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近來“張同學”這個賬號可謂是爆火,不僅漲粉千萬,更是引得無數人討論和模仿。而除去偶然因素,從傳播、運營等層面來看,“張同學”賬號的爆火有其必然原因。不妨來看看作者的解讀,一起探尋“張同學”的破圈之路。
張同學2個月漲粉1600萬,被人民日報夸贊,火得一塌糊涂。從10月4日第一條視頻到12月13日第46條視頻,2個半月不到漲粉1600萬。
一夜引爆抖音的張同學,究竟什么來路?
網曝張同學的同學是知名導演,《你好李煥英》編劇、《掃黑風暴》導演,經辟謠后得知,張同學就是純野路子出身,一個初中學歷地道的普通農民。因為熱愛,會全身心研究鏡頭的電影感。
一個素人,因為熱愛引爆全網。
拍攝環境破舊房子,自己早已不住是取景所需。
單身農村大齡青年,也是人設所需,真實的張同學2008年已經結婚,有倆娃。
以鄉村為主線的短視頻再次引發熱潮,張同學的流水式片段記錄引得多人模仿。
好作品就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張同學爆火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撐,又發出什么信號?
一、官方運營:破圈抖音的創新增長
從野蠻增長,到凈化生態。
從2016年9月20日至今,抖音已經走過5年,經歷過野蠻生長時期,平臺的窗口在收緊,經歷了從全民內容多多益善,到優質內容少即是多的轉變。
低俗鄉村背景賬號博取流量,被封號的不勝枚舉,平臺進入成熟期,垃圾和低俗內容自然要被清除。
平臺更鼓勵優質創作者,同樣是鄉村張同學的視頻不是庸俗,給人一種人間煙火氣,生活的力量感。
從算法推薦固化映像,到人設記錄的創新增長。
在用戶認知偏差印象里,快手就是打造人設,抖音更適合娛樂、潮流和算法。
引爆快手,你得屬于自然生長,搞笑、記錄日常、生活技巧分享,特點鮮明就能放大成人設。
引爆抖音,你得揣摩迎合平臺算法,持續產出符合機器判定標準的‘好內容’才能穩住流量,比如劇情號、顏值、唱跳等。
為什么同樣內容分發,抖音1600萬粉快手才100萬?
張同學抖音出圈,預示著抖音與快手對于農村題材垂類視頻爭奪已劍拔弩張。
抖音發布三農數據,2020年抖音農村視頻總獲贊量129億,農村視頻創作者收入同比增長15倍,54%返鄉創業青年參與短視頻創作。
其中,抖音最受歡迎的三農視頻內容TOP3分別是農村生活、農村美食、三農電商。張同學的視頻記錄,正好是熱度最高的農村生活類目。
抖音明牌,要打破標簽算法的固化映像,潛臺詞告訴用戶,做人設我也行。
與其說張同學的爆火是偶然,不如說這是張同學和官方抖音爸爸一同設的一個局,為了破圈增長。
扶持頭部主播,借勢擴張新領域,短時間引爆算法標簽的張同學,就是像快手宣戰的最好代表,張同學出圈,平臺跟著打破固有標簽,這是雙方共贏結果。
二、內容形式:短、中、長視頻的博弈論
張同學的視頻大多在7分鐘左右,屬于5~10分鐘中視頻形式。
來看3種不同視頻的差異化,及主要特點。
- 短視頻表現形式:題材很多,可以是短劇、雞湯、搞笑、新聞評論等;
- 中視頻表現形式:一般以講解知識為主,長視頻一般有電影、電視劇、紀錄片和講座;
- 長視頻表現形式:以愛優騰等主流視頻網站為主,對時間要求相對集中,場景主要集中于宅家追劇;
- 短視頻優劣勢:15秒搶占注意力,多巴胺刺激,影響消費者決策相對困難;
- 中視頻優劣勢:5分鐘以上,粉絲更穩定、依賴性更強,結合短視頻靈活碎片化和長視頻完整性;
- 長視頻優劣勢:創作成本過高,內容質量、制作時間和專業要求都較高,UGC用戶一般難參與。
一道美食制作過程,一段旅行體驗過程,一個知識點全面講解,一個雷劇轟炸吐槽,一個精彩的游戲解說,這些都不是15秒或者60秒以內的短視頻能展現的。
對于碎片化的靈活性和用戶粘性的結合上,中視頻有天然優勢。而且中視頻使用場景相對廣泛,可以侵噬長、短視頻的場景使用場景,比如:宅家追劇、上下班通勤等。
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44億,其中,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88億,一直在瓜分傳統長視頻份額。5~10分鐘的中視頻,已經是主流形式之一。
三、傳播邏輯:同理心反映空巢青年現狀
2021年中國空巢青年已經突破9200萬,占總人口6.5%比例。獨居,已成為部分群體一種常見生活形態,張同學的人設,農村空巢青年,空巢青年看完“張同學”的視頻,也許會有種莫名的代入感。
為什么叫張同學?
