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那個明明已經轉職了優化師,又被強行貼上“侯校”標簽的侯惟炫,感謝大家對上一篇文章的喜愛。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學歷行業的用戶畫像、對應畫像特定素材制作的方法和案例。
一、我的廣告做給誰看
我并不是產品的受眾
舉個例子,早些年很多人可能都收到過類似“我是XXX(明星),急需XX錢,解決完問題后返還XXX錢”的詐騙短信。我就想誰會相信這個啊,可當我知道有一個詐騙團伙通過這招詐騙了2000萬之后,我才意識到,只有相信“我是XXX”的人,才是這些詐騙團伙的目標群體啊。
這個例子讓我十分震驚并且記憶猶新,它讓我意識到:產品再糟糕也有受眾。
所以,我們不用太糾結“這東西怎么可能有人會需要”這個問題,當你想通這點之后,我們一起來看看做的廣告要“給誰看”。
數據會說話,解答用戶的基礎信息
學歷教育行業成交用戶的基礎信息
這2張數據圖表來自我的前公司。根據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年齡上,目前有強烈學歷提升需求并且愿意為此買單的是80、90后,其中18-24歲占據比例最多。
當然,除了看上圖中的數據之外,我們還需要對比大盤數據,比如學歷教育行業在騰訊大盤數據中,男性成交占比55%,女性成交占比45%。而在上圖的數據中,男性成交占比34.33%,女性成交占比64.89%。女性用戶的成交比例遠高于男性用戶,說明前公司的品牌形象更吸引女性用戶。
我的產品受眾“長什么樣”
在缺乏經驗積累和實際研究的情況下,我的建議是“大膽猜想,積極試錯”。營銷是需要試錯的,比如超市中同品類的產品是放在同一橫貨架擺放賣得多,還是放在同一豎進行擺放賣得多(答案是同一豎),這是需要大量試錯才能得出的結論。而所有能得出結論的實驗都來自于設想,特別對于新投放的產品。試想一下,如果要保證每一次嘗試都是正向結果,那誰還敢去做。
學歷教育行業用戶畫像的設想:
基礎信息:80、90后,職場受挫,不滿于現在的學歷含金量;
購買能力:低薪酬無積蓄或有少部分積蓄;
行為興趣:游戲、小說、學習app、電影;
心理特征:消極、被動、自卑、想要突破但又缺乏方法和動力。
從行業和產品出發,確定廣告素材的主要內容
可樂廣告的常見場景是在夏天大烈日的天氣下,突然弄個爆炸的噴泉。益達會在廣告中傳遞“是你的益達”這種感覺。
他們為什么要這么拍?這中間是有套路和方法可尋的。
所有的產品,要根據“產品對顧客”是重要還是不重要,“顧客對產品”是想要還是不想要,分為兩組極項維度,合計四個象限。如下圖所示:
象限一:積極且重要。產品本身很重要,且讓人很想得到,比如汽車和房子。該象限的產品,一般使用第一人稱,營造代入感,描述擁有之后的樣子和感受。
比如“時速達到60英里的時候,這輛新型勞斯萊斯汽車內最大的噪音來自車上的電子鐘”就是非常經典的汽車廣告語。
象限二:積極不重要。產品本身不重要,但讓人很想擁有的。所有的奢侈品都屬于這個象限。吹牛、炫酷和調性是這部分產品的特點。
比如“國酒XX,**之冠”,以及萬寶路時代的香煙“男人會因為浪漫記住愛情---萬寶路”。你可能會感覺,“男人?浪漫?愛情?香煙?”,萬寶路時代,香煙就是奢侈品。
象限三:消極不重要。消極并不是說低落的意思,而是缺少讓人想要主動擁有的契機和屬性,比如紙巾、沐浴露等。該象限產品只需要闡述清楚產品本身的作用和功效即可。不需要花里胡哨,就正兒八經賣廣告。
象限四:重要但消極。比如保險、身體檢查、貸款等。對于本身重要但又沒有讓人想要主動擁有的產品,我們要做的是跟用戶說:“我知道你不想要,但是我得告訴你這個東西的重要性”。
1、不斷擊破痛點,并提醒重要性。
2、說出顧客內心的感受,加上描寫具體的事例。
這兩個方法對于該象限的產品始終奏效。
比如貸款的會說“不求人”,直擊缺錢求人很尷尬這樣的痛點。學歷教育行業同樣屬于該象限,重要但消極。
