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體時代,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實現高效的內容創作與變現,是許多創作者和運營者關注的焦點。本文將為你揭秘一種能幫你省下幾千塊的新媒體產品思維。
變現目標
做媒體,肯定是為了變現為最終目的,沒有誰為愛發電,如果前期他是為愛發電,如田一鳴,純折磨,但知名度和人設起來后,一個廣告幾十萬。不止于此,有了流量和人設,他可操作的地方有很多,譬如:文旅推廣合作、接廣、帶貨、咨詢、精選計劃變現、鏈接更多人脈資源、影響力等等等等
所以,做媒體,要有人設定位,要有變現目標,即使沒有明確的變現目標,也可以像我一樣,瞎寫瞎發,純粹是為了活躍腦子,或是幫助一些人,我是有私心的,人無完人,幫人也可以說是幫自己。具體為了什么?目的也是營造我自己的人設,想要媒體知識付費,那就得先做出點免費利他的東西,這種東西得用價值去衡量,是否能夠幫助到他人。
之前輔助了一個人,我是覺得她人還可以(當然不是好色哈哈),是對方很會給情緒價值,畢竟不能給錢就給情緒嘛,社會是價值交換的利益場。她是有一點基礎的,至少我說的例子和方法她能聽得懂,去執行,不斷修改迭代,告訴她怎么改,怎么剪,怎么卡點配音,如何做故事等等,之前的不溫不火,一條視頻爆了幾萬贊,其他的視頻全都拉起來了。雖然幾萬贊還是比較少的,不過重在迭代,因為視頻是需要生長起來的,如同樹木一樣,生根發芽。
幫她做,其實就是幫我做,我能有這個背書。雖然我也是百萬博主的編導,但想著為自己以后謀取新的路徑,總不能幫別人當編導,給自己也當個編導好一些。
好,說了這么多,進入主題,說那些目的也是疊個buff。這篇文章其實也有一些細節點,雖然前長了些,就是篩選那些妄想走捷徑的人的手段。
還有另一個用意,就是加上我的履歷,這樣寫也有一種好處,比如你看視頻,一開頭那個博主就說自己多厲害多厲害,花了多少錢,給你多少價值,人的心理是有厭惡損失的.
這是心理學效應 ,意思是:人看到了一樣東西覺得對他是有價值的,如何不看好像虧了,像是丟了東西一樣,也就是xhs里常說的,不要視別人的得為自己的失,一樣的道理。所以我這樣寫,你們也可以嘗試如此,利用人性的心理來做開頭,5s完播和2s跳出會少一些,不過現在機制改革了,光有這樣的開頭也沒用,需要其他的設計,也就是內容為王了。
進入正題
一、首先辟謠一些自媒體玄學
封面
教你做封面的,各種細節什么的,都是扯淡,內容不好,什么封面都沒用,根本沒這么重要,只要不太亂就行,即使再亂也沒事,像pxx那樣的封面我都見過,流量也一樣好,為什么?因為他善,不是,因為他內容做的好。還有的封面,就一個人在上面,啥也沒有,照樣也有流量。
定時發布
說讓你定時發布的,也是玄學,內容,內容,還是內容,其他都扯淡。
日更限流?
還有,日更不限流,周更也不限流,月更也不限流,內容,還是內容。
隱藏修改限流?
隱藏修改也不限流,不頻繁刪除和修改就好。
主頁4件套?
還有的說主頁四件套什么的,扯的比天都高,都重要,但其實真沒這么重要。
簡單的頭像,你喜歡的頭像,簡介是你喜歡的價值觀或者說要幫助別人xxx的愿心,發心,都可以。封面可以按照你喜歡的來做,做成一個風格也行,亂七八糟的也行。個人主頁背景也隨意,這些不重要!!!
簡介四件套有用但不多,讓別人知道你是干嘛的就行了,還是要看內容的好壞,不然是本末倒置。
投流?
還有人說投dou+怎么樣?你買來的不是真的喜歡你的,其實沒啥用,而且你內容本身就不好,買過來是看你視頻的,但是不好看,也就劃走了。其實任何投流,都是從那些卡播放的博主那里買過來的,比如某音是有個機制的,會卡在1.2w和1.8w的播放量之間,系統認定你的內容算是普通人發布的作品,還沒算真正的創作者,把卡住的那些流量賣給了那些投dou+ 的人。別妄想買流量了,以后投入產出比只會越來越低,好好做內容,內容就是流量。
對了,如果你內容不錯,倒是可以在后期跑起來的時候投流,是用來包裝數據接廣的,這是小技巧。
其他玄學?
