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工作的朋友都會問:
1)怎么快速升職?
2)什么時候薪水才能到1萬?
3)什么時候能夠帶團隊做管理?
4)項目該怎么做?有沒有系統的方法論?
有人說這些問題壓根就沒有統一的答案,每個人都不同,沒有討論的必要。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都是很切實的問題,我們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升職加薪、實現個人價值嗎?如果找不到職場晉升的法門,幾年后我們可能就會成為職場的一顆螺絲釘,日漸被磨損,沒有增值。
還好,我們社群里有勇敢卓越的前行者,有探索出躍遷之路的領路人。小馬魚運營顧問班的一位優秀學員——“劉老板”,就是這樣的人。
他是90后,是上市公司某業務線總監,操盤過教育行業億級營收項目,業余指導的機構年度營收增速最低也是40%,同時也是一位致力于教培行業“運營+”獨立運營顧問。
與這些亮眼履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工作才3年。3年時間,從一線執行崗的專員晉升為業務操盤手和團隊leader,他的成長速度超出90%的同齡人。
超速成長的背后,他也承擔了一般人很難承受的壓力,挺過了一般人很難跨過去的困境,比如被領導指責批評長達4個小時,比如初任主管后遭遇下屬不服,比如裁掉一個部門后被投訴......
從他的經歷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普通員工升級打怪的路徑,還可以學習到90后業務負責人帶團隊做管理的獨家方法論。
一、普通員工的快速晉升法門
一般我們將職場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1-3年、3-5年和5-10年。1-3年是一線執行崗,3-5年是專家崗或者項目崗,開始具備解決某個問題的專業能力,或者主導一個項目的能力;5-10年階段,大多是對一條業務線負責的操盤手了。
當然,上面是理想情況,真實情況是不少人卡在執行崗和專家崗/管理崗之間,想往上走上不去。但又不甘心繼續做一線執行的工作,這個時候就會特別的迷茫。想晉升而不得,想去更好的公司又去不了。
這種不上不下的情況怎么破呢?
1、不要只埋頭工作,要萃取業務的底層邏輯
不要聚焦于表面的業務執行細節,要看到并掌握業務背后的底層邏輯。掌握了底層邏輯,就掌握了可復制的方法。可復制的方法,才能帶來可復制的結果。短期我們要的是結果,長期我們要的一定是可復制的結果。
劉老板說,想晉升到下個階段升級打怪,就不要只顧著埋頭完成工作,要萃取出業務運轉的底層邏輯,這樣才能保障你的方法可復制、遷移,演變到各種任務環境下都能大概率達成。當你內心篤定,且都能夠大概率完成的時候,你就可以去下個階段接受更大的挑戰了。
對于處于新手期的朋友,在這個階段就是做加法驅動。多加班,多學習,快速學會你這個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并且產出公司要求的結果。
劉老板也是從新手期過來的,他那時候周末也會到公司,要么工作,要么學習。由于學得多,做得多,思考更深入,幸運給公司業務帶來一個新打法,提升了整個公司的業務效率。公司其他的部門紛紛效仿,開始搭建類似團隊,業績獲得很大提升,劉老板也因此獲得了帶團隊的機會。
2、階段不可跨越,但流程可以縮短
每個人的成長都必須經過新手期,這個階段可以縮短時間,快速成長到位,但一定不能直接跨過去。如果在新手期沒有足夠積累,就算晉升了也會德不配位,在位子上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獲得。
在新手期最重要的是多做多復盤。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最終掌握達成一個業務結果的底層邏輯。
很多人進入一個新崗位后,小心翼翼,害怕犯錯,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這樣是不行的。你想要快速掌握一件事的底層規律,唯一路徑就是多實踐,多犯錯,多復盤。
劉老板說,他從來沒有看到過只看書學習就干出業績來的。書上所看到的經驗和實際動手獲得的體感是完全不同,可以說是在不同的維度。
劉老板很幸運的是,上級對他容錯性比較高,雖然前期批評指責比較多,但都有放手讓他探索,也會給很多有用的指導。他也經常復盤迭代,帶來了業績增長,所以才能靠著業績快速晉升。
劉老板的小叮嚀:
1)通常一件事要第二次做的時候,才是做的最好的時候。所以每一次實踐后的復盤總結都要做好,因為關乎到下一次的迭代升級。
2)往往是到了一個崗位,才逐步具備這個崗位的能力。而不是有了這個崗位的能力,才能去做這個崗位。
3、使命必達,但更要有魄力要資源,給下屬分錢!
