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想做私域運營的人,都有著做私域流量都是看著簡單,上手就燈下黑的感受。那么今天的內容,會從框架到搭建到團隊管理給大家進行一個整體的私域團隊搭建的內容分享。
第一個,我會介紹一下公域轉私域的一些方法,然后以及怎么樣去提升轉化率,然后第二塊,我會來著重介紹一下怎么樣去搭建整個活動內容以及運營的一個體系,然后第三個版塊,是怎么樣去做團隊管理,讓GMV高效增長。
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一個情況:引流到私域轉化率卻特別低,私域搭建了卻不知道怎么樣運營群,群沒多久就不活躍發紅包都沒人領,想做社群但是心里特別沒底。
其實私域就是一個一把手的工程,如果老板不能夠親自來去過問,不能夠自己來親自去牽頭去拍板,其實后續是很難執行的。因為私域,他其實是需要到多個部門的銜接,而且牽頭的這個人一定要是老板自己。而且私域需要有一些耐心跟時間來做沉淀的,如果是說要做一個長久的這樣的一個私域生意的話。
前面三個月,我們是盡量不要馬上去談GMV的,因為很多時候三個月的時間,?僅僅夠搭建你的整個一個流量的閉環,然后搭建團隊的閉環,有一個方法的測試的閉環,它是很難馬上見到GMV的急速增長的,所以在這個前三個月的過程中,特別是從零到一,我是非常建議需要有一個這樣的一個沉淀的時間。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把人員體系、內容運營體系加上活動體系搭建完整,把整個流程跑通,這才是前三個月更重要的事情。
1、公域轉私域的方法和如何提升轉化率?
方法=渠道+工具+服務。
渠道指的是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做引流,怎么樣做公域轉私域的環節,工具則指的是利用什么方式進行了承接,以及服務是轉化成交什么樣的一個產品。
那么如何提升轉化率呢?
我們常見的方式有:包裹卡、短信、電話、旺旺,優勢:多觸達點,轉化率:綜合7-8%。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類其實轉化率不同,一般是用話術+福利,需要測算獲客成本,以及投產比。
抖音常用的方式:主頁、大小號互相@、封面引導、內容引導、私信、粉絲群。
連鎖門店常用的方式:線下物料、線上平臺、客戶流量積累。
平臺常用的方式:公眾號或原有用戶資源盤點引導(方法:誘餌、利益、資料)。
在轉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一個模型,這就是AARRR模型,就是怎么樣去做一個獲客, 怎么樣去做一個激活,然后怎么樣去做用戶的留存,怎么樣去讓他產生這樣的變現轉化,再到做裂變或者做傳播。作為操盤手,我整個基礎的方案以及思路都會按照這個流程來去做實操。
下面講講
2、如何快速搭建活動、內容和運營體系?
活動:策劃、預熱、宣發、返場(母嬰大促)
內容:人設、朋友圈、社群話術、社群內容、私聊
社群運營:執行、追單、轉化
承載:小程序、公眾號、微信等
我把整個私域運營體系分了三個類別,在三個類別里面呢,是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的關系,活動的運營、內容運營以及社群運營。
?如何快速搭建活動、內容和運營體系?
在做整個活動運營的時候,不得不提一個模型就是AARRR的模型,以我們之前做過的一個母嬰活動為例,我們會在活動策劃的方案中把整個活動的策劃銜接寫好,然后在活動中開始做一些預熱種草。比如說這個IP可能會用到產品,以及用戶見證,然后會在群里做一些相關類型的一些主題的引導,讓大家去討論相關于這個產品的一些話題,然后再到活動宣發的時候集中用戶的需求點進行成交。
比如說多少人買了,然后有多少用人已經這個下單,還剩多少,甚至是說再不買我們就可能要到下一年等等這樣的方式來做促單,然后會做一個結束的倒計時,比如說還有多少時間就結束了,最后可能會有一場結束返場,當我們覺得這個推的還不錯, 或者是說有還有繼續推的可能性的情況下就會來一場結束返場。
在內容運營的板塊,首先要確定用戶畫像和定位,流程是:用戶調研、用戶分析、怎么樣知道你的用戶是誰、用戶畫像搜集、用戶行為習慣偏好、用戶怎么知道你,怎么和你產生接觸。
首先要學會的是搭建IP人設的四件套,這里包括如何設計微信名、微信封面、微信頭像、微信簡介、朋友圈發布、發朋友圈的正確方法論、生活化、種草、見證、分享。作為一個 IP 或者作為一個人設搭建的過程,你的影響力其實是屬于一個靜默影響的過程,他很有可能不是因為你某一條朋友圈來看你,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發了很多條,然后發現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然后再來去鏈接你。
所以朋友圈的內容發布呢,在整個人設的這個體系里,特別是內容運營的體系里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于這個朋友圈內容的一個布局就是要少發廣告,多跟用戶做信任鏈接,然后多潛移默化的去影響用戶,讓用戶覺得你是一個真正的人,他才會去跟你建立信任,才會跟你做成交。
舉個例子,這個減脂食品的,在朋友圈的 IP 定位就很清晰。就是一個打工人的健康減脂人生,也是精準定位于它的用戶群體的一個需求。他們的用戶是剛步入大學的剛步入社會的這群大學的學生以及入大群的這些小白領們。所以,他們是非常精準的知道自己的用戶群在哪兒,然后怎么樣去跟他們做一個鏈接的。他不會完全去賣他的貨,但是他會制造一些話題,然后給到用戶一些互動,軟軟的去推他的產品,這樣他的轉化率就會非常高。
再來,就是三駕馬車中的第三個了,也就是我們的社群運營了社群運營在整個搭建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種社群常規的社群,主要是提升這個用戶復購,比如我們的會員群等等。這里面我們以產品種草、知識分享、抽獎福利,專屬秒殺,直播成交,體驗招募為主,升級以后同步會有活動快閃群。比如說做拼團,裂變,來做一些增長,甚至集中式的發售活動。
在整個社群運轉的過程中,你們會發現一個問題:20%的人會給我們帶來80%的銷售額。(冪次原則,大概率范圍,并非精確指數)這個原因呢,其實是因為我們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我們的鐵粉,我們要把這部分人通過群運營把它篩選出來,讓他們成為我們精準的用戶再來做精細化運營。這些人就是我們所講過的KOC 或者 KOL,他們喜歡我們、能給我們帶來高銷售額甚至是能夠幫我們做一些分銷或者是說代理。
我們在做整個社群運營的時候不要盲從性的去對所有人都一樣的對待,一定要分層去做運營。當我們最終抓到的是我們精準的那一批用戶的時候,這樣的話再去運營的這個辛苦程度呢,就會少很多了。
怎么做社群流程?
