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些年遇到過很多出身優秀,但因為選錯了賽道,選錯了公司,選錯了行業,本來一個非常優秀的好苗子,硬生生把自己逼近了死胡同。
我2011年面過一個北大的博士,女生,當時年齡已經和我差不多大了,但畢業后發展地非常一般。
2015年面過一個北航的研究生,人非常聰明,在校成績非常好,畢業去一個國企做新媒體,根本沒人教,也基本上沒學到什么東西,幸好她自己也意識到了,我勸她如果想在新媒體這個領域有所建樹,就努力進一個互聯網公司,或者找個專業人的帶帶自己。
我大學同學(我們學校也非常好),也有去小公司的,一待就是七八年的,等出來的時候,工資已經被我落得遠遠的了。
這些其實都是職場發展規劃的問題,那么今天的問題就是:
年輕人如何在互聯網公司最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以保證自己能力和財富賺的盆滿缽滿?
一、互聯網公司最好的幾個賽道
有2種路徑是最好的:
1、去一線或者二線知名的互聯網公司
為什么?因為現在的互聯網公司的hr都看出身,不管他們是否承認,反正事實就是,而且他們一定認為大公司出來的人能力要強,至少普遍意義、大概率上是,當然事實并不一定啊。
所以大公司出來的人賣相一定是更好的,這點毫無疑問。即便不是一線、二線、上市公司,至少也得是在互聯網領域有名氣、在某個垂直領域有一定口碑的公司。如果你對這個沒概念,我建議去艾瑞、易觀上把互聯網公司各個領域都有哪些公司,先研究一下。我2006年研究了一整年,才保證對整個互聯網各個領域有了一定的宏觀認知,最起碼你得對你所在的領域有哪些知名公司、老板背景、公司發展歷程、產品優勢等等了解一下吧。
當然了,一畢業就去這些公司,一定是你的學校不錯,人比較上進、努力、聰明、顏值高(你必須承認有優勢)、情商高,起碼這幾點得具備幾點。所以并不是每個人一畢業就能去大公司的,包括我也是,我直到工作的第二年才進了金山,之前待的公司都不大。
2、去一家發展中的公司,然后跟著公司一路水漲船高、雞犬升天
這種概率就更小了,也就是你進入的時間點,得在公司的A輪之前,公司還不大的時候。誰都知道,創業成功畢竟是小概率事件。
如何選對一家公司?我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多次提到過。
第一看這家公司所在的行業,是否順勢,是否在未來的3-5年有可能爆發,是否合規,是否國家扶持。不一定是現在火,就是最好的,像現在的k12行業,你進去了基本上就是陪著這家公司一起當炮灰,就像一只股票,等于把自己押在了高高的山頂上。
如果你想知道逆勢有多難,你可以看一下我的職業經歷,就知道了。
第二要看這家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
第三看公司的老板和合伙人,尤其是老板。他要是牛逼,早就牛逼過了,之前都沒做過一個成功的項目,鐵樹也開不了花。但凡是互聯網公司出身的,在脈脈上都能搜到他的履歷,或者百度一下。如果這都沒有,這種老板我勸你就不要跟了。不要提特例,基本上你也不大可能遇到幸存者偏差這種微乎其微的概率。
第四看你的直屬leader,當然簡歷大概率也能找到。
選公司就跟選股票一樣,你要選的,要么就是當紅炸子雞,要么就是一只成長股,長線埋伏,所以基本面、基因不能差,不要拿自己的青春賭明天。
二、如果你選錯了,那怎么辦?
很多人一畢業,都是騎驢找馬,包括我也是啊。這難免。但不能一錯再錯。
我覺得很多人之所以走不出去,其原因:
第一是因為缺少思考,做運營也好,做產品也好,做技術也好,不能只顧悶頭做事,而不抬頭看天,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天空。優秀的運營,和普通的運營,差距就在思考上。你把你的行業、公司、老板、leader,和你當前所處的現狀,仔細分析一下,該不該做出抉擇,不就一目了然了嗎?