連贊,換號,評論區活躍,都是玄學,沒啥用,只會讓你內容,數據焦慮,都是為了讓你買他們課的。還是那兩個字,內容!!沒有權重賬號這一說,都是扯淡的。
呈現方面
不要惡意,不要低俗,不要踩著別人往上爬,不要搞那些有爭議的話題,因為不持久。要符合社會價值觀,不然等著被封和限流吧。國家不允許那種東西存在,太多負能量的,反社會的,是不行的,因為這種內容一旦多了起來,會形成連鎖反應,我不能多說了,等會給我封了。
固定流程?
很多機構都是模版化的,流水線的,拿些固定的流程交給你了,你做不起來就甩鍋給你,反正機構沒問題,甩鍋給你什么都是你的錯。
這個很像一些運營,問老板喜歡什么,老板說喜歡那個,就按照那個給他對標復刻,沒流量就是沒投流,有流量就是運營和老板選的對,反正什么責任都甩不到運營身上,和那些機構是一樣的。
抄?
教你抄,低俗的,low的,都是扯淡的,機制改了,同質化過多只會不斷被限流,有的甚至只有1個流量,1個小眼睛。你還是得做好你本身的內容,別想著復刻和弄那些花里胡哨的。
為什么發產品的限流?
所有平臺都不支持商業廣告,除非通過他們的平臺接廣才支持,一律自己打廣的,都會被限流,甚至有些直播間直接被封禁。因為平臺要注重用戶體驗,不能全是廣,否則這個平臺就失去商業價值了。
鉤子有用嗎?
有用,但是舊的可能沒用了,自媒體是不斷更新的,但凡有人說給你固定的流程和一套模板給你做起來,你大嘴巴抽他就行。素材、內容、鉤子、音樂、音效什么的,都是要定期更新的,思維也是。
打標簽?
標簽是觀眾看你的視頻,并且系統根據觀眾的反應,給你打上標簽的,不是你自己先打標簽,而是平臺根據你的內容給你打標簽,不要本末倒置。是觀眾和平臺系統給你打的。
二、目標
不管你多少粉絲,做之前先確定自己的表現目標,是賣課?還是接廣?短視頻帶貨?還是直播帶貨?或是你有自己的產品?
比如:我做個寶媽賬號,我不僅局限于寶媽這個內容,寶媽是媽媽的孩子,也是他老公的伴侶,是媽媽的女兒,是喜歡美妝的、穿搭的、影視劇的、漂亮玩意的人,以及她也可以旅行,是律師,是會計,是產品經理,也喜歡玩梗,喜歡做手工等等。
總之別把自己限制在一個寶媽的身份里,你可以是寶媽,也可以是分享美妝和穿搭的女人,也可以是教育孩子或者是孩子的朋友的人設,也可以是旅行中的自由人,你可以在這里面選擇你的變現目的。
如:你是產品經理離職帶娃,你可以用產品經理的視角講人設,講感情,講穿搭和通勤美妝,變現內容就藏在里面,你可以知識付費,可以咨詢,可以賣你自己的產品或者幫忙賣其他人的產品,,,,,,,
如果沒有目標,也沒事,先做著,做你認為有價值的內容,一定是跟錢相關來衡量價值的內容。
比如你做個美妝賬號:你可以分享化妝技巧、情侶見面的穿搭和妝容、出席場所的妝容、情感、成長和你的變現思維等等,沒有價值就沒有分享的必要,除非你像我之前寫的那些思考寫著玩的,也行。
這個價值可以是情緒上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有時候情緒上的價值對一些剛好受挫的人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就因為一條內容視頻或圖文,就粉上你了。
三、人設
人設最好是放大本有的特點而不是虛假包裝的,得看這個人的觀眾緣適合哪個賽道,賽道和人設要測試,一個人身上有多種人格、人設的,演觀眾愛看的。
譬如:你本身就不是幽默搞笑的料,你非要去裝出來,這樣不持久的。尊重自己的心理和狀態,放大你本來就有的特點。如:你很理智,溫柔,超級自戀愛美,熱愛分享,社恐內向。
以及你有些奇奇怪怪的行為和習慣,都可以放大,自媒體是個人化的,是極度自我的平臺,你越個性,越有人喜歡你愛你,它不像是現實社會,現實需要偽裝,但媒體給你釋放真實,不過有一點,不要反社會反人性,和負能量,這是最忌諱的,即使你釋放無數負能量有很多播放量,也沒多少人關注你,因為人即使過得再不好,也渴望溫暖和理解,這是人性。
人設是什么?
