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醫生IP其本質是設法增加醫生個人影響力,讓人愿意看你的、聽你的、關注你的,獲取到大量用戶的注意力。要成就大醫生,通過自媒體平臺輸出醫療健康內容是投資回報最大的方式*。
我從來相信醫生的專業,也從不否認醫生的文字輸出能力,但自媒體科普醫療健康內容不同于醫生以往傳統的文字寫作,需要顛覆固有認知,用產品運營思維才能做好醫療健康類文字科普。
文字載體的變化,閱讀習慣也發生改變。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們進入了屏閱讀時代。閱讀文章從逐字閱讀到逐行閱讀,到現在的屏閱讀。閱讀單位變成了“一屏”,閱讀傳播路徑也變為了標題+配圖吸引點擊→閱讀文章內容(首屏、二屏……)→閱讀完成互動(評論、轉發、點贊、打賞)。
閱讀傳播路徑
因此,我們需要把文章看做一個知識產品,洞察用戶興趣與需求來決定寫什么專題。利用各自媒體平臺運營規則,打磨文章標題、內容、配圖、排版等處細節,選擇發布時間,引導用戶轉發、評論、點贊/在看,與用戶互動等方式來提高文章閱讀量和傳播度。
一、專題:寫什么的問題
系列專題文章
既能非常好的提升醫生專業感,又能系統化輸出專業知識。起步階段,切入點要小。就某一垂直細分領域健康問題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寫別人寫不出的,將問題講清講透。這樣才能迅速找到目標受眾,獲取用戶信任。如果文章寫得好、有價值,就能將用戶黏住。
結合時事熱點
快人一步,注重時效,與健康領域結合起來,用獨特的視角輸出個性化觀點。追熱點7小時內最佳,24小時內次之,72小時后就味同嚼蠟了。另外,不要盲目追熱點,注意與醫療健康領域的結合度,從醫生的角度或專業或行業從業者或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表明態度。同時,也務必謹守底線,不要吃人血饅頭。
注意力寫作
取獲取用戶注意力之意,如何獲取用戶注意力呢?針對性寫用戶感興趣的健康內容。可以通過百度指數*查找關鍵詞,了解該關鍵詞的搜索熱度、相關詞熱度、人群畫像。也可以使用各自媒體管理后臺如:頭條號的創造引導、熱詞分析,百家號的熱門任務、關鍵詞指數等功能來指導內容專題創作。
百度指數|糖尿病足|需求圖譜
二、標題:大聲吆喝的Slogan
注意力稀缺,要脫穎而出,我們只有1句話(標題)+1張圖(封面)的機會。標題決定了能吸引多少人點擊,打開文章閱讀內容。及格的標題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好的標題不僅要能引發讀者好奇,還要能自帶話題促使讀者轉發。
醫療健康類文章如何取一個好標題呢*?
1.接地氣,少用專業術語,多用“大白話”通俗易懂地傳遞信息;
2.利用權威專家或自身背書,增強內容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3.挑戰刻板印象,出乎意外,激發讀者的探究欲;
4.總結陳詞,表達內容對讀者有用,與其相關,參考FAB法則;
5.切忌標題黨,文不對題、震驚體。
FAB法則
三、內容:如何寫的問題
讀者選擇點擊閱讀文章,往往是想有所收獲,不管是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還是情緒上得到滿足或者宣泄。不求文以載道,起碼文章要有所利益。所以切忌標題黨,不然讀者會口吐芬芳的。
屏閱讀不僅讓讀者注意力稀缺,還很容易分散。所以文章第一屏,就要給足刺激讓讀者有動力閱讀全文。首屏開頭200多字和文章配圖就要能立馬抓住用戶,傳統文章寫作結構鳳頭、豬肚、豹尾仍舊適用。文章不宜冗長,醫療健康科普類文章600~800字為宜,太短講不清楚問題,過長則讀者不耐煩讀完。
文采問題。好文采不僅要有日積月累的閱讀積累,還要有信手拈來的天賦,先不要定這么高要求。把問題講清楚,要表達的內容表達清楚,讀者容易接受理解就是一篇好文章了。這就要在文章結構和遣詞造句上下功夫了。
文章結構
