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復盤丨踏進私域的1年,如何從3千用戶做到8萬

    通過12個月的運營,我們的私域用戶從3000增長到80000+,擁有500+社群,覆蓋了杭州2021年、2022年、2023年的交付的準業主。

    哈嘍,我是木青。

    這是2021年年終復盤系列的第三篇,我的主題是:私域運營

    作為一個做內容出身的運營領域小學生,

    今年也有幸踏進這個領域,完整的去操盤一個私域項目。

    這一年的摸索,做了一點小成績,也有些自己的思考。

    通過12個月的運營,我們的私域用戶從3000增長到80000+,擁有500+社群,覆蓋了杭州2021年、2022年、2023年的交付的準業主。

    復盤丨踏進私域的1年,如何做到從3000覆蓋80000

    當然,有些想法不一定對,也不一定能適用你所在的行業。

    從內容領域橫跨到私域,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自身知識體系的不完善。

    所以,在得知要接手私域時,我的第一個動作是學習。

    過往對私域的理解,并不成體系,也不夠深度,所以還是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成長。

    推薦我看過的書,關于私域的,我大部分的思維邏輯都來自己它們。

    第一本,徐志斌老師的《小群效應》;

    其實,我很早就看過,但那時并沒有進入這個領域,所以只是停留在看過,并沒有去實操。重讀一遍之后,個人對社群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第二本,晏濤老師的《超級用戶增長:低成本實現私域用戶持續復購》;

    這是一本對私域剖析很深的書,他用3個篇章,12個章節,把私域寫的很透徹,從了解私域興起的背景,到經營私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值得細品。

    01、什么是私域?

    關于這個,很多大佬做出的了總結,也下了定義。

    我比較認同晏濤老師在《超級用戶增長》里的一個定義:私域流量是指企業可以自由利用,無需付費,又能隨時觸達,被沉淀在自有APP、公眾號、個人微信、微信群等相對私密渠道的用戶集群。

    這就很容易理解,且你拆解一下這個定義,你能提取到關鍵詞:低成本、反復觸達和用戶集群。別在把社群和私域之間直接加等號了,社群是它的一個子集,或者可以理解為承載它的一個工具。

    一開始接觸私域,我也是把這兩者之間直接劃等號,但后續慢慢的發現,這是一個思維定勢。就好比很多人覺得,私域運營不就是社群運營一樣。社群運營,也只是私域運營的一個模塊。

    所以,我們把私域作為一個虛擬社區,是公司為用戶創建的,以服務、互動和營銷為基礎。在這個社區里,我們可以實現:

    其一,近距離并可持續性的接觸到用戶;

    其二,增強用戶和我們之間的情感聯系;

    其三,提供一些社區用戶所需的服務,賺點錢。

    02、做私域,我能怎么做?

    “認知上變化是第一步,做好規劃是第二步。”

    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做規劃,其實是認清自我的一個階段。

    這個自我,并不是單指我,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團隊和我;二是公司和業務。

    當你準備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始終且很有必要去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是誰;我能做什么;誰來為這個什么買單。

    我們是一個房產自媒體,我們給自己的一個定位是:一個不接地產廣告的第三方樓盤評測機構,可以將其視為房產屆的“老爸評測”。

    這個定位,把我們接地產廣告業務的路堵死了,但也因為此,我們得到了杭城本地的一批準業主的關注和信任。

    經過1年的積累,我們的粉絲數破20w+,而且全都是杭城的新房準業主。

    基于“人、貨、場”的邏輯思考,我們將自己的定位迭代:業主服務平臺。

    于是,我們的“人、貨、場”就理出來了,即:

    人即用戶,也就是你的服務對象。我們的用戶是一群還未入住的準業主。

    場即用戶需求場景,準業主的第一需求很明了,買家具裝修新家。

    貨可以是實物產品,也可以是服務,回到我們身上,就是家具、設計等。

    這也回答了,我們的靈魂三問。

    03、選擇合適的私域模型

    想清楚了這些,我們要做的就是選擇自己的私域模型。

    這里估計會有人說,為何是選擇而不是搭建。第一,市場上有好多成熟的模型,用不著為了所謂的創新去浪費時間;第二,我自認為沒有這樣的能力去搭建模型。

    但我覺得從這些模式里選一個適合自己的,我是能做到的。經過自我檢視之后,我們最終采用了中心化運營模式,即打造一個統一的人設,以IP的形式去運營。

    為何選擇這個模型呢?