確定用戶畫像和定位
選擇獲客方式
人設搭建四件套
做好轉化環節、測試閉環投產比
活動營銷體系搭建
內容體系的搭建
擴大復制化發展
不同團隊基因對應不同社群結構
第一種就是擅長流量的,有一些團隊,它本身就擅長于大流量的,像我們看到的完美日記,其實他更擅長的是在大流量的這個版塊兒。那其實更重要的只要發揮它的流量優勢,注重流量的轉化環節,注重投產比的ROI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擅長做增長的這樣一個團隊。因為每個團隊他的基因不同,所以他的擅長方式都不一樣,那在增長這個領域呢,可能他更多發揮的就是不停的去做裂變,只要做裂變就有效果,只要做裂變就有優勢,像一些母嬰品類,或者是一些簡單能夠做裂變的品類,他們就會去擅長于做這種裂變。那在這種時候,他只要注重裂變的成本,把裂變型跑通以及把這個用戶轉化數據跑出來,他其實就已經達成了目標了。
擅長運營的板塊會稍微偏重一點。所以會更注重發揮運營的優勢,比如豪車毒其實就是利用了他擅長運營的版塊來去做增長的。所以如果你是擅長運營的團隊,你其實只要注重每個用戶的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比如說還有一個復購、轉介紹,把這幾個板塊能夠發揮的非常強大,那這個運營的團隊也非常非常有能量。像用戶一對一的私聊或者是一對一的客戶服務是比較適合這種擅長運營的團隊來去做的。整個運營的基因管理團隊更偏向于銷售類型,所以不管是黑貓白貓,只要他能夠抓住老鼠,它一定是好貓。
在角色分工上,搭建整個私域的團隊會分三個板塊來做,第一個就是決策層,老板其實應該就是決策層的人。老板一定要明確好自己一個戰略目標,清晰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他下面的團隊才能夠更好的去圍繞這個目標做拆解以及做運營。那在中間呢,我們會有一個管理層。做的就是精細化的管理。他需要把整個運營做標準化以及活動節奏的把控,這個可能是更偏向于比如說操盤手,甚至是我們的一些運營的一些人員需要做的事情。
再來呢執行層其實是最基礎的一個層,主要探索的就是這個細節是不是能夠執行下去,是不是能夠復制,然后因為一線的執行是最最傾向于消費者,面向于消費者的他能夠得到消費者的一線反饋,所以執行層,更多去反饋到我們整個增長方法的一些新的反饋,比如用戶他的一些新的需求點、一些新的這個痛點的一個滿足是怎么樣去做一個轉化的,那可能都要執行層的人來去做一個反饋了。
對于一個運營操盤手來說,整個團隊的搭建,分這幾個板塊。
第一個就是我們要有一個內容運營。他可能偏向于要做設計要做文案的,甚至是要寫一些主話題性的討論性的一些內容、包括還有朋友圈的內容。
再來就是有一個活動運營,他可能會負責用戶增長以及用戶活動提前策劃。這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崗位,如果你是有大的團隊預算的話這兩個崗位是一定要有的,然后再來就是 N 個社群運營的銷售或者客服崗。如果說你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團隊,或者你在剛創業做私域,那就一個人做。在這個標準里面,可能會涉及到 N 個社群客服,需要給他們做一個分組,不能讓他們完全是在一個組里面。因為很有可能好的銷售能產生的銷售額是其他同事的好幾倍甚至十倍百倍不止。
我們有一個績效考核機制,一定要有激勵跟懲罰的機制,而且要做一個區別:能讓別人看到優秀的人賺到了更多的錢。這樣那些不優秀的人才會有動力去像這個優秀的人去靠攏。你才能夠把整個銷售團隊打造成一個優勝劣汰的團隊。
不要怕你的最優秀的那個銷售賺很多錢,你就應該給他很多錢,當你的內容你的文案團隊已經給你搭建了一個基礎的版塊兒,他還能做到跟別人有不同的銷售提升,那一定是他做對了什么。
我們需要的是讓做對的人做的更好,然后給他更大的一個激勵,整個團隊的氛圍才會是一個上升的狀態,他的轉化率跟他的銷售額才會有更高的提升。而不是說我所有的銷售都是基礎崗位工資加上一個績效加上一個提成。
本文為@紅師會椰子青青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