人設是一個獨特的標簽,是觀眾對你的評價,是你自我對自我的評價,是外人給你的反饋。人設并不是我說我是誰,你說你是誰那是你的身份,我說我是個陽光的,但是觀眾說我是悶騷的,對,那我就是悶騷的。觀眾怎么接受你,和看你,這個才重要。
但標簽是多個的,這個社會是標簽社會,人都是看第一印象才看往后的發展的,譬如你長得帥和美,長得有特點,說話有溫度,有覺悟,幽默風趣等等,才會接著往下了解你。他們也是視覺動物
所以,標簽是多個的,但做媒體也分階段,你一開始得把你最獨特的標簽和特點放出來,先讓觀眾認識你,接受你,后面再慢慢的在內容中加入你的其他人設,這是生長式的路徑,不是線性的,而是結構化的。
不要把自己給簡化了,可以先放大某個特點,某個標簽,即使只有一個也沒事,因為算法會把你送達到觀眾面前。以前看過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一書,里面的《家文化》很有意思,就是:你出門在外,只要找到另一個人,你說你們認識,或者說祖上也是有關系的,就攀上關系了。然后他再給你介紹其他人,繼續重復,只需要6個人,你就能認識全世界的人了,比如這個人說那是我哥們,這個哥們的哥們說那是我哥們,如此循環,可能那個人認識川普,那么間接的我也是川普的哥們了哈哈哈哈哈。
開玩笑,算法是這樣的,把你的單個標簽推送到所有和你有相似標簽點人面前,國內有十四億人,而人有無數的標簽,只要和你相似,就會推給那個人,但是推了不代表就愛看你,而是你的內容能不能把他給抓住,所以最后還是內容的問題。
方法論
有人可能還不會,比如,人設:帥哥+抽象+舞蹈,直女+拉子演繹劇情,寶媽+穿搭+情感,情侶+搞笑/文學。當然,不一定要帥哥美女什么的,你有什么特點都可以加上去。律師講背叛,中介帶你看那些亂到離譜的房子,工廠組織員工過六一,你看著五大三粗但是很溫柔,看著粗獷但是你是男綠茶等等。
你可以從身上的形象找,從你的過往找,你有什么品格,朋友對你的評價,他人對你的評價,你是否特別愛裝,特別穩重,特別安靜或者走走路就抽風幾下,和朋友在一起瘋瘋癲癲的,和陌生人在一起就腳趾摳地的等等。
比如:一個寶媽在夜晚,搭建了一個溫馨的或者懷舊的,或者以前小時候跟奶奶在一起的畫面,給孩子講故事,講財經,講你的人生故事等等,營造一個可以和觀眾對話的共情的場景,你是個暖心的媽媽也是個溫暖的大姐姐,分享著你的過往和經歷,看似對著孩子講,實際上是對著觀眾袒露心聲。在講的過程中植入你的愛好,興趣,你做過的東西,如你是個產品經理,開發過xx,你幫助過朋友面試上了某大廠,這是你的變現內容植入,懂我意思吧嘿嘿。
所以,你的畫面,語音語調,配樂選擇,說話風格和輕重,剪輯,場景打光等等,要符合你營造出來的人設。
舉個壞的例子:你本來搭建好了溫馨的場面,你一上來搞怪,或者講些不著邊際的東西,這種不叫反差,這叫做瞎玩。有時候調性得符合你才行,你要的是變現,不是搞怪當樂子。當然,這是其一,不代表全部賽道。
在這個基礎上創造標簽,標簽就是人設,個人特點。不要刻意凹人設。在做自己的基礎上,放大個人特點和標簽,比如說話,你不一定要講普通話,因為大家聽膩了,但你可以講陜西話,湖南話,河南話等等。
比如你很內向,你就放大它。你很社恐,就去反大它。比如你社恐是吧,怯生生的莫樣,但是你偏偏去找到別人合照,做一些比較反差的事情,也可以,你的調性可以是這樣。比如你很社恐,就像那個誰來著,忘記了,去到大街上找各種人做些尷尬的采訪,表演,求偶之類的。太多可以玩的了。
比如結合起來:內向社恐的美女+一口川普+反差找人合照或者表演,演一個反差人設。(不過得是你愿意的情況下,認可的情況下才行,不然做不好,表演不好,容易耷拉著臉。)
多拍多實踐,年輕人闖世界最重要的是先出去。拍了就知道你的視角如何,機位如何,剪輯如何,說話和表情動作等等。
心理準備:在自媒體就得放開,前期必然會被人評價,后期更多。你做這行,就必須承受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你默認出丑的狀態就行。互聯網上不能有你在乎的人,你連自己都不能在乎。
語氣和表演:多練,多看,多拍,一定要做到自然。
四、什么內容漲粉?