其實就是文章整體邏輯,能讓作者可以清楚地表達觀點,也讓讀者愉悅的接受觀點。一般常用的結構有: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
2.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說。以及演變的“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3.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
4.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
5.SCQA結構。由大家熟悉的情景(Situation)引入,繼而帶來的矛盾沖突(Complication),引出我們應該怎么辦的問題(Question),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Answer)。
SCQA結構
遣詞造句
盡可能的降低讀者的閱讀障礙、理解成本。
1.醫療健康類文章用詞務必嚴謹、克制、不絕對;
2.語言盡量簡單化、口語化,少用過長的從句、雙重否定、形容詞連用;
3.用文字營造畫面感,多用動詞、名詞,少用形容詞,從細節著手;
4.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多用比喻;
5.總結積累些朗朗上口的金句、口號、俗語、歇后語等。
三、配圖:畫龍須點睛
文字到底過于枯燥,適當的配圖才能讓文章鮮活起來。配圖包含文章封面和內容配圖,但不管哪處都是為文字服務的。或者增強文字的吸引力,或者具象化抽象的文字,或者在緊張的文字中提供片刻小憩,或者烘托整篇文字的風格……
配圖需要注意的事項
1.選擇無版權圖片,避免版權問題,除了百度搜索圖片外,頭條號、百家號也有配圖功能,還有些無版權圖片網站*可以找圖;
2.圖片一定要清晰,不要選用模糊、像素低的圖片,也不要選用有水印、馬賽克的圖片;
3.盡量選用色彩艷麗,主題鮮明,構圖聚焦的圖片,特殊主題除外;
4.圖片服務文字,整體圖片風格要統一,封面注意尺寸要求,內文配圖做到圖片寬度一致,長度相近;
5.不要連續配幾張圖,可以將多圖拼成一張,特殊需求可以自己做圖,好用又容易上手的的圖片處理工具有PPT,PS和美圖秀秀網頁版,手機APP有稿定設計等。
四、排版:整體感官呈現
屏閱讀是交互式的,我們需要顧及讀者的視覺體驗,好文章不僅要內容吸引人,文章排版也應該清清爽爽閱讀起來不費眼,讓讀者感覺整篇文章是作者用心準備的。
初階排版規范
1.公眾號排版參考,正文字號14~16px,默認字體,兩端對齊,不必要首行縮進,兩端縮進16~32給屏幕邊緣留白,行間距1.75,字間距1,頭條號之類的富文本編輯器則無需顧及;
2.多分段,盡量每段文字在5行以內,最長不要超過一屏,段前、后距不推薦用,可用段間空行代替,文內配圖與上下段落間需要空行;
3.文內關鍵詞、重要內容可加粗高亮或斜體突出,字體顏色不建議用正色,全文字體顏色不宜超過3種,加粗也算一種;
4.可學習使用一到兩種排版編輯器*如135編輯器、秀米編輯器、96編輯器等,常見的引導圖、序號邊框之類的花活可以輕松用編輯器做出來;
5.多練手多琢磨,通過手機預覽調整排版,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
至此,文章就初步準備好了,但還沒萬事大吉。須知,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10萬+高閱讀量文章是運營出來的。
五、好文章改出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文章修改要點
1.想寫的東西是否表達清楚,信息是否完整,邏輯結構是否清晰呢?
2.最初擬的標題,現在看是否合適呢?
3.封面和文內配圖是否精美、和諧呢?
4.排版是否舒服,有些長段落是否需要拆分,行間距等是否需要調整呢?
5.文章用詞造句讀起來是否拗口,需要通順,是否有文法錯誤,錯別字,標點錯用呢?
