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每天兢兢業業推廣產品,卻依然收獲甚微?

    用戶面對“突發事件”般的產品營銷時,會從一開始的茫然到遺忘,再從遺忘到被動,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營銷者準確且合理的引導,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每天兢兢業業推廣產品,卻依然收獲甚微?

    我每天走去公司的路上,都要經過一個地下隧道,下面經常會有兩個阿姨拿著厚厚的一沓宣傳單張在派發,她們會站在人流過道的最中間,一股人流被劈開兩股繼續前行。

    阿姨很積極,每次都把宣傳單遞到幾乎能塞進你手里的地方,動作極其利索,應接不暇。仔細觀察后,發現效果極其甚微。

    這件事情很普通,也很常見,大家也很少會去接收這些宣傳單張,就算我收下了也不能代表我對宣傳單上的東西有任何興趣。

    為啥?因為我們都在做著別的事情:趕路。

    作為消費者、作為用戶,我們每天都會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盡管有些人多,有些人少,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計劃或者預留過一段時間,是用來接收廣告。

    而作為商家,每一個產品的推出和上線,都必須預留著一部分產品的營銷排期和推廣時間,在他們的Roadmap里面,這是實打實需要寫進去的,并且落實下來的工作。

    那么這就有問題了,商家一定要做的這件事,在消費者的角度里壓根就沒有排過期。每一次的營銷和推廣,基本都像是“突發事件”。

    很多時候推廣營銷效果做得好,就像是“公司宣布明后兩天帶薪放假”,弄得不好就像“你訂了演唱會門票周末卻被通知突然加班”。

    這些看似只能靠運氣來實施的方案,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如果你理解了整個前期營銷鏈條用戶的心理變化,也許你的營銷方案能有所側重,不再做著浪費用戶時間的事。

    下面我通過對這部分用戶心理變化預期的分析,來分享一下我會怎么去處理這些問題:

    體驗一下用戶這種“至暗時刻”

    我相信大家會有這么一段感受:一段時間你覺得你很了解用戶,但一段時間后你又覺得自己根本不了解用戶,再過一段時間或者經歷某些項目過后,你又感覺自己十分了解用戶。

    我們常常說做產品之前一定要了解用戶,有一顆同理心,但其實,并非所有人都能擁有同理心,就跟并非所有人都有恒心一樣。

    造成這種差別有各種千奇百怪的原因,人的各種行為常常會被自身成長的環境所影響,一時三刻想扭轉過來,確實很難,正所謂本性難移。

    但在沒有強勁同理心加持的情況下,我們卻可以通過理解現象背后的邏輯,然后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情況轉移過來,再自進行我感受。

    這時你也許就能理解到用戶的“至暗時刻”。

    就像上面所說的,商家計劃著要把一件事好好落實并推向市場,但用戶從來都沒有給商家這個“機會”,這就做成了一種感覺偏差。

    用戶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甚至是很專心地研究點啥,但就在這個過程當中,無意中接收到一個陌生的信息,在受眾的角度來說,這是茫然的,越突然越茫然。

    而且這往往是產品和用戶第一次建立聯系,這種關系就跟你第一天去上班見到所有的新同事一樣,充滿朦朧且極容易遺忘的。

    在這里遺忘是個關鍵詞,回想一下你前三天上班,基本很少能記住所有同事的名字,人的大腦會選擇性去記一些優先級高的內容,那些可記可不記的自然就不怎么記得。

    更可況是一些我完全沒有排期,突然插進來的產品營銷?

    用戶是茫然的,你需要正視他的問題

    無論是哪個行業,無論推什么樣的產品,我們都可以把這類事情稱之為“突發事件”,在面對突發事件之際,我們首要解決的就是用戶茫然的問題。

    但以我自己的經驗,用戶大部分的茫然會以下面這兩個問題呈現出來:

    1. 你是干什么的?
    2. 這對我有什么用?

    是的,問題很直接也很功利,但缺一不可,大部分人與其把時間花在漂亮的排版、公司實力的介紹以及其他無關緊要的內容上,也不正面地去解答用戶這兩個問題。

    想象一下那個畫面:用戶在暴跳如雷地吶喊著這兩個問題,你卻在自圓其說地瘋狂路演,其實真的很荒唐。

    回到剛剛派傳單的那個例子,先不說傳單上的內容如何,無論在哪里,傳單的高抗拒率都無非避免,難道是商家沒有說清楚這兩個問題嗎?