根據市場變化、年代不同,產品的發展階段不同,產品會在該四個象限中移動。也正因此,品牌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營銷廣告策略。如果我們能夠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準確的劃分,那么對于制作什么類型的廣告這件事就更加清晰明了了。
學歷教育行業屬于象限四,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產品,但又不是讓我們想要主動去擁有的東西。
我的個人感受是,自打出生以來,學歷就是又重要,但又讓人痛苦。
對于屬于象限四的學歷教育行業,我們需要做的是不斷擊破痛點,并提醒學歷的作用和重要性(硬廣),或者說出內心的感受,描寫具體的事例(軟廣)。這兩種方法始終有效。
知道了什么類型的廣告適合學歷行業,那我們來看看什么樣的素材適合學歷教育的受眾。
二、什么樣的素材,適合學歷教育受眾
先回憶一下之前設想的用戶畫像:
基礎信息:80、90后,職場受挫,不滿于現在的學歷含金量;
購買能力:低薪酬無積蓄或有少部分積蓄;
行為興趣:游戲、小說、學習app、電影;
心理特征:消極、被動、自卑、想要突破又缺乏方法與動力。
基于此用戶畫像,我們來看看廣告素材制作的“硬廣部分”和“軟廣部分”。
硬廣部分:不斷擊破痛點,提醒學歷作用和重要性
因此,學歷教育廣告通常都會有“最快1.5年畢業”的說辭,2020年下半年甚至有些機構打出了“最快1年畢業”的虛假信息(自考一年考試4次,每次全部報滿,逢考必過的情況下,也才能1.5年畢業,是很有難度的)。
有些用戶的學歷很低,他們看到本科考學的廣告可能會想“我才初中學歷,不可能考本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他們拔掉這根刺,因此“不管初中高中,均可報考”這類話術就應運而生。
那用戶是否會對學歷的含金量和作用抱有疑慮呢?
這是肯定的。所以我們要通過廣告來提醒他們學歷的作用和重要性。于是“學信網終身可查,雙證齊全”這類話術也跟著出來了。
用戶具體關心什么、我們應該挑什么刺這些內容全部都是由歷史數據得來的。在做數據時,銷售部門的CRM系統需要錄入一項“流失原因”。
案例析解:該素材為起量素材,腳本、演員、拍攝、剪輯都由字節內部團隊完成。之所以能起量,除了契合學歷行業的廣告類型,他們在語調與畫面轉場上的操作也十分得當。
高語調帶來的是情緒的高喚醒,高情緒帶來的是高行動力,加上轉場切換不斷吸引用戶注意力,所以廣告效果很好,我剛看到的時候就特別喜歡。
軟廣部分:說出內心的感受,描寫具體的事例
比如在銷售時,“你看起來很喜歡這件衣服,但是感覺不太值這個價格是嗎?”比那種“不貴不貴,我們衣服質量很好,沒賺錢的”更容易讓顧客愿意分享。即使顧客并不是因為價格而猶豫,TA也會向你坦誠“我是感覺這個顏色實在太難搭配了”。
畫面和故事總是有用的。舉個例子,大家還記得自己在童年時期發生的事情嗎?我相信大部分人會說,有些記得、有些不記得。我猜想大家記住的都是一個又一個畫面。
畫面比故事好記,故事本身也會比故事的名字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所以當我們能夠跟產品受眾進行談話和溝通的時候,不要丟掉讓他們說出想法和故事的機會。這能夠幫助我們印證我們對用戶心理特征的設想是否正確。
案例析解:雖然該素材還沒做測試我就離開前公司了,但個人非常喜歡。文案是以前自己寫的朋友圈,根據文案中的不同主體找了抖音的高質量視頻,然后進行混剪。因為缺少產品元素,所以添加了抬頭強引導性的產品信息。
如果你喜歡這篇教你做學歷行業廣告素材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哦。如果本文的邏輯和思路能讓你運用到其它行業中,那我就太開心了。
本文為@三里屯信息流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