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會聊到私域的本質,直擊底層的那種,會聊到增長的邏輯,IP打造的邏輯。
一、私域的基本認知
01-私域為啥這么火了?


02-私域的本質是啥?




-
打造一個高勢能的場域,用戶會被源源不斷的吸過來,從低勢能來; -
高勢能獲得用戶,低勢能流失用戶,勢能持平,用戶流通保持平衡; -
勢能是相對而非絕對的,做一個高于公域流量池勢能的增長活動。


-
A到D階段,你私域池的勢能高于公域用戶勢能,用戶從公域池流向私域池,流量向高勢能轉移 -
D到E階段,公域用戶勢能高于你私域池勢能,用戶從你的私域池逃離,流量向高勢能轉移






03-私域的那些很難避免的坑!






二、私域起盤的正確步驟
01-0到1剛起步階段,私域怎么玩?








02-私域1到10階段




- 第一步通過條件:付費、頻率、使用忠誠度等篩選出你的核心層用戶;
- 第二步建立私密小群,有且僅有內部邀請制,規則不要太透明,對外大概說出幾個條件即可
- 第三步賦予這個群至高無上的權利和義務,記住,有權利當然有義務,認可你產品的人都能做到權利義務對等
- 第四步把這個群的權利透露出去,造成圍城效應,給這個群持續增加勢能
- 第五步賦能核心層用戶,通過運營規則和資源的支持,讓核心層用戶去復制你的社群
- 第六步按照地域、行業或者其他你喜歡的分類方式,把用戶分給核心層用戶去維護管理
- 第七步定期動態調整核心層用戶的人,逐步招募新人,淘汰不合格的老人
-
一定要從小做起,不要一上來就把面鋪的很大,我知道你們家用戶多,但是多不代表是好事,先找到核心的那部分人群,慢慢運營,運營出MVP、SOP、各種流程模板以及內容素材等等。
-
用戶核心關心的利益點要洞察清楚,不要設置一大堆權益福利,可有可無的,太復雜用戶也搞不明白,100元=1積分=1分錢,這個典型的拿用戶當傻子耍呢,用戶是缺那一分錢的人嗎?要給就給足,給到位,要么就不給!做人也是這個道理吧?
-
要形成羨慕鏈的背后是必須有真的權益和鐵的執行,核心層可有虧錢去做的,人家圍繞你的產品也花了很多真金白銀,這都不算啥,關鍵是用戶的時間也是成本。眼光放長遠,核心層用戶帶來的口碑宣傳效果是一般用戶的幾十倍都不止!
-
該放棄放棄,有些用戶本身就是來薅羊毛的,這種流失了是件好事,當然,如果你考核用戶流失率就不太妙了!
03-私域10到N階段


-
基于社交關系的裂變:比如企業微信裂變、社群裂變、內容裂變、紅包裂變等
-
基于社交關系的用戶鎖定:比如鎖客二維碼、千人前面碼、門店活碼等
-
基于社交關系的批量操作:批量加好友、無限拉群、標簽建群等等
-
基于社交軟件的積分體系:社群積分以及積分規則的自定義


三、私域沉淀池3大轉化模型
01-養育型沉淀池
-
個人號(朋友圈):打造IP,通過勢能和內容的高頻降維打擊,只要用戶有需求,打擊就持續存在!
-
社群:創造一個封閉的交流場域,聯想一下:會銷為啥能賣出高價產品? -
X:負責高頻,視頻號or公眾號,主要是為了提升勢能+持續價值輸出+持續的內容輸出,內容是價值的最好承載體!




- 干貨內容是最重要的,質>量,有勢能的內容比有量的內容要更優!每一條文章、視頻、朋友圈都是增加你個人勢能的,不能增加的不要發!勢能!勢能!勢能!請記住這倆字。
- 閉環是其次,如果你只有個人號,那就是一個發廣告的機器,會讓用戶覺得雖然有干貨但缺少內容的沉淀(需要一個方便的地方看你的全部內容)更缺少交流互動的洗禮!一個個人號(朋友圈+私聊)+一個交流群+公眾號or視頻號,形成閉環,把用戶緊緊圍在中間,每天、周、月持續干貨內容的觸達,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的內容滲透,只要是持續增加勢能,總能擊穿用戶信任閾值,交易就是附屬品!這就是閉環場域的重要性!
- 高頻亮相!持續的內容和價值輸出,甚至是情緒輸出!不要發幾天歇菜了,想起來就再發,這不利于勢能的積累。本質上你是希望快速爭奪用戶的注意力,越短時間結束戰斗越好,頻率合適的勢能輸出,讓你和用戶的勢能差迅速積累,且不會引起用戶反感。節奏感,要把握好。
- 做一個真實的IP,比如梁山伯伯,專業度是最根本的但不是全部,他也有缺點,他喜歡在朋友圈懟人,個性鮮明,但真誠,人無完人,人更不喜歡完人。這是一種風格,也是一種選擇,真誠至高無價!
- 專業上持續降維打擊,只要場域閉環還能把用戶圍住,付費是早晚的事,跟價格沒有半毛錢關系!
02-轉化型沉淀池


03-2B大客戶型沉淀池


- 比養育型更需要養育,比轉化型更需要轉化,但同時要求也非常高
- 過程不僅長而且需要持續專業內容輸出,同時還需更多信任的建立,比如強IP
- 客戶的價值相對較高,且意向精準 ,相對流量就不可能很大,對批量營銷系統的依賴度就沒那么高
- 這種類型適的私域池,很適合低頻高價的業務類型,很多2B的業務大都適合


四、運營人需修煉的私域能力


01-內容力
02-洞察力
03-用戶力
04-產品力
五、寫在結尾


本文為@野生運營社區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