能夠植入你人設的視頻漲粉,稍微長一點的視頻漲粉,有深度有娛樂的漲粉,你的人設越強,故事感越足,活人感越真實的容易漲粉。
你得基于你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價值獲得感,解決對方的需求,慕強和共情等內容來做。
比如:同樣是講母嬰教育的,憑什么那個人能漲粉,明明數據差不多。但其實。她植入了她的強背書,獨特情感和觀點,比如“985畢業,大廠p7裸辭,回到向往的生活中”,這種就是軟植入。觀眾大多是第一印象的,有這些信息與否,可能就決定漲粉與否。(不過還是內容的問題哈)
有的博主贊比播放很高,但就像是科普,像是一個視頻版說明書,看完了,確實有所收獲,但是為什么關注你?因為沒有一個關注你的理由。未來在你這不知道能獲得什么,至少你有剪輯教學,有知識分享,有幫他們成長的內容等等。
你會發現,現在很多“大博主”,作品點贊比下滑嚴重,為什么?內容太過重復,觀眾看膩了。ta得更新選題和內容,不只是有期待感的內容,得是跟得上自媒體趨勢發展的內容。以前內容好做,愛看,但不代表現在的觀眾買賬。
有些博主早期做的內容確實吸引人,或者那時候沒有那么多競爭者的時候,漲粉相對容易。現在是卷內容的時代,內容創作能力沒跟上,涼了是注定的。
某音99%的百萬粉博主的內容和粉絲都在下滑,就是因為內容創作能力跟不上趨勢發展了,一直在做那些爛賬,沒有一點新意。“總是-90后農村婦女的一天都在做什么、住在xx有什么體驗、自律xx 的一天”
總在擺弄那些舊的東西,早該換人了。競爭力很大,你不上就下,這么多博主卷入,不提升就等著被取代。
有人問我,為什么你不自己做號?卻給別人做號呢?我長得一般,而且不太想出鏡是其一,現在沒有這么多精力去做:還沒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我覺得得更深刻的課題,市面上太多競爭者,想做一個東西最好是有自己的獨特點,才能更好的在市場上殺出來,否則為什么選擇你呢?
而且我才23歲,我認為有些東西是需要沉淀的,而不是教那些或做那些“爛”內容,不只是宣傳那些“玄學”的東西。學媒體一定得有系統的知識框架,不然做久了會發現,你沒有東西可做了。這就是我想做的和教的。
我也有私心,誰都有私心,沒人會真正教你什么,我寫的這些也是一些片段的內容,能給人啟發,但絕不是系統的。因為我沒義務免費教你,換做是你也一樣。而且我也盡量在回私信,有的會感激,有的會不屑一顧,有的在我給他答復的時候不再理我,有的xxx,什么人都有。我也知道這是一種交換,但我也依然回復,我知道,這是鏈接的機會,也是幫助自己完善知識的過程。
好了,下期分享選題、內容和視頻呈現的方式,怎么寫本,有哪些注意點和記憶點等等。寫的有點多,但是只有在枯燥的文本中才能幫助人思考、發現。
五、附帶一個賬號分析
某音-戰凌云賬號分析:
他抓住大眾對錢的渴望,在經濟下行時期,社會低迷郁郁形成反差,積極向上執行,對錢的渴望更是止不住的幻想,剛好有這樣一個人,把抽象的欲望變成具象的符號,也就是執行力教你賺錢,實踐去擺攤,產生了體驗感+干貨+過程揭秘,以及這群人心中的向往,幻想自己也能成為他一樣,或者他能幫助人們找到方向,類似精神支柱。
他最后的結果呈現,確實賺到了很多人一天賺不到的錢,而且時間很短,短時間賺快錢是每個人的欲望和不勞而獲,更是放大了焦慮,抓住了人性。
加上他是當兵退伍軍人,人設更上一層樓,執行力人設和做事的方法,自信且昂揚,他的內在人設是剛勁,執行,內心強大,有智慧頭腦的,外在人設則是歐豪的外表,兵哥哥的外形,穿著很普通人,但是有想法有執行,接觸過后才發現這么有頭腦,拼勁很大,給人動力和積極。
跟觀眾產生互動,教怎么賺,什么細節,互動對話和他與外人的對話,還展現了推銷方式,為什么這么擺攤?怎么算成本和利潤等等,就是不知道這個賽道能玩多久,很卷,后續可能會被打壓。
ok就到這。下一期更新選題、賽道、內容等。
六、選題
寶媽怎么選題?拍孩子怎么選題?一個人拍什么?有什么方法嗎?有,其實適用于所有賽道。
有的人做口播,但不能純口播,純口播必然做不起來。那要怎么做?比如:”你寫好一篇文章出來,或者去書籍,電影上面去找那些經典話語,寫下來結合你的經歷,把你放進去。你講自己在職場遇到的事情,可以在職場講,也可以在地下車庫講,可以在昏暗路燈下講,就是不能在專業的環境下講,因為不真實,沒感覺,這個叫做代入感。And,如果你會拍攝,可以找個風格適合你的調性的去拍,比如王家衛風格,杜琪峰風格,以及一些外國大導演的風格都可以,當然這只是錦上添花,錦是你的內容,風格是添花。”