    第一,通過訂閱號的內容輸出,我們已經擁有一個基礎的IP:圈姐。她可以給我們帶來基礎流量,以及用戶的基礎信任值。

    用戶的信任值,這在私域里是一個核心因素。就像晏濤老師在書中所說:私域流量就是經營用戶關系。用戶關系的基礎就是他信你。

    第二,基于本身的業務屬性。家裝是一個高客單、低頻次、重體驗的行業。這種高客單的業務,它的下單周期會很長。在這個過程中,用戶信你就變得尤為重要。

    第三,基于用戶。大部分人一生就只裝修一套房子,對于他們而言,裝修是一件尤為重要的事情。但他們之前壓根就沒接觸過,他們需要一個領路人。

    所以,我們通過一個統一的人設去服務大家,把用戶的目光聚焦在這個IP上,這樣對我們來說能更有效的去建立IP和用戶之間的強關系。

    想清楚方向,并且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型,這讓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就變得具體化。

    04、拆解私域鏈條,找到第一路徑

    我相信大伙都玩過俄羅斯方塊這個游戲。

    私域鏈條的拆解,跟這個游戲的玩法一致,我個人認為。它們都需要把每一個模塊化的東西變換成恰到好處的形狀,我們才能得分。

    私域是一項龐大且慢性的系統工程,它的鏈路上會有以下四個模塊:

    流量、IP塑造、內容和營銷。每一個模塊是互相銜接的,它們之間任何一個微小參數的變化都有可能影響私域運營的效果。

    前面提到,我們是一個自媒體,那么公眾號的粉絲數就是我們的流量基礎,也是用戶找到我們的一級入口。但我們不能一直讓用戶待在公眾號,這不利于我們和用戶產生更多聯系,以及擁有更深的關系。

    從粉絲到個人好友,這里就需要去思考一條路徑,且這條路徑必須可持續。

    我們把公眾號的所有引導,從關注轉變成引導+好友,但這里需要有鉤子。

    這個鉤子必須是用戶最想從你身上獲取的東西。

    于是,我們重新梳理之后,做了以下幾步改進:

    • 其一,內容升級。從只評測單一戶型到覆蓋該小區的主力戶型,這提高了內容的覆蓋面,一個戶型覆蓋的體量有限,但主力戶型幾乎能覆蓋這個小區的90%。
    • 其二,引導升級。把剩余戶型的評測資料整理好,但不推送,只有加微信才能領取。這就是一個鉤子的設置。

    這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是,好友日增從30多來到了100以上,這是公眾號帶來的,且每篇的量很穩定,但它只是增長的一個路徑。

    于是,我們又在想,第二條路徑在哪呢。答案是在該小區的業主群里。如何把他們引到我們的社群和個人微信呢。這里就要用到IP的作用了。

    我們針對每個小區設置一個窗口:樓盤問題解答,針對用戶提出的跟該小區相關的問題,做一次社群解答。這里我們設置了一個門檻:小區群人數必須滿200人。

    為什么是這個數字。這是一個他們稍微努力一下就能達到的門檻。

    一個小區的業主群人數基本處于450以上,他們同時會有2個自有群。一個用戶分享一次進來大概30以上,要達到這個數字只需要找3-5個人幫你分享即可。再一個,掃碼進群的人數限制就在200人。滿200人之后是需要人拉人的。

    這個難度就比掃碼的更大了。

    當然,我們在增長端,最大的缺陷就是單腿走路。一切都來自訂閱號。其他渠道,比如抖音、小紅書、知乎的路徑,我們做的很艱難。微博也只是一個影響力的作用。

    05、IP塑造,找到好朋友

    IP塑造,這也是一件很系統的事。至于什么是IP,這個不需要我解釋了。

    上文說到,私域的本質就是經營用戶關系。就像徐志斌老師在《小群效應》里所言:由事件驅動而組成的社群生命周期很短;由關系驅動組建的群生命周期更長。

    經過這1年來的摸索,我自己的感覺就是用一個統一人設的IP去維護用戶關系,它見效快且相對而言比較穩固。

    這在運營圈應該有很多例子,比如《運營筆記》的作者類類,零一裂變的鑒鋒,《運營之光》的作者黃有璨。

    我們最初在定這個IP的時候,很想找一個對標的“假想敵”,但很遺憾,我個人覺得暫時沒有找到,在家裝這個領域的個人IP。

    我們開始拆解其他領域的IP,從中吸收養分。這個過程我們拆解了抖音、小紅書等將近60多個賬號,涉及領域:汽車、家電、情感等。

    復盤丨踏進私域的1年,如何做到從3000覆蓋80000

    復盤丨踏進私域的1年,如何做到從3000覆蓋80000

    拆完之后,結合我們自己的業務和IP本身,我們找到了IP人設定位、內容方向。

    很多人估計有疑問,為什么拆汽車領域?因為這兩個行業有共通性,都比較重體驗、重線下,用戶畫像也比較相似。至于拆情感號,是學習它們對人物形象的把控。

    各位,拆解歸拆解,可別一味去復制,吸收養分即可。

    畢竟,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在家裝這個行業,用戶最大的痛點:品牌雜且亂。你用百度搜索一下,這些年裝修踩過的坑,你大致就明白。