第二是安于現狀,不肯做出改變。既然明知道是選錯了,為什么還總是在猶豫?跳槽、辭職,又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面子值幾個錢?等你工作十幾年了,你會發現,很多人、很多公司,尤其是不能給你帶來成長的人和公司,都是過眼煙云,有些人、有些公司,根本就不值得在上面浪費時間。
第三是想不清楚自己該要什么,沒有目標,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年少時也許也有遠大的志向,有著凌云壯志,也想仗劍長歌,無奈總是碰壁。結果慢慢棱角也被磨平了,失去了斗志,變得渾渾噩噩。再或者,認定了自己不可能在事業上有所作為。
選錯了,怎么辦?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馬上換工作啊。
三、如何防止自己的職業生涯走彎路?
我在這里提供幾個我覺得不錯的小技巧:
1、每半年或者一年,給自己做一次職業總結
我的很多粉絲也許都看到了,我每年都會給自己做一次總結,包括這一年來的進展、收獲、成績、損失、錯誤,我每年都有很多變化,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安于現狀、喜歡呆在舒適區的人。
但歸于一點,就是你這一年里到底有沒有進步?如果你沒有進步,那你就要認真反思一下了。一年兩年,長久沒進步,就像股票一樣,橫久必跌。
2、多認識幾個行業前輩,找他們梳理一下自己的未來
過來人是最能夠給你真正可行性的參考意見的,經歷永遠都是一筆財富。你可以找一些行業的資深前輩咨詢一下,不一定是那些所謂的職業規劃大師。
3、多交接一些成功人士、優秀的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天天跟一幫怨婦在一起,你也會遲早變成怨婦。你如果經常跟馬云在一起,那你離億萬富翁也不遠了。你要想變得優秀,就得跟優秀的人在一起。
當然了,你要從這些人身上汲取有價值的東西。有些人進入了職場,結果還跟個學生似的,喜歡爭辯、喜歡挑刺。你應該永遠關心的,是如何使自己變得更好。比如某個人有什么好的習慣,你就跟人家學。人家有好的工作方法,你就多去請教。哪怕你看一篇文章,有一句話能真正應用到工作中去,比你去挑刺強的多。
你應該像一個能量場,汲取別人的優秀品質,并且能夠影響你身邊的人,這樣你才會有價值,價值就可以變為財富,只是時間的問題。
四、如何在公司實現自我成長和蛻變?
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進入了職場,就不要再抱有等著別人喂的想法了。我工作15年以來,要問我的領導們教過我多少專業知識和經驗,我可以直白的說,幾乎沒有。我的領導能給我舞臺,給我機會,能認可我做的成績,就足夠了。至于一項工作應該怎么做,你自己應該給出答案。
什么叫運營?用一個形象的比方就是,當前的現狀就是起點,你的業務在理想狀態下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終點,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就是運營。所以現在差是理所應當的,否則要你干什么?你的存在價值,就是改變中間過程,創造不可能,所以一切挑戰和困難,你應該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你應該很欣慰。
人少是問題嗎?我一個人,照樣數據翻10倍,一個人單挑一只團隊,哪怕在阿里的時候。
預算不夠,是問題嗎?我在貓撲的時候,曾經欠了用戶三個季度的周邊,我找銷售,甚至找朋友、合作伙伴換獎品。
我們進入職場,就是來解決問題的。我給我的讀者寫過一句話:“我們為什么這么努力,只為在自己的履歷上,增加光輝靚麗的一筆。”我們做的所有成績,都是可以寫進自己的簡歷的。所以我們要以解決問題為天職。
所以,要想在職場上混的好,要想拿到最好的薪酬,就不要讓自己停下來。我工作15年以來,年假基本上從來就沒請過(除了過年早回家一天),發著高燒一樣支撐著上班,阿里辭職,休息三周就創業去了。
我覺得說什么都是虛的,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職場永遠都是殘酷的,一分辛苦,一分收獲。
只要心不死,希望不泯滅,就有機會。7年還不算晚:
1)選對公司、跟對人
2)擺正心態,職場人應永遠以解決問題為快樂
3)后面多做幾個成功的項目
4)給自己的2020年做個總結
5)不要再猶豫了,現在立刻馬上就行動
最后,大家看了類類的建議,有什么啟發和想說的么?歡迎留言。
本文為@類類leo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