什么是調性?加入你是個沉穩的人,你本身就不想去做那些搞笑揶揄的東西,那么你的場景設計,氛圍,感覺,音樂,就得符合你沉穩的樣子。比如比較文藝的,比較安靜藝術的,環境也是那種看起來高級的,至少你要在觀眾面前展示你要給他看到的畫面,這是他們對你的第一印象。
舉個例子:周鴻祎,為什么他不去演劇情,他這么大個老板去演劇情拍搞笑的,不符合身份。所以他訪談,對著鏡頭口播,這才符合調性。
如果你是老板,面對的客戶是b端的,那么可以講你們行業的內幕,講最新的資訊,利潤,規模,以及b端商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具體是什么,你應該比我更清楚你的行業。譬如:有個老板是做電器的,但他每次講的東西都是結合他自己出發,偶爾在視頻里加上他跟源頭的關系,跟xx人的關系,以及他去研究,發現,談論,跟某個大老板合作,在里面體現他對行業的洞察,展示給b端商家看到你的誠意,結果和過程,與他們有關的種種。
如果你是個媒體人,講知識的,那么就去搜集一些“早就存在的真理”,你看到一些看似活得通透的詞句,視頻,你點進去聽了一會,覺得“臥槽”好有道理,對,就是這種,他們是鞏固大家的固有認知的,其實你也知道那些道理,只不過經過他的口中說出,會給你一種“你懂我的感覺”,你就給他點贊,共鳴了。比如:“我們總在強調婚姻中的緊密,甜蜜,親密有多重要,但實際在婚姻中適度的空間距離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算是一種空話,但你又覺得它有道理。再比如:”不要用30年前的鎖開現在的門“,很有道理,但只不過換了個角度,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只有不同角度的闡述,認真想這句話。
Ok,那么選題還有什么方法嗎?
1、記錄你的感觸
記錄開心快樂的事情,自己看著也高興的,或者也深有感觸的東西,然后編成劇情,寫成文案。
比如:你對于朋友之間這樣的做法感到很不適,可以記錄下來,你感到不適的東西,別人也會感到不適,你分享出來,結合你的經歷,這就是你獨有的視角來闡述的事情。也就是他們常說的普世陌生化。
再比如:你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加劇,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總是你喜歡的樣子呢?你把其中的利弊寫出來,感受寫出來,去問孩子,去談心,去問別人家的孩子,實際上并不是如你所想的那樣,各有各的煩惱,這也是一種選題,選題”我誤解了我的孩子“。
其實也可以在某音熱點,熱點挑戰,在社會實事中找內容,演繹出來,表達出來,你看到的很多大v,后面是有編導團隊幫他們出謀劃策寫劇本的,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的編導,因為你比誰都了解你自己。
但是,你得在枯燥的長文和視頻中汲取知識,別老去看那些碎片化的東西,即使看,也要整合信息出來,不然知識左耳進右耳出,沒什么用,做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
2、”對標“
這個對標不是一直復刻別人,抄別人的,前期你不會,先1:1復刻,分析他里面的內容如何呈現的,如果他那個流量不錯,你把他的選題拔下來,放到你自己的選題庫,積累起來,對你后來的持續創作很有幫助。之后學會了,那你就可以根據選題做你自己的內容,不用再抄別人的,而是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內容。
3、選擇
選題:劇情,美食,穿搭,吃播,搞笑,選一個你想做的,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創造反差,或者放大你的特點,比如你很e,就放大他,去到人群找人訪談,表演節目,做節目的過程中,其實你的人設就已經出來了。再比如:你是寶媽,母嬰賽道,你可以結合穿搭,給孩子穿搭,給你自己穿搭,剛好你自己也是個開服裝店的女老板,這不兩全其美嗎?