    這個野蠻成長了幾十年的萬億市場,真的很刺激。

    人設定位清楚之后,我們要做的就是IP內容輸出,這又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你必須相信,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什么捷徑可走。

    把每個渠道的IP需要輸出的內容都規劃好,且必須每天都執行到位。

    在這個模塊最大的感悟就是,讓用戶參與進來。

    于是,這里就有一個很重要的機制:角色機制,它可以讓用戶擁有更強的參與感。比如,我們規劃的一個欄目:圈叔和他的朋友們系列,以直播的形式。

    每周2期,針對不同社群,制定不同的內容主題。比如這個小區距離交付還剩1個月,我們講的主題會是“收房的注意事項”、“要不要請驗房師傅”等。

    從這個欄目主題你大概就能明白,這是一個交朋友為核心的內容欄目。我們認為,塑造IP最核心的目的就是維護用戶關系,我們把他具象為和用戶做朋友。

    于是,我們做內容的一個核心目標:你在這個社群里有幾個好朋友,具體是N+1.一個群培養1個超級用戶,4個以上的好朋友。

    怎么讓他們成為你的朋友呢?一定是能和你有同頻思考的,當然也得有利益分享,但前者更為重要,能跟你同頻,你就能說服他,他就能信你。

    06、社群運營,培養一種習慣

    我認為,社群運營的過程是培養一種習慣,讓用戶和你一起成長。

    所以,作為社群運營的第一個關鍵詞:理解用戶。這也是一件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就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大量的實踐,尤其是私域這個模塊,你的核心就是維護用戶關系。

    一開始我們很在意社群運營,怎么形成自己的SOP。但在實操過程中,我們發現SOP不是萬能的,它不能讓你和用戶的關系更近,必須是你自己去深聊。

    但sop還是得有,它可以幫你把社群運營過程中的確定性工作執行到位。

    社群運營的第二個關鍵詞:重注過程。這個地方就非常需要SOP,因為它可以讓你的團隊快速入門,知道怎么去實操,而且可以確保一些細節不變形。

    在實操過程中,我們會進行SOP版本的實驗,然后迭代更新。比如這個群用A版,另一個群用B版,兩者去對比數據,最后形成一個全新的SOP。

    第三個關鍵詞:內容沉淀。它可以讓用戶持續收獲優質內容,強化社群的價值,也能讓IP塑造的更深刻,獲得認同感。

    因為我們所有的用戶都在微信端,所以社群、個微、訂閱號、視頻號以及朋友圈,這些都是你可以輸出內容的渠道。很多人把朋友圈疏忽了,但它真的很有用。

    復盤丨踏進私域的1年,如何做到從3000覆蓋80000

    復盤丨踏進私域的1年,如何做到從3000覆蓋80000

    社群內容和朋友圈內容,通用規劃,但社群的更加需要主題策劃。規劃很簡單,更難得在于每天的執行,堅持輸出。別著急,它會給你回報的。

    這是我個人覺得社群運營的三板斧,估計很多人會很懵。

    哪位要說了,你這不是胡謅嘛,私域的核心難道不是轉化嗎。轉化是結果,但良好的用戶關系是你能拿到結果的黑土地。

    社群就是你真正培育的黑土地。

    通過這三個關鍵點,我個人覺得可以培養出用戶的習慣,并且你們是一起成長的。

    小結

    以上這些內容是我的一些感悟,說的不一定對,但就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給自己一個總結,也是對自己過去的一種檢視。希望自己能從過去獲得經驗,然后在未來的路上可以走的更穩當。

    一個好的私域運營,我個人認為他需要明白用戶怎么來、怎么接待、怎么留。

    別迷戀模型,別依賴SOP,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實實在在的去操作,把每一個環節都落地。

    本文為@木青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1)
    木青木青專欄作者
    上一篇 2022-01-06 14:56
    下一篇 2022-01-12 09:07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