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要小看了產品思維,其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產品思維來解決。
問題:如果你住在一個很偏僻、落后的村子,離你們村子5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湖,你和你們村子里面的人,都是靠湖里面魚為生,請問如果才能提高獲取魚的效率(理論可行都可以)。
如何運用產品思維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到需求、挖掘需求。
關鍵詞:偏僻、落后、50公里的湖、靠魚為生、提高獲取魚的效率
需求:提高獲取魚的效率
解決問題:
- 偏僻落后,我們可以遷居、修路。
- 50公里的湖,我們可以造人工湖。
- 既然需求是提高效率,那目前肯定是效率低下,是否可以采取擴湖或者用高科技高效率的捕魚方式。
好的,以上我們完成了問題的定性和初步解決方案。
接下來我們分析需求:提高獲取魚的效率
為什么要提高獲取魚的效率?
- 猜想1:捕魚方式過于落后,難以溫飽!
- 猜想2:捕魚僅夠自己食用,村民需要更多魚拿去賣。
- 猜想3:水質變差,很難捕到大魚。
依據馬斯洛需求理論體系,我們可以看到村民想要得到的可能是吃飽飯的生理需求,以及穩定生活的安全需求。
完成需求的分析,我們需要開始調研:
走訪村民的生活狀態、捕魚情況、對于現狀的主管或客觀的看法等,收集他們的意見。調研50公里外的湖,是否存在水質問題?分析魚的健康情況等。 詢問當地政府是否有對村民有相關的政策或生產生活補貼等。
產品設計(解決方案):針對以上我們調研得到結論擬定一個計劃,如:遷居、擴湖、人工湖、人工養殖、建廠、引入技術、改善水質計劃、等等。
當然,光這樣是不夠的。依據KANO模型,提高村民的捕魚效率算是滿足了村民的基本需要。同政府一道,帶領村民致富,全方位進行整改、保護等措施,是村民的期望需求。我們需要設計讓村民感到幸福的點,比如:
- 政策補助、鼓勵創業、或吸引外資提高就業崗位。
- 開山修廟、打造旅游勝地,建造漁村生態農莊,吸引外來游客。
- 通高速、通高鐵、建機場……..(余下請自由歪歪)
需求評審:我們需要和村委會詳談解決方案的落地細節及資源調配問題,優化產品設計的方案,建立長遠計劃,定稿目前可實施的“1.0”方案。
研發跟進:宣傳并組織村民執行方案、解決問題,帶領村民增收。時刻關注項目進度,項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按照四象限法快速解決或匯報(包括需求變更和項目調整)。
測試驗收:建立的村委會督導小組,對項目進行核驗。
上線:宣布咱們“魚香新村”正式改造完畢。媒體、媒體、媒體、報紙、新聞、雜志、朋友圈第一條求點贊……
接下來就是持續運營,收集村民意見并不斷改進啦……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