你可以講孩子的穿搭,將自己和孩子的穿搭,講你們之間穿搭好了之后出去找人拍照,旅游,或者你帶著孩子去給別人家的孩子們穿搭,這也是做節目,你給地方的媽媽和孩子穿搭,或者你找人演出來,也是一樣的效果,但效果沒有真實的那么好,除非你是演員。
七、選題寫本
1、正向引導
不要惡意,不要低俗,不要踩著別人往上爬,不要搞那些有爭議的話題,因為不持久,即使你發泄負能量獲得了再多的流量,那也只是把你當個樂子或者在這發泄,這種流量是沒用的,這叫做流量的陷阱,看似幾百萬幾千萬,實際上漲粉寥寥無幾,也沒實際的粘性。
而且
如果你的內核本身是下劍的,那么吸引來的觀眾也是下劍的,這個是你要考慮好的,你要什么樣的觀眾?要什么樣的粉絲,取決于你的內容。
酒鬼大人的校園系列,小熊的姐弟系列,大瑤和孜羅拉的家庭系列,派小軒的職場系列,陳星越的職業病系列和東北人系列和大情種系列,任志達,邢三狗,或者其他的一人分飾多角色的,還有微劇情演繹的,這些角色都有一個共同點,只要差之毫厘這里的內容就會變成負面的激起討論的有爭議的角色,但是要把角色努力的往溫情、搞笑的方向去演,這里面沒有好人和壞人區分。
博主構建的應該是符合社會價值觀的,天真快樂的,傳遞美好的,負面的某音和xhs,以及社會都不允許。
你的回憶和分享:把觀眾當朋友,分享那些你人生中的幸福時刻,回憶,悲傷以及最后怎么走出來的,失戀之后怎么做的?坐月子期間遇到的趣事,老公和老婆之間的話題,婆媳之間的問題等等。。
大學生日常,帶娃日常,職場日常,美術生的日常,搬磚和外賣的日常等等,你覺得沒什么可拍的,是你困住自己的信息繭房了,你的生活的有趣的事情別人不知道,有趣的生活和情緒是大家共有的,拍這些共鳴的。
2、該怎么展示?
過往,現在,未來。
從時間的角度去描述你的生活,你的過去沒人參與,你的現在也是別人的現在,你的未來沒人知道,但是會幻想這樣的一個未來。這里面的內容必須是精彩的,有共鳴點,痛點的,不要流水賬的拍vlog。
也就是說:有人對你的生活即將但還未經歷的;已經經歷過但無法在經歷的,到你這找共情的和懷念的;是此生沒有機會經歷你的生活的
比如:我是個外賣小哥,想象一下外賣小哥的日常有什么:原來小哥可以中午才去送外賣,可以隨時停止,不用坐班,只是工資會少一些,自由多一些,這樣是不是也能營造一種感覺?自由的感覺,在視頻里。再比如:小哥的三餐原來都在這家店吃的,還會邀請一些同是外賣小哥的人一起吃,聊些生活,人生,美女美腿,國家大事,還會因為某些爭吵,這也很有意思,只是你困在里面不覺得有意思。
再比如:外賣小哥每次都會遇到奇葩的商家和客戶,這就可以記錄他們的對話,奇葩的事情。這不也是一種方法嗎?
再比如:原來外賣小哥每天穿的衣服是有好幾套一樣的,穿的鞋子是拖鞋,沒想到外賣小哥也會化妝?還會彈鋼琴?假設你是個會唱歌的外賣小哥,你送外賣途中去到那些在路上賣唱的地方,你上去獻唱一首,你也會火起來,這是反差,也是真實生活帶來的活人感。
這些都是別人好奇的,在這里面還可以做反差,夸張的工具箱和大神的工具箱等等,還有比如外賣小哥的一些偷窺,裝飾,也都是一種裝飾,給觀眾吐槽的點和喜歡的點,不要局限于一種方式。
其實你換成任何一個行業都適用,看你腦筋會不會轉起來,比如換成寶媽的:帶著孩子出去玩,遇到的趣事,帶孩子去跳舞?練瑜伽?練瑜伽的時候孩子亂跑,和姐姐們聊天,逗她們笑哈哈的,還是個超級e的小孩呢,這不,人設就出來了。
八、視頻問題
1、視頻節奏問題:
留白,表演內容,緩和前面緊湊的笑點,或者給觀眾聯想,停頓、間隙,把內容交給觀眾,讓他們參與其中。最美好的畫面是由觀眾聯想出來的。
比如怎么演?
有一場戲是這樣的,姜文還是誰來著,在雨中對寧靜飾演的女主表白,xxx我喜歡你,但是雨聲太大,女主沒聽見,然后再問他說了什么?姜文沉默了好一會,說沒有沒什么。這是停頓,也是留白,算是給觀眾聯想,以及觀眾可能也會想到自己吧。
還有另一種,比如我寫個臺詞:走,去網吧。去網吧干嘛?打瓦,瓦是什么?瓦是xxx。這樣太墨跡了,改成:走去網吧,去網吧干嘛?打瓦,瓦是xx(還沒說出口的時候)你馬上大叫:瓦羅蘭特(或者大叫里面的經典臺詞和梗也行),然后另一個人有點懵,他的表情是疑惑的,嚇一跳的,就是不說話,用表情幫他說話,這叫做留白。當然,這只是語言和表情的留白,還有攝影留白,結局留白等等,這里不贅述了。(意思是,沒用的節奏刪了,節奏要快要準)
2、vlog呈現:
vlog是要拍出遠離我的生活的,不是零幀起手從頭拍到尾的無聊生活。比如外賣小哥的一天,幼師的一天,寶媽旅游的一天,別人就很好奇,拍的時候要有你自己和別人的差異化,信息差。你有自己獨特的視角,記錄的生活不是流水賬,而是你遇到的趣事,有感觸的事,這才是vlog。比如你是個帶孩子的媽媽,孩子在熟睡,孩子嘴上念叨著媽媽,吐泡泡,剛好是悠閑的夏天,陽光明媚,父子睡在床上的溫馨時刻,你在看,在笑。你要記錄的是這樣東西,而不是記錄兒子的每個日常,要發現美,記錄美,任何平臺都死記錄美的,稀缺的生活,不是你稀松平常的生活。
3、做自己?
