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一直圍繞著一個池子洗用戶,總會有用戶被洗凈的那天,也是你的增長出現瓶頸的時候到了。
說到增長,有一個概念是說在增長這條曲線上存在一個分界點,在這個分界點之前的增長,會很慢,很難,成本很高,但是一定增長到達了某一個臨界點之后,就會形成自動增長的趨勢。不用再去人為的大力干預,它會也自然增長。
理論上,這個概念是成立的,這種自增長的模式,就像你已經成功打造了一個超級品牌,品牌效應會讓你的產品自動吸引用戶。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要達到那個自動增長的點,是很難的。
從目前的工作經驗來看,每一次的增長,都需要人為的大力干預。一旦沒有人為的拉力,基本就是0增長。
處于增長的瓶頸期,也讓我思考了很多如何突破的問題。
說到增長,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渠道,說到渠道,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流量。
渠道——流量——增長,三者形成自循環。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為了要增長,就會去找各種渠道,砸下白銀,買流量。
那么流量一定來自渠道嗎,流量一定能帶來增長嗎?
渠道是變現最快的流量來源,但眾所周知越有效的渠道會越燒錢。對于燒不起錢的中小創業公司來說,應該怎么做?
這段思考來自于近期的工作體會。『流量不來自渠道,來自于用戶的心智。』
什么在用戶的心智里,什么就是流量。
最近讓我很意外的一次經歷。我所做的一個公眾號,平常的閱讀量是100-200之間,偶爾幾百上千已經是很開心的數據了。但是有一天,突然有一篇文章的閱讀量過萬,僅僅是一天的時間,同樣的公眾號,同樣的推廣渠道,面對同一批用戶,這篇文章竟如黑馬般脫穎而出。創造了2.1萬的閱讀量,增長了100多個用戶。要知道對于這個號來說,有1000的閱讀量已經是top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仔細研究這篇文章,從內容上來說,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只是一篇轉自網絡的文章)原因在于他的選題正中用戶要害。他提到的開學,提到了家長會怎么做?


正是這個觀點,讓這篇文章大火。
后來我分析了公眾號上面的文章,閱讀量能上幾百的,基本都是與用戶心智的擦邊,才會使文章被大量轉載。
我們經常思考流量在哪里,企圖找到更多渠道做推廣。其實流量不完全來自于渠道,特別是對于資金不多的初創企業來說,當你意識到『流量來自用戶的心智』,你就知道如何去運營你的項目了。找渠道是最簡單粗暴的做法,而找用戶心智則是最智慧高效的做法。
既然知道了『流量來自用戶的心智』,我們具體可以怎么做呢?
|??01?公眾號的運營用了新的方法
怎么做呢:
1)、不斷研究用戶群體的心智,他們最關心的是什么,什么就是流量
2)、通過公眾號平臺數據助手,如西瓜助手,新榜等工具,查看相同類型的公眾號里面,閱讀量最高的都是哪些文章,主題分別是什么。
3)、相同的主題再重新寫一遍。可能有的人會覺得,這個主題別的號已經寫過了,而且人家已經寫了十萬的閱讀量了,我再寫,又有什么用呢?這就錯了,如果一個主題是有流量的,就證明這個主題在用戶的心智里。雖然已經有了一部分用戶看過那篇大號寫的文章,但也一定還有很多用戶是沒有看到過的。
這時你再就這個主題寫文章,相當于跟著大號搭順風車,好歹也可以喝點湯。
4)、不要急著寫原創,從轉載開始。用戶的心智是什么,就去轉載哪篇在這方面寫的較好的文章。
5)、當你這樣做了之后,你會慢慢的把公眾號活躍起來, 這樣你在新榜等平臺的指數也會提高。所占同領域的權重也會增加。
|??02?產品運營有了新思路
這時有些做K12、親子教育的產品,就找到了另一種增長的方式。
他們知道,疫情期間,幼兒園不能開學,很多幼兒園老師被迫停業,轉行,吃老本,做兼職。
很多親子類的課程產品就盯住了幼師這個群體,讓他們分銷課程給家長,并從中返利。
如果沒有疫情,這些教育機構也沒法一下子獲得那么多幼兒老師的支持。他們正是看到了老師需要錢,老師有家長,而我需要家長,這中間關系利益,而迅速獲得增長。
用戶心智在哪里,哪里就有流量。懂得去根據用戶心智,設計運營方式,才能撬動杠桿。
|??03?產品設計有了新方法
疫情期間,招生類的課程大火,很多園長老師都在咨詢招生類的課程。開學的時候,又會有很多園長需要管理類的課程,如園務管理,團隊管理。而老師們又需要如互動式家長會怎么開、孩子焦慮怎么辦、故事課,繪本課怎么講等課程。到了學期未,又會有畢業生家長會怎么開,家訪怎么做,教學總結等等的需求。
只要用戶是一個特定的群體,他們在不同的時間段,就會有不同的心智需求,這是群體的職業特點本身決定的。
而又如對于普通的上班族,年前年后,一定會出現離職潮,此時關于如何找到好工作,如何做好人生規劃等課程也一定會需求量增大。
總而言之,產品的設計要跟著用戶角色的發展規律走。
|??寫在最后
反之,如果一個產品在現有的渠道中能夠產生小爆發,那么在其他渠道中,也很大可能性會產生爆發。
當增長遇到瓶頸時,或者當老板想要零成本增長,刷屏時。不妨先仔細思考下,哪個關鍵詞最有可能在戶的心智里。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