視網膜效應,增強用戶關聯感。
截止于2021年,最新百家姓排名前10名為:王、李、張、劉、楊、陳、趙、黃、吳、周。“張”在百家姓排名Top3,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個姓張的朋友,普適化的傳播就來了。
對于張同學這個名也是來得巧妙,似乎讓每一個姓張的都有親切感、跟隨感。視頻內容說的就像自己,亦或是自己的一個姓張的朋友。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視網膜效應”,因為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是跟著心走。
為什么一直沿用Aloha Heja He音樂?
重復的力量,讓人喪失理智被魔幻音樂侵噬。
張同學BGM都是《Aloha Heja He》,是德國作曲家阿奇姆·瑞切爾演唱的一首歌曲。魔性音樂讓人上頭,而且持續、反復的音樂,讓視頻標簽明顯。
直到現在Aloha Heja He響起用戶都會想到這是張同學專屬。還記得葉茂中的廣告風格嗎?反復、重復做一件事,粗暴式地占據用戶心智。
四、專業水平:苦練內功別指望一夜暴富
來看一個段子,關于知識付費。
“一個朋友做抖音電商扭虧為贏的故事。第一年賠50w,第二年賠80w,第三年把前兩年摸索的套路和玩法踩過的坑總結出來,做成399的課賣了七八千份,賺了快200w”。
是不是有一種莫名的扎心感。一切快速教你賺錢的人和事,不是騙你,就是教你和他一樣怎么騙別人。
為什么爆火的是張同學,而不是同學你?
看似幾十個視頻、幾百分鐘,冰山之下,藏著無盡的暗能力。
1)拍攝的技巧
視頻中包含大量客觀鏡頭和主觀鏡頭,以及快速切換,景觀、音樂、卡點都是熟練操作,讓整個視頻變得代入感極強。
這不是普通人隨便用個剪輯軟件,也不是隨便加點音樂幾個特效能企及到。專業和業務,雖只有一字之差,卻又相差十萬八千里。
2)人設的打造
從第一條視頻開始,張同學都想好了貫穿整個視頻的內容主線、定位,并且持續往一個方向輸出。
從單點的內容,到一條線,到整個賬號系統的面,何時介入商業化都有提前預估。
3)極致細節控
任何成事兒之人一定是完美而極致的細節控,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最優,整體產品的表現一定不會差。
比如:道具的選擇、服裝的搭配、人物表情的呈現,每一個都盡量做到真實。
喜氣的大紅色臉盆,起毛的襪子,起包漿、帶濃煙的水壺,歲月斑駁的墻壁。
每一點都看出幕后對細節的追求,就這一點比某些浮夸、漏洞百出的電影導演都強。這不是專業硬能力,這是成事兒的軟能力。
張同學火了,跟風的一堆,面對各路跟隨者張同學從來不慌。因為有扎實的基礎底蘊,就算被抄襲,從未被超越。
分享一個批判性觀點,“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從不炫耀各種技巧和方法論,早已經將專業能力放大到極致,早已默默的把長期主義踐行到實際。”
如果指望一夜暴富、爆火,只會成為一顆韭菜,被帶你賺錢的鐮刀割走。
五、最后的話
2018年數據,中國農村人口占比40.42%,看似農村用戶在逐減,但難逃鄉土中國的印象。
而且,隨著移動互聯網在農村市場的普及,抖音的農村野心逐漸清晰。破圈,勢在必得,張同學這個引爆全網的農村素材就是順勢的產品。與其說這是張同學的爆火,不如說這是張同學和平臺的一次聯合破圈行動。
作為一款日活超6億的國民級產品,抖音已成為主流輿論媒介,訴說美好只會無限地放大,人民網對張同學正面點名,也是讓張同學這把火燒得更烈的原因之一。
#專欄作家#
鄭火火,運營喵專欄作家。從事母嬰消費品多年,致力于做一名懂用戶的產品人。專注用戶研究、行為分析、消費者心理分析。
本文為@鄭火火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