一般來說,人都是帶著面具的,在互聯網上也是帶著各種面具,最好是你有自己喜歡的那一份面具,不要帶著別人的面具,不然你做不長久,因為你壓根不喜歡那個面具。比如你是個內向敏感的人,非要裝很e的人,堅持不久的。
沒做到百萬粉之前,或者甚至更多粉之前,都不要做自己。因為還沒有粉絲粘性,還沒認識你的各方面特點和缺點。沒人在乎你是誰,做什么的,但是你要差異化。到了那個體量之后就知道什么是有趣的無趣的,可拍的,什么事無趣也可以被你表達的有趣。(但是粉絲越多越不可能做自己,人設定了,所以一開始就要放大自己的你喜歡的那個面具,即使后面變了,也可以慢慢的轉變。)
4、視頻拖沓:
比如標題要知道你接下要做什么,有期待感,3s言簡意賅表達視頻內容,概括不了就拋一個令觀眾疑惑的點,或者笑點,引人繼續往下看,比如:大家好,我是xxx,我要去那邊花費了,看看花了多少錢。很墨跡,改成:李狗蛋0元探店,用才藝換吃的。或者:大學生勇闖新德里,一天花多少rmb。
簡單高效的表達核心內容。
5、互聯網通病玄學:
連贊限流、換號、評論活躍度這都是玄學!神金!別信!內容好就有流量。
九、記憶點
當博主要有記憶點:比如jc勾導總說:shift,damn,中式西海岸;比如張若宇,以前總戴著面膜。比如李宗恒,表情和動作也基本定型了。比如蓋亞奧特曼,一出場比怪獸動作還大,還有其他奧特曼,總是用L的手勢發出光線。
記憶點,我第一時間想到十日終焉燕知春的自述那一段,白羊敲了敲桌子給自己制造記憶點。(小說主角也有自己的記憶點)
比如劍來的那一段:“劍來”,比如雪中悍刀行的“劍來”,再比如海賊王路飛的戴帽子扶著帽子,不留出眼神的時候,那就是怒了。
比如索隆三刀流也是他的標志、長鼻子烏索普、喬巴大小變等等。火影的薩斯給和那路多的魔性名字,以及他們的標注動作。凡人的韓立將眾人護至身前等等。
太多了,你也要有自己的記憶點,這是強人設的關鍵。
比如你偶爾暴了一條:你得跟上,后面發的那些都是視頻版朋友圈,別人不愛看,要在你的爆款里面提取內容來創作。要做一個系列出來最好(劇情演繹類的,符合你人設和你所見所聞的,要有自己的差異)
這時候你爆款的那條,你就可以去看評論區和彈幕他們怎么評價你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留下觀眾愛看的,不好的去掉,慢慢的你就找到自己的專屬記憶點了。
十、注意點
能不能先去做其他抽象賽道吸粉,然后再換賽道?肯定不能,這不是背刺觀眾嗎?
搞噱頭吸引黑粉?也不行,沒把觀眾當人,自以為是,他們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單純的數字,尊重觀眾,觀眾才尊重你。
有自己的想法喜好,不是你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的,你算個球啊。
你因為穿搭而關注她了,但是三個月之后她不教穿搭了,她開始拍劇情了,能不能取關她?能!
