛巾/浴巾被亞馬遜下架的郵件通知”
另有服裝類目賣家也發來3月27日自己剛收到的商品已被停售的郵件通知。雖然該賣家并未解釋商品被停售是因為含新疆棉還是因為別的違規問題(郵件截圖顯示也不全),但卻立馬激起了一批賣家的憤然。
某服裝賣家在賣家群里曬出的自己收到的郵件通知
沒有人希望貿易戰的發生。
議論聲中,有人吐槽亞馬遜的荒誕行徑,有人質疑消息的真實性,而相關產品賣家更多的則是噤若寒蟬。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亞馬遜作為平臺方,對于種種傳聞遲遲未能表態。
這也造成了部分賣家對亞馬遜失去耐心和信任。“問題不在當下,而是在未來隨時爆發的不確定性。如果整盤生意過度依賴亞馬遜單一平臺和歐美單一市場,受各種不可抗因素導致平臺翻臉,對賣家而言是致命的。”
一位DTC跨境電商企業表示,兩年前公司轉型做獨立站,就是擔心這一天會出現。“今天是中國棉花,明天會是什么?充電寶?平衡車?掃地機器人?”
“去年9月份美國國會頒布‘強迫勞動預防法令’后,我們曾收到過亞馬遜的通知提醒,告知商品必須符合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相關法規,但是最近沒有收到過新的通知,也沒商品被下架。”一位亞馬遜家居用品賣家告訴億邦動力。
另一位銷售全棉床上用品的賣家也表示:“還沒有收到亞馬遜的通知,正關注此事。”
就億邦動力目前的調研結果來看,業內流傳的含棉產品被亞馬遜下架的情況并未廣泛發生,但賣家們的“焦慮”情緒卻是在普遍擴大。
正如其中一位賣家所言:“我們也是海上小舟,隨風飄蕩。當下最優解是尋找新的市場和渠道,避免被亞馬遜強行‘綁架’。”
美國海關幕后操盤?
“這些天跨境賣家圈的恐慌并非道聽途說,事情可能發生在更早的時候。” 某跨境電商業內人士向億邦動力表示,早今年1月初,特朗普卸任總統前的最后時刻,美國就悍然宣布禁止新疆棉花、番茄出口至美國。而后,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在1月13日發布公告稱,將在美國所有入境口岸扣留來自新疆地區生產的棉花和番茄產品。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在1月13日發布公告
“據說,CBP在1月共扣留了43批含有新疆制品的貨物,總值超過200萬美元。” 上述人士指出,有紡織及服裝外貿公司表示,收到美國采購商的通知,要求他們“不要用新疆棉花”,否則在清關的時候可能會被扣押。
而網上流傳的某貨代公司向外貿客戶發出的通知也印證了該說法。該通知指出,每次出貨必須提交原產地證書、賣家自我保證、棉花原絲采購訂單及發票、棉線采購訂單及發票、棉布采購訂單及發票,以及為遵循美國海關的命令而需要的任何額外文件。
網上流傳的某貨代公司向外貿客戶發出的公告
“一般貿易的大貨,美國海關這邊有查驗,跨境電商的直郵小包暫時還沒事兒,畢竟小包查驗工作量太大了。”一位跨境物流服務商表示。
另一位跨境電商研究人士則指出,如果海關嚴格要求產地證,跨境電商和一般貿易都會面臨同樣問題。“另外就是亞馬遜FBA的頭程可能會受到影響。”
?獨立站真的是“安全屋”嗎?
“亞馬遜下架中國賣家棉制品一事,并非坊間傳言那般嚴峻,但賣家的神經肯定是緊繃的。畢竟亞馬遜也要遵守美國的相關法規,隨時可能根據形勢采取行動。”一位跨境電商營銷人士談道。
他直言,賣家們的“一驚一乍”不無依據。根據跨境電商數據公司Jungle Scout的一項調查,約76%的商戶曾遭遇過被亞馬遜強制封停的事件。“命運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平臺政策的任何一點波動都牽動著他們的心。更何況是在眼下這一敏感時期?”
有賣家指責,在亞馬遜這樣的第三方電商平臺,玩得就是心跳。“規則由平臺,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也有一些謹小慎微的賣家開始想對策:“例如通過替換商品關鍵詞的方式,以應對亞馬遜突然的政策變動。”
“如果亞馬遜真的動手了,獨立站或許是最佳出路!”某業內人士指出,“在第三方平臺開店,賣家們的不安全感始終是存在的。獨立站本身已經是近兩年的大勢,如果此次亞馬遜再下架中國的棉制品,那賣家只能更堅決的奔向獨立站了。”
與第三方平臺高度綁定后,平臺方由于市場競爭、經營策略或國際政治經濟因素等變化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賣家的生死。莫不如擁有一個自己的獨立領地。
“在獨立站,打造自己的品牌和私域流量,至少不用怕產品隨時被下架。”一位一邊經營亞馬遜店鋪一邊經營獨立站的賣家談道,“不過,如果形勢嚴峻了,獨立站也有風險。海關是一道坎,Google、Facebook等流量平臺不排除也會對獨立站的關鍵詞投放做限制。此外,用海外第三方獨立站建站的賣家也可能會受影響。”
另一位賣家則表示:“我問了做廣告代理的朋友,目前還沒有出現Google、Facebook采取相關行動的問題。”
在這位賣家看來,無論如何,做獨立站相對于入駐亞馬遜而言都是個“安全屋”。
即便有流量端的困擾,但如果賣家有好的內容、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就能夠在任意流量平臺流動。且當獨立站能夠真正的成為“私域”,形成品牌影響力和用戶粘性,那么,賣家在流量端的不受控感的就會越來越小。
總之,不做獨立站,貿易不獨立,已形成業內共識。
本文為@億邦動力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