文章修改完,自我感覺無法再增、刪、改,找個人校對后,就可以推送出去,接受讀者檢驗了。但要想獲得高閱讀量,讓文章傳播廣還需要懂一些運營技巧,并熟練利用自媒體平臺運營規則。
六、發布時間:趕早不如趕巧
碎片化閱讀有幾個高峰時間段:上午7~9點,中午12~14點,晚上18~20點,以及深夜22點后。建議在這些閱讀高峰時間段稍早一些發布文章。也可以在積累了一定粉絲用戶后,反其道而行之,和讀者自行約定時間。
七、常用自媒體平臺運營規則和小技巧:10萬+爆出來
一般自媒體矩陣玩法是頭條號主打,引流到微信公眾號+微信沉淀讀者粉絲,百家號、搜狐號、網易號、大魚號等一系列自媒體做內容分發和搜索引擎收錄。各自媒體平臺都各自有公示運營規則,務必熟悉了解,下文會介紹重要平臺運營邏輯和運營需要注意的一些規則和小技巧。其實,視頻平臺也應算在自媒體矩陣中,但本文不表。
微信公眾號
基于微信社交平臺的公眾號,作為老牌的自媒體平臺,都說平臺紅利期已過,但其豐富的功能如微信社交、小程序、H5、電商等功能打通都為沉淀用戶,和讀者建立強聯系以及后續的流量變現提供了基礎。
微信公眾號分為訂閱號和服務號,訂閱號可推文1次/篇,服務號可推文4次/月,每次最多可推文8篇。訂閱號比服務號的閱讀路徑要多一層級,個人只能注冊訂閱號且無法認證,很多功能使用受影響。機構賬號我一般推薦使用服務號,雖然推文次數少了,但玩法和功能更豐富。
公眾號的文章發布第一波是推送給已訂閱的用戶,文章要高閱讀、高傳播,就考驗以往粉絲的沉淀積累了,其次回歸到內容本身,用戶要愿意轉發分享。一個微信群上限500人,一個微信號好友上限5050人,要想一次轉發獲得大量曝光,運營者平時需要注意積累微信群和好友,也要在文章中引導讀者轉發分享。
以上都是基于社交分享,需要先和用戶建立聯系才能觸達。微信新出了看一看功能,對于公眾號是一利好,一定要多引導讀者點擊“在看”。在看已經和微信看一看功能打通并進一步和微信讀書APP打通,文章傳播不在只基于社交分享,還有了信息流推送。也就是說不再需要和用戶建立聯系也能觸達獲取到新用戶。
頭條號
即今日頭條APP,要入駐頭條成為健康領域作者,除了個人信息認證外還需要資格認證,提交如健康管理師、營養管理師等非醫療性資質,對于醫生、護士、藥師提交執業資格證入駐更是歡迎。現階段頭條大力打造健康領域內容,對高職稱醫療人員不僅給流量扶持,還不定時發布活動有獎金和獎品。
頭條的文章推送機制不同于微信公眾號,完全是機器算法信息流推送,推送流程為:機器抓取文章內高頻專業詞匯生成關鍵詞,匹配一批興趣用戶,推送文章曝光,用戶被標題和封面吸引,點擊閱讀、評論、轉發、點贊等,機器根據這些數據決定是否繼續下一波推送。
頭條號之前有頭條指數概念,現在因平臺升級取消了,但我們了解頭條指數評判維度和現在的賬號分值有利于我們更好的運營頭條號。頭條指數包含活躍度、垂直度、互動度、健康度、原創度五個維度。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頭條號平臺要求創造者保持更新頻率,最好每日更新,現在不僅可以推文章,發布微頭條、悟空問答答題、西瓜視頻發布視頻都算。
垂直度是對創作專注度的要求,健康領域如撰寫某一健康問題系列專題。互動度受用戶的轉發、評論、點贊數據影響,也鼓勵作者回復用戶評論和粉絲互動。
原創度則是鼓勵作者要原創內容,醫療健康類文章如果大量用專業術語和引用專業文獻描述,原創度難以提高,用大白話通俗易懂的傳達信息會更好。健康度和賬號分值有所重疊,即不要違反平臺標題黨、侵權違規等要求。
頭條號后臺有創作引導、西瓜大學、頭條公開課等內容*提供給創作者、運營同學學習,這些課程內容中的創作規則、技巧和思路不僅頭條平臺實用,其他自媒體平臺也能通用。
其他自媒體平臺
文章在主運營平臺發布后,再多平臺分發內容。這些平臺運營規則和頭條號的大同小異,但各平臺一樣擁有大批用戶,平臺也自有特點。
百家號是百度旗下的自媒體平臺,內容在百度瀏覽器、百度APP內展示,在百度搜索引擎的權重最高,非常適合做關鍵詞收錄。網易號、搜狐號是基于老牌門戶網站網易和搜狐的自媒體平臺,網站權重很高也很適合做搜索引擎關鍵詞收錄。大魚號是阿里旗下的文娛自媒體平臺、內容在UC手機瀏覽器等平臺展示。
這類自媒體還有企鵝號、一點資訊、知乎、簡書等,一次創作多平臺發布傳播受益豈不美滋滋。
以上就是自媒體寫作醫療健康類文章科普該有的思維認知了。
自媒體寫作輸出內容是打造個人IP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需要長期規律的輸出內容,惟有筆耕不輟,如流水一般滔滔不絕,日積月累地堅持才能初見成效,樹立個人品牌。確實,這非常違反人性,但寫作本身就是很好的回饋,是你一生中最劃算的投資,讓你對專業理解更深刻,結識更高層次、更廣闊的人脈,助力你職場發展,甚至可能讓你少奮斗十年。
成就自己,利益眾生。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