個人ip的框架:
很多演繹的賬號既拍美妝,測評,搞笑和美食,變裝,但是她的框架沒變,她的人沒變,吸引別人的是那個她,有才華和顏值的她。
也是喜歡她的劇情演繹帶來的情緒感和共鳴感等等。透過表達看靈魂,越真實的真人感, 才能看到靈魂,所以越紅的人你越看不到她的活人感。
比如:
你平時本來就是個幽默搞笑的有點內向的自言自語的,但是一面對鏡頭就露怯,表現得端莊,聲音突然放大,表達刻意,表情比平時更穩重,那就不是你了。
舉個例子:平時你面對朋友都是嘻嘻哈哈大大咧咧的,面對鏡頭其實也是面對你的“朋友”,你突然端莊了,不好意思了,那這不是你了,就好像你手里拿著鞭炮,旁白有坨牛糞,你不去炸它,那你都不是你了。
你得大大咧咧,要向對朋友一樣對“觀眾”,這樣你才真實可信,所謂的活人感就是如此。
互聯網上塑造真實的你,比真實的你更加真實,放大你的特點和人設,就像下暴雨很想去淋雨一樣,你平時是不敢的,但是在網上,你要釋放你的情緒和真實感想。
在此刻你放大自己的情緒,表達你的內心的真實,觀眾才會感到共鳴,產生情緒。
共情感和靈魂(活人感真實感)是互聯網的本質:普通vlog能火不是專業的剪輯和美妝,不是什么商務艙和勞斯萊斯,而是我的情緒和感受。
比如真實的哭泣,開懷的大笑等等。不要模板化的表達,比如:今天第一次去做商務艙,看看今天有什么喜歡的點贊收藏,我們出發把,這樣沒用。(毫無情緒)
不要別人拍什么你就跟著抄襲模仿拍什么,而是找到自己的靈魂和人設,賽道。
你只是跟著別人拍你才拍,但那是你嗎?不是你,沒有自己的靈魂。
拍vlog的人不是一個性格的和模板化的,無悲無喜的,而是要記錄情緒和沖突互動瞬間。
舉個例子:你第一次做飛機,你記錄你真實的感受,情緒,哭出來或者眼睛紅了,想到以前的什么,想到父母之類的,表達最真實的你。
有時候內容不重要,重要在初心和真切的表達,重要在成為自己,只有真實,只有你面對某件事談露出你真實的內心,這才是大家共鳴的點。
估計講到這,還有人不會。
那我就好人做到底,給你幾個分析的具體的例子:
家居和瓷磚怎么拍?
比如你是個美女哈,你懂行業的內幕,有相關的知識干貨,行業內的實戰派,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如:真誠,負責,勵志,搞笑美女,幽默中輸出知識等等。你還有深層次的認知,講家居和瓷磚,不只是講這些業內知識,你講這個沙發,聯系到小時候沒有沙發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怎么做,顯得家里空落落的,客人若有若無的眼神刺痛了你,然后xxx,這聯系到了你的過往和人生經歷,話題又擴大了,有人說,這會不會不垂直呀?不會,垂直是個偽概念,有人要買就早買了,但是你的坦誠,真誠,會更愿意來你這邊買。人都不傻,想買不知道去搜索嗎對吧?
好了,那我們根據這個選題:“云朵沙發是我此生的執念”“齊邊床和我父母一樣齊了一輩子”,“小孩子圓頭該選擇的床和枕頭”等等,那么你怎么拍呢?
這個我教不了,除非線下一對一的教,這個你需要去找拍攝的交差,剪輯的教程。看一些好的內容,看他們里面的框架是怎么樣的,你可以挪用框架來用,不過最好是能體現你自己的風格和類型最好。比如你的拍攝風格是日常Vlog類型的,一邊口播,一邊講述過往和產品,中間穿插其他素材來論證,日常對話等等,加入旁白,加入同期聲。
有的人則可能用某個導演的敘事風格去拍,拍出高級感的感覺,中景,遠景,近景,以及特寫,轉場,都用上。打光,場景搭建等等,想辦法形成他喜歡的風格。
沒有標準答案,拍攝和風格不如內容重要,你的內容是吸引人看下去的關鍵。
選題和你的方向都有了,你應該會拍了吧?如果連拍都不會的話,去學,別問,先去學。
寶媽母嬰怎么拍?
和上述一樣的,你先找出你孩子的特點,找出你的特點,缺點,優勢,大家都有的痛點,比如怎么防止孩子扁頭。
選題呢則多了去了。如“帶著孩子旅游,實際上是彌補我小時候缺失的部分”,“幾個月大的小孩環游世界“,”孩子是個物理天才“,“1個月大就會背詩了”,“以孩子的視角看世界”
比如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戴上拇指相機,全景相機,給他來個驚世駭俗的視角,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后期配音錄旁白,加上同期聲。這樣一個選題和內容就出來了。當然,其中的內容細節你得自己雕琢,這個說不明白,講不清楚,你去看別人的好內容應該就知道了,先去分析和看,多看多練才是王道。
有了流量,先別急著變現什么的,流量是為了塑造你的人設,占據用戶心智,或者在市場上留下你的印象給到觀眾,之后做廣告,投流什么的就方便了,而且有了流量和人設,有賬號和粉絲,你想找誰合作一甩出來不就好說話了嘛,流量時代,相當于以往在電視上看到的廣告一樣。這是流量,也是錢。
為什么不急著變現?你不得先穩固一下嗎?不然觀眾會眼紅的,人性如此。至少你得給足夠的價值給到觀眾,之后才考慮變現。
本文為@莊帥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