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毫無人氣,沒人發言
- 2. 你說什么,群里都無人回應
- 3. 偶爾有人發言,也都是水聊或打廣告
今天分享的這5個方法,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一、制造儀式感
想要讓社群活躍,一定要在用戶入群第一天就把活躍度提的足夠高,先要讓社群里的用戶愛上這個群。
以教育類社群為例,第一天最活躍的時候就是開營環節,用戶進入社群后,就參與到熱烈的開營中,是最好的。
而想要讓用戶在進群24小時內愛上社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設置入群儀式感,讓用戶感受到用心的服務。
這里借用《小王子》里的一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那如何創造儀式感呢?
從用戶進入社群那一刻開始,以在線教育課程群為例:
1. 入學問卷測試:
入群前給用戶發送問卷調查進行測試,這樣不僅可以讓用戶知道自己的短板,還可以讓他們對社群的收益擁有期待。方便我們了解每個用戶的情況,期間也好針對性的輔導,讓用戶有被重視和關心的感覺。
2. 入群通知:
邀請用戶進群后,可以告知接下來的安排、課程介紹、學員手冊等等
3. 修改名片:
用戶入群后,引導修改群昵稱為統一格式,eg:地區-行業-昵稱。改完后就很自然的聊起來了,很多同一個地區或者同行業的人就建立了連接。新用戶進群后,還可以艾特老用戶,“看,你們是一個地方的”,主動介紹也是一種能讓用戶快速參與進來的方式。
除了上面三種,根據各自不同的業務和社群類型,還可以有學員編號、開營儀式、學習分組、打卡等等。
總結:一般情況下,再加入社群時多數用戶會持觀望態度,在24小時內顧慮沒有打消就可能一直潛水了,社群儀式感可以幫助大家了解社群的服務,打消顧慮,盡快參與進來。
二、設置群任務
多數死群的核心原因就是,讓用戶沒有事情可做了。想要讓新用戶在社群內活躍起來,就需要設計一些任務讓用戶在群里有事情可做。
舉個例子:今日頭條極速版是一款看新聞掙錢的APP,它對用戶的價值就是掙錢。所以在新用戶進入產品后,它給用戶營造的儀式感是領紅包,引導用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新聞領金幣,邀請好友領金幣。
社群也是一樣,在明確社群為用戶提供的價值后,將它拆解成一系列小任務讓用戶完成,用戶做完后,不僅可以讓用戶活躍起來,還可以增強用戶對社群的粘性。
舉個例子:我們設置每天筆記打卡任務,每天堅持打卡的用戶最后會得到一些獎勵。刺激用戶完成。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
- 任務要清晰,這樣更容易吸引到用戶,自愿參加。
- 給予及時反饋,讓用戶繼續保持
- 設置獎勵,吸引用戶參與
總結:根據社群價值設置任務,避免出現因為用戶無事可做造成群死的情況,用戶付出的越多,社群粘性越大。
三、增加互動
想要讓社群更活躍,就要從入群開始讓用戶付出精力,上文也說過,用戶在社群中投入越多,對社群就越忠誠。
入群后引導用戶互動的前提是,對用戶有深刻的洞察,知道他們進群的動機是什么,學習還是交友。學習類的社群常見的是話題討論、嘉賓分享等。也可以設置一些獎勵或者懲罰設置,比如每天完成打卡就可以瓜分活動基金等等。
當他在群里參與的互動越多,意味著在這個社群里付出的精力就越多。同時給做任務的時候可以給到用戶一些收益預期。既可以激勵用戶積極參與,也可以在收益的時候給到大家一些驚喜,超預期。這樣用戶下次會更加主動的積極參加。
總結:要想讓用戶活躍,就讓想辦法讓他們付出,可以是物質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四、扶持KOL/忠誠用戶
用戶在社群內的連接越多,在社群內就越活躍,忠誠度就越高。將對產品高度認可的用戶扶持成kol,邀請其做在線分享,既可以幫助社群生產內容,減少社群服務的壓力,也可以讓其與剩下的用戶建立連接。
同時KOL可以及時的應對輿情危機,制造良好的社群氛圍,刺激其他正在潛水或觀望的用戶跳出來發言做任務等。
也可以培養一些忠實的粉絲,每次建立社群的時候拉進群里,活躍社群。
總結:KOL只是建立社群連接的一個方式,其他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好友邀請進群等。想要讓社群持續活躍,就要讓社群內用戶關系成為一個穩固的網狀結構。
五、建立自主運營體系
這個方法非常適合周期長、規模大的社群。通過建立自主運營體系,讓每一個用戶都參與到社群運營當中,構建一個自運營的生態循環。
例如:用戶的每次發言、討論、分享都可以獲得積分,用戶可以通過積分兌換想要的東西。這樣用戶就會自發的進行群內交流、分享有價值的東西,同時營造良好的社群氛圍帶動社群里的其他用戶。
總結:通過設置運營目標-設置積分任務-設置積分兌換獎勵,建立自主運營體系,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明確用戶的需求,清楚的指導他們到底想要什么。
社群運營其實是離用戶最近的一個崗位,很重要。想要做好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也根本沒什么一輩子都夠用的方法技巧,需要不斷根據用戶需求的變化,嘗試新的玩法,沉淀方法。
另外,如果您想更加系統的掌握社群運營、社群搭建等技能,可以點擊下方鏈接學習【社群運營體系課】:↓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