所謂使命必達,上級交給你一個任務,你要掃除一切阻礙,全力完成它。
這既是你的職責所在,也是你對自己的最低要求。
更重要的是,你只有讓上級看到你有這樣的魄力,上級才會逐步給你嘗試的機會;第二,你只有讓上級看到你快速迭代、快速成長的能力,上級才會給你更多的容錯空間;第三,你只有不要臉地向上級尋求更多資源并且做到更大業績,才能讓你的下級獲得更高的薪水,也才能養起來真正能夠幫你扛事的下級。
畢竟,作為管理者,你的晉升通常是來自你下級的業績結果,以及他們對你的支持力度。此外,你也是你下級薪酬增長的第一負責人,而不是公司。
二、90后總監的管理方法論
因為業績出色,劉老板在入職9個月后,入選后備管理人才;又過了1年,成為新媒體主管;又過了7個月,被任命為經理;到現在滿3年晉升為總監,帶了好幾個部門。
劉老板說,當總監后并不輕松,做管理,不僅僅要管理自己的團隊和下屬,也要做好向上管理、跨部門管理(其他部門的平級和上級)。在業務上,就要通過協調下級主管來推進一線的工作,扮演好掌舵者的角色。
如何平衡好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如何激起團隊的斗志和必勝的決心?劉老板親授方法論:
1、利他,會助你結交到很多伙伴和盟友
利他,就是愿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就他人。也就是,你希望別人配合、支持你的工作,就要先釋放善意。
劉老板是一個愿意犧牲自己短期的利益去幫助別人成功的人,在實際的工作支持上也是如此。
劉老板說,短期來看,也許會因此犧牲自己一些利益;但長期來看,會收獲更多朋友和機會。很多時候總是需要忍受短期的不適或者損失來達成長期更大的收獲的。
2、好leader=帶團隊打勝仗+發錢很大方
什么樣的leader是好leader?什么樣的leader是值得追隨的?
有人說人品好的,有人說脾氣好不罵人的,有人說業務能力強的。要我說,人品、脾氣什么的確實都是影響因素,但業務能力強才是真刀真槍的好東西。
業務能力強,你才能學到真本事,才能更快學會業務背后的底層邏輯,才能化為己用。畢竟能帶來業績提升的東西才能決定你的薪資水平和職場晉升。
劉老板很擅長總結業務背后的底層邏輯,做leader后無保留地復制、分享給團隊成員,帶領他們取得一個又一個亮眼業績,是團隊眼中能帶領他們打勝仗的好leader。他最大的愿望是下屬都能比他強,這樣他好當一個甩手老板。
除此之外,他發錢也很大方,努力做到讓大家跟著他“有肉吃,有錢拿”。
他說,只要下屬做得好,他就使出渾身解數跟公司協調資源,為他們爭取加薪。不管你是新人還是老人,只要你做得好,業績貢獻大,就給你加薪。有成員入職半年后,薪資就上漲了70%。
跟著這樣一位leader,有明顯的業績產出,還能獲得相應的報酬,團隊的積極性和戰斗力都非常高。
三、被運營顧問班滋養的劉老板
像劉老板這樣的人貌似不符合小馬魚老師運營顧問班的畫像,因為他很年輕,在公司也沒呆夠,并非想要離開公司,開啟第二曲線。但偏偏他很果斷的加入了第一期的運營顧問班。這是為啥呢?
因為從普通職員到帶團隊,是撕裂的成長。這個過程很痛,也很孤獨,同行者寥寥。從帶團隊到帶更大的團隊,還要拿結果出業績,也有壓力很大的時候,也有匯報工作時被批得狗血淋頭的時候。
一個人的心理能量很容易被外界的批評、懷疑、指責所耗盡,人也很容易被擊垮,對所做的事失去希望。此時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找到同樣在戰斗的人,抱團取暖,相互加油鼓勁。
一個人追求理想失敗了,會很痛苦;一群人追求理想失敗了,反而會讓你客觀地看待這件事:失敗是普遍的,是一時的。大家相互鼓勵,相互汲取力量,更堅韌地走下去。
他相信共創的力量,也相信在給別的同學的項目出謀劃策的時候,也是在驗證自己現在的能力是否扎實,是否可遷移場景。果然,他成了大家都很喜歡的顧問班男閨蜜、二師兄,也讓小馬魚老師看到了他做成長教練的潛質。
在圈子的攛掇下,他成功開啟了第一期操盤手訓練營,帶了一幫女弟子。他亦剛亦柔,理性感性兼具,同時具有人文情懷,思考深遠的風格,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本文為@小馬魚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