    也許是用戶提前知道了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派傳單的時候,阿姨們基本都是不說話的,如果是吆喝,目的也只是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而已。

    但這么高抗拒率的背后其實反映著:用戶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就是發傳單的,但是傳單給人的印象就是廉價的優惠和廢紙,對我來說沒任何作用。

    在用戶心理,用戶已經給你這個行為判了刑,用戶自己已經能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再加上你并 沒有幫自己去辯解,那么一切正常地發生著。

    既然用戶反感傳單,在既有的看法里也認為這是一種無效的物品,那么我們要做有效的推廣,第一步就是要讓用戶感到:這不是一張傳單。

    是的,努力掙脫這個形象,從外形上掙脫,從形式上掙脫,讓用戶在接觸產品推廣之前,就忘記掉傳單這個東西。

    那發什么?

    什么適合在營銷場景中發的,就發什么,就像最近有些券商做推廣,線下地推的,開通港股賬戶,直接送一股騰訊股票,直接送到你即將開通賬號里。

    然后在現實中,直接就把宣傳單張印成一股股票的樣子,遞你手里。對有投資意愿和理財需求的用戶來說,這或許是收到最貼心的禮物了。

    解決用戶的茫然,依然是回答上面兩個問題,只是說你要確保這兩個問題是用戶想知道的,并不是在用戶心中早已烙下了不滿的印記。

    用戶是遺忘的,你要進入他的時間計劃里

    當用戶和你的產品產生第一段關系后,他們是遺忘的,以至于上午接觸的產品,中午就已經忘記你是干啥的了。

    不知道你們有沒發現,身邊經常接觸的朋友,你們很少會覺得他們樣子不太好看,盡管現實中,他真的不太好看。

    畢竟大部分人的顏值,在社會上都是中等偏下的,漂亮的人從來都是稀缺的。

    從心里學的角度上去說,人會對重復出現的事物逐漸熟悉,熟悉的感覺能讓人對這件事乃至這個人產生好感,從而抹平了其他負面的感受。

    換句話說,重復是能培養用戶對產品的一份熟悉,日久就會生情。

    在上一個步驟里,你已經解決了用戶茫然的問題,在這里,你需要利用重復進入用戶的時間排期,讓他每天的計劃都會有你產品的一部分。

    就像每周日晚上的22:00,就是「雅格布」在不斷重復的時間點,我們約定每周在這個時間點上,重新復盤一個底層問題,來一次對稀有信息的解讀。

    至于為什么要選這個時間點,我在《2018年「雅格布」嘗試去回答你三條問題》這篇文章里也有介紹過。

    用戶是被動的,需要你倡導他們怎么做

    在工作當中,我會發現,常常有一種需求是永遠都會遺漏的,但它的重要程度并不低,只是它除了重要之外,還有一個特點,能讓人一直把它擱置在一旁,那就是:“不緊急”。

    很多重要而不緊急事情的優先級,經常會被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且緊急的事所擠壓,不僅在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在生活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就例如:閱讀、思考、健身、體檢、陪伴家人這些事情,盡管大家都承認做它的好處,但卻沒有多少個人能真正付諸于行動來堅持。

    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被眼前繁忙的工作、應接不暇的約會所霸占,只有每當夜闌人靜思考人生的時候才突然想起,我是時候應該怎樣怎樣了。

    懶是人的天性,人也習慣生活在計劃之中,畢竟這樣子的確定性最高,幸福感也最強。所以那些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安排,突然出現之后,人會變得很被動的,甚至無所適從。

    我們既然費盡千辛萬苦,打破了用戶的茫然,克服了用戶的遺忘,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告訴用戶:接下來,你就這樣做吧,信我,我也這么做過,所以有經驗!

    就像健身App Keep一樣,傳達的是“自律給我自由”這個理念,當你想堅持健身的時候,它會首先為你做簡單的身體檢測,再為你推薦合適的健身課程,每天練什么每次練多久。

    而此時,對于用戶來說,只要你有一顆想健身的心,剩下的就只是你的堅持而已。其他的一切,我都幫你鋪墊好了,你按著我說的去做,不會有錯。

    總結

    在用戶的角度里,面對每時每刻“突發事件”般的產品營銷,幾乎都要經歷這三步,從茫然到遺忘,從遺忘到被動,每一步都需要準確且合理的引導。

    而這些合理的引導通常都是由幾個部門復合完成,所以很容易導致動作變形,引導脫軌,這也是為什么一些聚焦垂直市場的小產品更容易引爆市場的原因,畢竟船小好調頭,步驟的連續性較為緊湊。

    這些環節都做好了,你那些偉大的“產品理念”才有機會被用戶所感受。

    本文為@雅格布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1)
    雅格布雅格布專欄作者
    上一篇 2019-03-05 12:01
    下一篇 2019-03-08 17:00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